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霞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的需求了。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機核心素養的載體,立德育人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本文根據本人多年的工作經驗,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改進策略,希望對中國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4-0181-02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理念下的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開展核心素養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拓視野、擁有豐富的情感和培養優秀的理解能力。核心素養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而未成年的學生心智正處在發育的階段,對問題的理解和事物的看待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現在的語文教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通過更多靈活有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在核心素養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忽視反思的作用
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問題的時間,導致核心素養在培育上沒有顯著的成果。現在很多小學的語文課程都是以學生學習為主,但是僅僅依靠學生自身的學習是很難將文章作者的深意完全掌握的,因為小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有限,很多文章從表面上看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其中卻包含了比較難的含義。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予學生反思的時間,講完相關的教學內容課程就結束了,這樣肯定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要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師就要合理分配學生朗讀和反思的時間,讓學生能讀懂每一篇文章,在每一篇文章中有所收獲,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模式單一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在單一的學習環境中很難提起學習興趣。不僅如此,現在仍存在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自己作為主體,而忽視了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問題。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及時改正當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教學的同時,采取更多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教學內容缺乏內涵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和優秀學習能力,但是當下部分語文教師本末倒置,只注重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優秀品質的培養。也就是說,語文教學根本任務不是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和閱讀技能,而是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只有認清教學根本任務,形式內涵兩手抓,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通過朗讀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朗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法,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智力得以發展,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聲地朗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作者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學生與作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因此在當下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采取不同方法促使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在班級內表演課文內容,看哪位學生可以將作者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唐詩朗讀大賽,并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比賽中,讓每位參賽學生準備一首唐詩,其他學生為參賽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選出大家最喜愛的朗讀內容;教師還可以在班級組織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朗讀,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將相和》這篇古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幾位分別扮演藺相如、廉頗和趙惠文王的學生,讓學生學習到廉頗知錯就改、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優秀品質,學習到藺相如寬容大度、有勇有謀的優秀品質。
(二)使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原因,根據這些原因尋找積極合適的對策。筆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學生都認為語文學習枯燥乏味,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閱讀理解的題目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習難度降低,將學習方式進行改變,以此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三)通過現代化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傳授方式以教材和板書為主,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喪失。因此現在很多學校都安裝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課本形式單調的文章轉變成豐富多彩的課件,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之前可以先將文章內容通過動畫短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學習的同時為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導讀,這樣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猴王出世》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西游記》影視片段,學生在觀看影視片段的時候就可以對文章有大概了解。
(四)通過改變學習方法培養核心素養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比較少且運用能力比較低,在閱讀時就會存在問題,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推薦恰當的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難以理解的詞語或句子進行標注,對優美的句子進行摘抄,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粗略閱讀或詳細閱讀,讓學生用較短的時間完成高質量的學習。俗話說,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一半,交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將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劃下來,然后在閱讀結束后將這些字句交由教師統一解決,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課文中尋找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核心素養教育,學生可以在接觸古今中外的名篇的同時,養成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第一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擁有良好的人格,使學生成為社會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人才。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