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琴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福建廈門 361000
眼外傷在臨床眼科中很常見,是由外來因素引起,例如機械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等外來因素侵害患者眼部后,會造成其視覺器官結構和功能的損害[1]。眼外傷是單眼失明的首要原因,其中以男性居多,青壯年和兒童發病率高,瞬間傷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所以對眼外傷防護應給予極大重視。按致傷原因分機械性和非機械性[2]。其中機械性眼外傷最常見,而且損傷極其嚴重。而非機械性眼外傷包括眼化學傷、眼輻射傷、眼燒傷以及眼毒氣傷,機械性眼外傷包括眼貫通傷、眼挫傷以及眼異物傷等[3]。眼的結構精細復雜,一旦外傷,應及時救治,但如合并休克和重要臟器損傷,應先搶救生命。根據不同的眼外傷進行相應緊急處理。復合傷和開放性眼外傷有的還需二次手術。急診入院的患者及家屬,入院時焦燥不安,擔心手術效果及以后生活質量等問題,這些都體現了采取綜合護理的迫切性及重要性[4]。綜合護理是一種秉持著以患者為中心,以促進其康復為目的一種護理模式,對眼外傷患者圍術期采取綜合護理,不僅可為其提供生理方面的護理需求,且會兼顧心理及精神護理,利于護理服務質量[5]。基于此,該次研究中對該院2020年1—12月期間收治的56例眼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后,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56例眼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過醫院倫理會批準,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男25例,女3例;平均年齡(44.78±18.19)歲;患眼分布:左眼10例,右眼18例。觀察組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齡(45.46±16.46)歲;患眼分布:左眼8例,右眼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與眼外傷診斷標準相符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及精神意識方面功能障礙者[6];并發嚴重性臟器功能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者[7];有手術禁忌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①環境護理:維護良好的病房環境,定時打掃衛生、開窗通風及消毒;②藥物干預:遵醫囑指導患者正確應用滴眼液,且合理服用抗感染藥物及鎮痛藥物等,告知其出現用藥不良反應后及時告知醫護人員;③病情觀察:定時監測患者的體征及病情,并注意觀察傷情恢復情況;④健康教育:以口頭宣教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相關健康知識[1]。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1)術前護理:①入院評估。入院后詳細評估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視力情況、受傷的程度、受傷的原因、破傷風注射情況、疾病防護的相關知識等。②心理疏導。眼外傷會對患者的眼部外形及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患者一時難以接受,多有焦慮、悲觀、自責心理。告知患者及家屬保持良好情緒有利于病情恢復,有利于手術進行,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聽患者訴說,用同情和委婉的語氣安撫患者及家屬,讓患者及家屬心情逐漸平復,接受現實,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爭取將傷害降至最低[8]。③知情同意。囑患者勿揉眼、勿擦拭患眼,多閉目休息,限制眼球轉動。告知患者及家屬眼外傷的疾病相關知識介紹,告知手術的方式、風險、術中配合、術后的并發癥、治療效果等情況[9]。讓患者了解到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不一定能達到期望理想的效果。④術前準備。立即完善術前檢查和準備工作,如抽血、皮試、輸液、止血、清理臉部血跡和污物、遮蓋患眼、床邊心電圖、更換一次性病服等。眼外傷禁忌剪睫毛和結膜囊沖洗,防止增加眼球壓力和增加感染概率。局麻患者因為急躁沒有食欲,囑咐患者一定要進食。通知手術人員緊急手術。(2)術中護理:病房護士通知護工用輪椅護送患者入手術室。囑托護工動作輕柔。手術室護士與患者要親切溝通交流,不斷對其進行鼓勵,以放松身心,確保患者身份無誤后進行清潔及麻醉操作,術中依據患者受壓部位及手術需求調整適宜的體位姿勢,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10-11],加強與醫師之間的配合度,詳細了解其體征情況,若有異常,需立即處理。觀察面部表情,若發現情緒狀態不佳,應予以語言及肢體方面的鼓勵,可對其頸部進行輕柔按摩,緩解患者緊張與不適[12]。(3)術后護理:①體位。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限制眼球轉動。對于外傷性前房積血患者,患者術后應取半臥位,降低眶內壓力,減輕頸部及眼部充血,也有利于前房積血的吸收。對于網脫術后患者,根據術式選擇不同體位。指導患者選擇正確臥位[12]。②再次疏導。部分患者手術后擔心愈合問題,愈合不好還擔心生活質量的問題,部分患者擔心臉部毀容、經濟問題等,護士應跟患者溝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然后根據情況給予逐步疏導,消除患者顧慮,樹立戰勝疾病信心。③飲食護理。術后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多食新鮮的瓜果蔬菜,避免便秘引起眼壓升高。禁止食用辛辣及粗硬類食物,禁止食用活血的食物,如西洋參、鹿茸等[13]。④藥物護理。遵醫囑給予消炎抗水腫、止痛、止血、散瞳、破傷風注射等處理,失眠患者給予鎮靜處理、給予藥物指導、注意患者藥物不良反應。⑤觀察病情。觀察患者神志、情緒波動情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觀察患者有無發熱情況;觀察患者傷口滲血情況;觀察瞳孔、結膜充血、分泌物、眼壓情況;觀察患者疼痛情況;觀察患者睡眠和食欲情況;觀察術后有無外傷性感染性眼內炎、外傷性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交感性眼炎及外傷性青光眼等并發癥情況;觀察對側眼有無不適,防止交感性眼內炎發生[14-17]。⑥行為指導。囑患者多臥床休息,術眼保持清潔干燥,勿揉眼、勿擦拭患眼,多閉目休息,限制眼球轉動,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指導家屬陪護。(4)出院指導:保持情緒穩定,對于失明患者,加強心理疏導;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觀察傷口和眼部分泌物情況;按醫囑繼續用藥;告知點眼藥水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兩周術眼不要進水;特別要加強患者及家屬眼外傷的防護知識宣教,因為90%眼外傷是可以預防的,但有效預防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如從事損害工種要戴防護面罩、眼鏡、頭盔;嚴格執行操作規章制度,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制止兒童玩弄危險玩具;規范使用雷管、煙花爆竹等高度危險物;駕駛車輛和乘車要系安全帶等[18]。出院后叮囑患者遵醫囑保持合理的體位姿勢,3個月內不得進行重體力活動及強度較大的活動,若出現不良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比較兩組護理依從性、心理狀態、并發癥發生率、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等指標。①護理依從性評價標準:高:非常信任護理人員,積極聽從和配合護理工作;較高:能信任護理人員,能聽從和配合護理工作;差:不信任護理人員,不聽從和配合護理工作。②心理狀態評價標準:選用SAS評分及SDS評分量表對患者心理應激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其分別為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分值低,心理狀態佳[19]。③并發癥發生率:統計患者發生外傷性感染性眼內炎、外傷性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交感性眼炎及外傷性青光眼發生率,并盡早對這些不良癥狀進行糾正。④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評價標準:入院和出院時分別統計兩組眼外傷患者的預防和護理方面知識知曉率。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依從性96.43%高于對照組的71.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6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n(%)]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87、0.513,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165、4.13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s),分]
?
兩組入院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7.923、12.12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比較[n(%)]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的35.7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87,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目前臨床上常以手術方式治療眼外傷疾病,該項治療下利于清除患者眼內積血、炎性物質以及增生纖維化膜,可促進患者視力水平的恢復,但是由于過程復雜、用時過長,容易導致術后出現不良并發癥,同時出于擔憂手術效果及視力水平等因素,導致患者術前負面情緒嚴重,此外,眼科手術有較高的精細化手術操作要求,對圍術期護理所提出的要求性較高[20]。
綜合護理是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以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及現存護理問題改善為目的發展而來的一種全面化護理模式,該項護理措施可通過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為患者采取系統化的護理服務,來有效促進其病情康復,使患者治療前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有效性96.43%高于對照組的71.43%;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及SDS評分指標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出院疾病防護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的35.71%(P<0.05),說明對眼外傷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后,可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效果,促進病情改善,且可減少并發癥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強治療效果,同時會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有效改善負面情緒,確保良好的身心舒適度,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鄒萍萍[21]研究中對眼外傷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視力恢復有效率的95.92%與該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依從性96.43%接近,證實該次研究有一定的科學性。具體實踐過程中護理人員將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術前使其對自身疾病及手術治療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積極消除不良情緒,并為手術順利開展做好準備性工作;術中除了與醫師之間做好配合工作外,還需以語言安慰及肢體安撫等手段消除術中不良情緒,以良好心態面對疾病。術后將從疾病防護、體位行為指導、飲食干預及并發癥預防方面采取相應護理服務,以加快術后恢復,減少不良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常規護理,綜合護理下使護理服務具有主動性、完整性及人性化,利于保障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及社會方面處于最佳狀態,減輕因手術所帶來的應激反應,積極面對生活及手術治療,為其創造有益于疾病康復的最佳身心狀態,提高護理舒適度及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眼外傷患者圍術期實施綜合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理依從性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可在臨床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