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
小學3D打印課程,由于各種實際因素的制約,導致了課程開展得不夠深入,也遭遇了瓶頸。本文以萬全小學3D校本課程為例,通過總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摸索改進并提出改善建議,再將其應用到實際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背景
本著突出特色、發揚優勢的原則,我們利用學校硬件優勢,研究“信息技術3D校本課程”,努力構建“開放教育”課程體系,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3D打印課程,可以使學生感受現代科技魅力,開闊眼界,培養創新思維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我們力求開發出面向小學生的3D打印校本課程,傳播現代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先進技術的興趣,使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
二、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是非常重視3D打印校本課程的,他們認為3D校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應用能力,因此他們對該課程的推廣是大力支持的。國內由于實際因素的限制,3D打印課程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普及實施。開展3D打印教育較成功的學校一般師資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進、軟硬件設施齊全。
三、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
作為3D打印校本課程的主要開發者和建設者,要想開發出一門高質量的課程,僅靠某一個教師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需要課程開發團隊的全體教師認真履行職責、默契配合,完成制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編排課程內容等一系列工作。從事課程開發的教師能迅速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積累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提高職業自豪感,從而快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
3D校本課程是以學生的需要為導向,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育,深度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發展才能的平臺,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3D校本課程與創客教育結合,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3D打印的熱情,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
四、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主要研究內容有三方面,第一是通過閱讀3D打印相關文獻,學習3D打印的基礎知識,了解3D打印在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第二是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制定課程目標,探索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設計課程評價;第三是開展教學實踐,分析教學效果,歸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策略。通過“逐步改進”的方法,探索出更好的3D技術校本課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調查法。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梳理目前的研究現狀,通過查閱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文獻,掌握課程開發的具體流程,然后通過研讀3D打印的相關資料,了解相關概念、理論基礎以及在教育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為課程開發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萬全小學為例,通過3D打印校本課程的實踐來充分進行總結和歸納,并以此為基礎進行3D打印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避免原有進行的課程中出現的問題,改善課程的設計。
3.“逐步改進法”。要對課程進一步研究,就需要有計劃地進行系列工作。其中包括目標的制定、內容的甄選、適當的教學方法選擇,等等。并且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遵循課程開發的流程,才能完成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而在課程的設計方法上,我們采用“逐步改進法”,把最初的設計付諸實施,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改進。
五、改進與完善
(一)改善教學環境
教室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環境,科學合理的教室布局,配置齊全的教學設備,突出學生為中心的布局原則是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教師站在學生中間進行講解與示范,有利于學生全方位觀察,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
(二)豐富課程內容
針對在3D打印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部分教學內容過于注重基礎、缺乏多樣性的情況,我們需要完善課程內容,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分析,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一步調整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課程內容的難度適中,密切聯系生活,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三)完善教學目標,加強教師引導
1.完善教學目標。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安撫學生的學習情緒,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而調整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進一步調整教學內容,盡量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教學案例,鼓勵學生獨立設計模型,完成作品的打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3D打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開創多元評價。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需要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符合客觀公正原則、全面性原則、激勵性原則。教師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為課程定向把關,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等形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個性地發展。
(四)注重教學的層次性
通過分析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學習3D打印的興趣不高。主要原因是授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注重內容的基礎性,教學案例比較單一,忽略學生的水平差異,無法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授課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認知情緒和行為變化,師生互動頻繁,把控好時間安排,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安排。同時,授課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成為課程開發的研究者,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六、總結與展望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校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實施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提升了教師的創新素養。
(責任編輯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