吳 振,潘道東
(寧波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浙江寧波 315211)
變革的時代需要變革的思維,社會文明的進步是以科技的進步為前提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逐步改變著人類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也為現代教育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互聯網教育之初,是為了解決遠離教育中心的相關群體對于知識的渴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日新月異和移動辦公的日益普及,互聯網教學已經成為緩解教育矛盾、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互聯網+ ”已經進入傳統垂直領域,教育多媒體、電子書包、教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1]。2018 年,中國在線教育網民使用率達到21.40%,隨著VR 技術及5G 高數據傳輸系統的應用,網絡與遠端真實場景的無延遲互動,擁有這一習慣的群體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在國際間的流動已成常態,這一常態化的流動趨勢,也推動了教育國際化、公平化的擴張。同時,在“互聯網+教學”的新時代背景下,相關調查發現印度在互聯網教育方面增長最快,美國互聯網教育的普及率最高,而我國傳統的遠程教育企業及教育培訓機構都進行了與互聯網接軌的教育培訓擴展[2]。
互聯網教育技術的出現無疑是高等教育系統的一個重大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需要在穩步提高教育入學率的基礎上,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教育國際化[3]。慕課作為高等教育在線重要的互聯網平臺,相對集中在Coursera,edX、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QQ 課堂、超星學習通和網易課堂,而Coursera 的課程數量占到了總數的44.19%,處于絕對的領先位置;教育機構中清華大學的課程則是最多的,不過領先優勢相對較小。同時,結合互聯網教育進行百度學術平臺的搜索分析(2010—2020),其主要門類集中于教育學及相關文理學專業門類,對于工學門類的相關研究還是相對匱乏的(圖1)。在相關學術研究的成果分布中,也發現北大核心期刊是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傳播平臺(53.13%),科技核心期刊針對互聯網教學的研究報道只占到26.1%。由此可見,基于工學門類的互聯網教學需要更加全面的考慮,借助互聯網在工學門類中的應用還需較長的磨合與適應期。圍繞食品學科獨特的產業需求特點,如何借鑒互聯網模式,通過對課堂教學中的方法進行改進,強化教學過程的可接受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基于百度學術平臺的2010—2020 互聯網教育相關論文分布見圖1。

圖1 基于百度學術平臺的2010—2020 互聯網教育相關論文分布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石,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日新月異,新時代對學校課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基于課堂教學的引導式教學思想創新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有學者將大學教育比作流水線式的知識生產過程,因為教育者必須對知識進行各種形式的簡化、壓縮及改造,否則人類在面對浩瀚無窮、未經處理的知識時必然出現智力不足甚或短路[4]。大學教育的回歸,尤其是食品類工科人才的培養,需要大學課堂的教育回歸,回歸人才的扎實培養,回歸學術活動過程互動式的探討。網絡的碎片化知識雖拓展了知識的疆界,但在知識深度的挖掘上,卻未展示出其強有力的優勢。知識的系統性建樹更多地依賴課堂教學的互動式探討與反思,課堂教學在學術性、理論性及實踐性方面的多維塑造是網絡課堂至今所未能超越和取代的。互動式課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研討式教學,則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符合工科教學中的創造力培養。在相互影響、相互交流中,通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共鳴,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靈感,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完成“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教學理念轉變。
食品學科在研討式教學思想創新方面,可以借鑒互聯網的知識歸納優勢;而在知識的演繹方面,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完善教學創新。對于未知的探索,尤其是在食品加工手段與食品功能特性探究方面的互動研討式課堂教學,將大大提升學生在食品學科知識演繹的效果。“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OBE 教育教學理念擴張,是當今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在工科教學中尤為重要[5]。互動研討式的課堂,是有效執行OBE理念的一種高校教學方式。食品學科的專業課程,多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往往存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目標之間欠缺邏輯對應的普遍性問題。學生在學習理論之中,無法有效找到課程與實驗的完美銜接。基于此,結合OBE 理念的教學理念,以成果導向為目的,通過互動研討式教學課堂學習,將實驗課程完全銜接套嵌于理論之中,通過將市場化的產品或者研發中的未來食品作為實踐教學的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來形成其對于食品加工與研發的正向驅動式探索學習模式,完全復合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思維接受方式,也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與教師的雙向互動。教育的技術動力學在于創造更多的模式,使學生可以從意識水平獲得對于教育理念的共鳴,獲得更加可靠及穩固的創造思維源泉[6]。
互聯網模式教學是互動研討式課堂的重要支撐,是建立“層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有利抓手。簡單復制以往的傳統食品工藝路線,已無法滿足學生在當今國內食品產業大爆發的需求。如何來解決這一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的矛盾,“互聯網+ ”現代農業的互動研討式課堂討論,在課堂教學上提升的空間很大。研討需要學生具有夯實的知識儲備與短期知識拓展,而課外與課內教學的無縫銜接,需要互聯網模式教學的資源搭起一座便捷的橋梁。這種教學探究模式,類似于翻轉課堂的前期實踐,但是這種翻轉不完全局限于課下,課堂上有利的“翻轉”,也是互動教學的一部分。然而,課堂教學是有時間局限性與教學進度要求的“時空矛盾”,課堂教學的張弛程度往往會影響到教學進度與教學效果。從課堂的互動探討,從形似到神似,需要教師對于課程內容非常靈活的駕馭與深入淺出的引導。因此,在互動式課堂中,教師需要對教授課程有著深厚的理論與實踐技能,具備從技術層面分析食品學科的理論根基。
在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驅使下,高校課程網絡化的速度得到飛速的提升,網絡直播課程、錄播課程及互聯網借鑒課程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但同時也意識到了部分食品學科課程的網絡化無法實現跨越,特別是實踐實驗類課程。如何借助互聯網教學的有利形勢完成課程體系的更新,在不斷思考其發展方向應該如何。實驗導論課程,可作為食品實驗類課程的簡要引導內容,與互聯網教學嫁接,完成部分實踐課的指導,同時作為創新型實驗的引導網絡教程,提升學生在實踐教學內的網絡云支持,而非通過碎片化的網絡知識搜索來提升對于課程背景的知曉程度。同時,互聯網所需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因此,課前互聯網的引入模式,需要借助學習小組的團隊學習互動合作,提升學前的互作效率;并在課程啟動的初期,隨機或者自由組合式地建立學習討論小組,對課堂討論互動的效果有著重要的提升效果。
由于傳統中小學教育的慣性,在當今的大學生課堂中,大學生仍然保留著對于教師的尊重,而質疑行為也隨著新時代的教學啟蒙教育有所增長。作為信息時代的“原住民”,當今的學生會試圖更多地采用網絡信息溝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外界的看法,亦或者不同的世界觀與學術理念。而且,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也發現,學生課堂表面上的沉默,不代表其對于課堂中缺乏思維碰撞與思想迸發的可能性,關鍵在于采取何種手段收集這些沉默而又長存于課堂教學的不同意見與頭腦風暴。互動式的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但需要采用更廣泛的網絡化新型課堂互動模式,如雨課堂平臺的課堂“彈幕”、實時課堂網絡“碎碎念”,而教師所做的事情是收集這些關鍵詞,同時在課堂上反映迅速地歸類與接納,從而衍生出新的互動式討論話題,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媒介在啟發高校學生互動性的作用。同時,在課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式引導,推動學生積極表達,鼓勵式發言,將課堂討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置于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收獲上,促進學生在學術討論、科研創新方面的思想迸發碰撞,高水平的掌握課堂所學,發揮專業特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實時網絡+課堂啟發策略,是提升互動研討式教學課堂頭腦風暴一種可行的教學手段。
在整個食品學科體系中,通過與互聯網課程的結合,將食品理論課程的網絡化,可以把更多的內容知識講解分解到課外,而在課堂上通過輔助研討式的啟發教學,對知識點加以深化,以小組討論、分析、辯論的方式,克服學生在基礎知識點學習中的障礙,提升基礎知識掌握的效率。未來的教學模式在大學教育體系的更新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大學教育的本質是提升學習能力,深化學生在知識深度及廣度方面的自我鉆研能力,而互聯網作為眾多知識的媒介載體,無法取代大學課堂教育平臺在完善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科研能力、探索能力全方位的終極學習體驗。大學的教育精神也是在這樣的實體框架與校園文化中長久積存,源遠流長,不止不歇地傳遞著,讓所有學習者都能敬畏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