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文章通過分析2020年7月的浙江省高考英語卷中核心素養的體現,針對四大核心素養提出了高中閱讀理解教學中的備課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考;英語;閱讀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的提出意味著中國的英語基礎教育進入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育人為導向,以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的新時代。
基于這個理念,當前高考試題由原來的關注認知領域,即關注語言,依據認知層次的不同水平來考查教學和學習水平轉變到關注核心素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因此高考備考時,教師要以主題語境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整合性復習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運用聽、說、讀、看、寫等技能,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發展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積極鼓勵學生學會學習。
一、 提高語言能力的備考策略——結合語篇
英語語言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在閱讀理解中,它包括語言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以及學生基于語篇所開展的學習活動,如理解語篇和對語篇做出回應的活動。
詞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考成績,語言技能保障學習行為的有效發生。浙江高考英語卷“穩中有變”,詞匯量有所提升,一詞多義,熟詞生義等頻繁出現,不影響對文章整體意思理解的超綱名詞不再給出注釋,也有增多的趨勢,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而且突出對詞類的活用。如2020年7月浙江卷閱讀理解C篇中的age出現多次,既有作名詞,表示“年齡”,也有作動詞,表示“變老”。針對這些情況,備考時需要增加閱讀量是必然趨勢,同時也要注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熟詞生義及考綱詞匯的派生詞等。
用句篇的形式來幫助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網絡;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有明顯提高,并逐步達到高考要求。以cover為例:To cover(v. 采訪) a famous writer, the journalist had to cover(v. 旅行一段路程) thirty miles. While he was driving, it began to rain cats and dogs and the wind grew stronger and stronger. Soon the road was covered(v. 覆蓋) with fallen leaves. He took cover(n. 躲避處) in a nearby farm covering(v. 占地) 140 acres until the wind died down. Apparently, he was late for the appointment and the writer left him a book with a red cover(n. 封面).
詞匯的復現率不是單純孤立的聽寫,而是讓學生大量閱讀英語文章,多接觸外刊,學習語言。例如《納尼亞傳奇》中對狼的兇猛的描寫:Quick as lightning it turned round, its eyes flaming, and its mouth wide open in a howl of anger.狼像閃電一樣迅速地轉過身來,眼睛冒火,張大了嘴,怒吼著。用了比喻“quick as lightning”和夸張“its eyes flaming”,使用了視覺“its mouth wide open”和聽覺“a howl of anger”來凸顯狼的怒火,讀起來讓人害怕。再例如I survived系列叢書中,很簡單的詞匯被作者用得很巧妙。如The words had wormed their way into his mind.這些話像蟲子一樣鉆進他的腦海中。語言能力的提高在于師生課堂相互交流,不斷沖擊、交鋒和爭辯中得到強化鞏固。
二、 提高文化意識的備考策略——多用外刊
要想吃透高考英語試卷,掌握題源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浙江省英語高考閱讀篇章都選自英美的書籍,報刊或者新聞網站,包括但不限于大名鼎鼎的《經濟學人》《科學美國人》《國家地理》《時代周刊》《科學》《每日郵報》《讀者文摘》等。而且,越是壓軸的閱讀題,越可能出自嚴肅期刊。所以高考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也考查學生的文化意識。而且試題也會選取有關身心健康與和諧人際關系的文章,或者在試題情境中融入國內外優秀文化和美育知識,引導考生關注和提高審美情趣。
2020年月浙江高考試卷中,閱讀理解A篇明顯體現了這一特征。該文介紹了作者編選戲劇書籍的目的和手法,所選知名戲劇家及指導讀者對該書的閱讀。第二段出現了不少戲劇種類的名字如喜劇、悲劇、諷刺劇、歷史劇和地方劇以及著名戲劇家的名字,如保羅·格林、蘇珊·格萊斯佩爾、麥克斯韋·安德森和田納西·威廉斯等這些獲得過普利策獎的戲劇家。雖然缺乏這些戲劇知識并不影響學生答題的正確性,但擁有這些文化知識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題。
所以,備考中學生要多多接觸外報外刊。外刊文章往往語言地道、用詞精準、特點鮮明,學生可以在精讀和泛讀中擴充詞匯量、學習到比較地道的、長難句的表達方法。例如《納尼亞傳奇》中遇狼時,不同人物的逃跑都寫得不一樣。比如露西使用了“as fast as her short legs would carry her”和比喻“as white as paper”. Lucy was running towards him as fast as her short legs would carry her and her face was as white as paper.露西撒開兩條小短腿,飛快地向他跑去,臉色嚇得蒼白。而對蘇珊的描寫則集中在動作上。Then he saw Susan make a dash for a tree, and swing herself up, followed by a huge grey beast.然后,他看到蘇珊沖向一棵樹,縱身爬了上去,一只灰色的巨獸在追她。
同時,原汁原味的外刊文章能幫助學生理解、認同國外優秀文化,有助于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許多嚴肅外刊的話題廣、信息量大,能幫助學生了解很多前沿新知、世界文化,觀點也很有思辨性,是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雙重提高的較好方式。
三、 提高思維品質的備考策略——著眼整體
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閱讀理解通常需要學生根據原文提供的事實和線索進行推理和判斷,哪些是原文提到的內容,哪些不是;哪個才是作者的原意;哪個才是最好的標題;作者的態度又是如何的等。這種思維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因而也是閱讀理解部分重點考查的能力之一。
2020年月浙江高考試卷中,閱讀理解C篇第30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Retired Workers Can Pick Up New Skills
B. Old People Should Take Challenging Jobs
C. Your Tough Job Might Help Keep You Sharp
D. Cognitive Function May Decline As You Age
這是一道題主旨題。要做對主旨題需要抓住文章的篇章結構,需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該篇文章為總分總的結構,而且這篇文章開篇Challenging work that requires lots of analytical thinking, planning and other managerial skills might help your brain stay sharp as you age.學生首先要運用邏輯思維找出主干,Challenging work might help your brain stay sharp.其次運用批判性思維,C選項的 tough替換了原文中的challenging,正確。B選項中的old people錯了。根據原文Those who had held mentally stimulating(刺激),demanding jobs before retirement tended to do the best on the tests.此句是說退休前做有挑戰的工作,而不是說老人,故不能選B。
備考閱讀是一定要著眼整體。閱讀是多層次地分析和綜合作用的過程。分析是把材料分解成詞、句和段,了解其意義、功能、變化和用法,從而理解語篇內容。綜合即連貫思考材料,理解其中邏輯關系。通過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從而達到對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態度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四、 提高學習能力的備考策略——培養良好習慣
閱讀理解考查學生對英語這一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思考和理解的結合。高考試題更是考查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的能力。只有學生實現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這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能力。
以2020年浙江高考試卷的閱讀理解A篇第21題為例: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A. He has written dozens of plays.
B. He has a deep love for the theater.
C. He is a professional stage actor.
D. He likes reading short plays to others.
第一段原文為:I am an active playgoer and play-reader, and perhaps my best reason for editing this book is a hope of sharing my enthusiasm for the theater with others. To do this I have searched through dozens of plays to find the ones that I think best show the power and purpose of the short play.
此題不難,但是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學生要從上下文猜到playgoer的意思為theatregoer戲迷。play-reader的意思為劇本讀評人。其次要注意原文中畫線單詞的意思,“編輯這本書是希望與其他人分享我對戲劇的熱情”和“我搜遍了幾十部劇本,想找到最能體現短劇力量和目的的劇本”。特別要注意里面的詞匯如“edit”“share”“search”。最后審題要仔細,避開與原文不符合的選項。如有學生會選A或D。選項A是說作者寫了不少劇本;選項D意思為他喜歡讀短劇給其他人聽。而原文作者提到自己是theatergoer和play-reader,明顯不符。故答案是B。
備考時,指導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自主、高效地開展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20年修訂).
[2]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http:∥www.pz.harvard.edu/professional-development/events-institutes/preparing-our-youth-for-a-better-world-oecd-pisa-global.
[4]http:∥www.oecd.org/pisa/Handbook-PISA-2018-Global-Competence.pdf.
[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s7861/s8010/s8011/201404/t20140424_167612.html.
作者簡介:
樓家鳳,浙江省諸暨市,諸暨中學暨陽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