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方



摘 要 目的:探討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颊哐仔砸蜃铀胶涂祻皖A后的價值。方法:將102例心律失?;颊咭罁S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給予胺碘酮治療,觀察組給予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心率變異性(HRV)指標變化情況及不良反應等。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s-CRP低于對照組,HRV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颊吣苡行岣咧委熜Ч纳苹颊咝穆首儺愋?,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關鍵詞 普羅帕酮 電復律 心律失常 炎性因子 心率變異性
中圖分類號:R972.2; R54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1)03-0027-03
The value of propafenone combined with electrocardiover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nd the effect on their rehabilitation prognosis
ZHENG Fangf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ropafenone combined with electrocardiover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nd the effect on their rehabilitation progno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propafenone combined with electrocardiover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hanges of serum hs-CRP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6.1% vs 78.4%,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hs-CRP was lower and the indexes of HRV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opafenone combined with electrocardiovers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HRV and decreas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KEY WORDS propafenone; cardioverter; arrhythmia; inflammatory factor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心律失常是指人體心臟的沖動頻率、傳導速度及節律發生異常改變,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該病多發生于成年人[1]。臨床根據心率的快慢將心律失常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兩種,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表現為心房顫動、過早搏動、心動過速等,而緩慢性心律失常則表現為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以及各種傳導阻滯等。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心律失??稍斐裳鲃恿W紊亂,引起心力衰竭等,嚴重時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4]。研究表明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其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呈現較高表達,可見血清hsCRP對心律失常有明顯促進作用[5]。胺碘酮、普羅帕酮為臨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選擇合適有效的藥物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常患者,獲得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0月間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54~78歲,平均(61.7±4.7)歲,其中肺心病12例,冠心病23例,擴張性心肌病7例,急慢性心肌炎9例;單純室性心律失常者18例,單純室上心律失常者12例,兩者并存者21例。觀察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53~78歲,平均(60.5±5.1)歲,其中肺心病14例,冠心病17例,擴張性心肌病9例,急慢性心肌炎11例;單純室性心律失常者20例,單純室上心律失常者13例,兩者并存者18例。入選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具有分組研究意義與可比性(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相關診斷標準[6],并經心電圖明確診斷。排除標準:竇房結房室傳導功能障礙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心肝腎功能等存在嚴重功能障礙者、近期采用免疫抑制治療者、精神語言無法配合的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胺碘酮(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治療,150 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中行緩慢靜脈注射,15 min中內完成,無效者可在30 min后追加1次。用藥6 h后微量泵注射0.5~1.0 mg/min胺碘酮,6 h后劑量調整為0.5 mg/min,維持治療24~88 h。根據患者病情停用或口服胺碘酮片,200 mg/次,3次/d,連續用藥7 d,好轉后可改為1次/d。
1.3.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首先建立外周靜脈通道,吸氧15~20 min,靜脈推注20 mg丙泊酚,讓患者處于鎮靜狀態;胸骨右緣第二肋間放置電極導電糊電極量,另一個電極則放置于心尖區,然后扭到復律功率;同步直電流,房顫80~100 W/s,室速200 W/s;非同步直電流電室顫需立即除顫,250~300 W/s,若未能轉為竇性心律,檢查原因后再次復律,一般不超過4次。然后給予普羅帕酮(山東力諾科峰制藥有限公司)150 mg口服,每隔8 h 1次,病情穩定后維持50~100 mg用量治療,每隔8 h 1次。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24 h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期前收縮次數減少超過90%,則為治療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24 h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期前收縮次數減少59%~90%,則為治療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不明顯,未達上述標準,則為治療無效[7]。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在患者治療前后抽取其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其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情況。檢測儀器為美國7C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Holter系統檢測患者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指標變化情況,包括SDNN(全部竇性心搏RR間期的標準差)、rMSSD(相鄰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SDANN(RR間平均值標準差)、SDNNindex(24 h內每5 min正常RR間期標準差平均值)。
1.5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6.1%)高于對照組(7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治療前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含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治療前后心率變異性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DNN、rMSSD、SDANN、SDNNindex等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3例不良反應,其中低血壓1例,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9%;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5例不良反應,其中低血壓2例,惡心嘔吐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37)。
3 討論
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多發疾病之一,屬于心肌功能障礙性疾病,多是由于心肌細胞自律性升高的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臨床多種心臟病均可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心慌、乏力、胸悶等,心臟沖動節律、頻率、起源部位、沖動傳導速度、激動次序等發生異常為其主要病理表現[8]。因此采用有效方式治療,改善患者心律失常,對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患者心律失常的嚴重程度與炎性因子水平表達呈正相關,即炎性因子水平越高,其病情越嚴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為臨床常見炎性因子,是反應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可誘導血管內皮細胞表面分泌炎性遞質,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9]。心率變異性指標屬于無創性指標,用于評價心臟自主神經活動,當其調節能力降低時,引起心肌細胞不穩定,心室顫動閾值降低,患者容易發生猝死,因此臨床應加強心率變異性指標的監測[10]。本次研究采用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常,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且治療后觀察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低于對照組,心率變異性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常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降低炎性水平因子,改善預后。這是由于普羅帕酮是一種光譜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快納離子內流形成抑制,使除極速度減慢或收縮,從而降低傳導速度,使心肌興奮性降低,延長傳導和動作電位延程[11-12]。電復律是通過高能脈沖直接經胸壁作用于心臟,使心臟各部及心肌在瞬間同時除極,促使折返中斷,心律重新由竇房控制,從而讓失常的心率轉變為竇性心律[13]。該種治療方式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國內外使用其治療各種嚴重快速心律失常均獲得較好效果,是一種相對安全、療效快、簡便、成功率高的治療方式。本次將兩者聯合使用,協同作用獲得較好效果。
綜上所述,普羅帕酮聯合電復律治療心律失?;颊吣苡行岣咧委熜Ч?,改善患者心率變異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呂志強, 馬立芝, 朱峰, 等. 快速心律失常50例緊急電復律的療效[J]. 武警醫學, 2017, 28(10): 1042-1044.
[2] 趙英弟. 小劑量胺碘酮與鹽酸普羅帕酮片治療小兒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23): 132-133.
[3] 朱兆剛, 偶勇. 維拉帕米聯合普羅帕酮治療冠心病心律失?;颊叩男Ч皩π穆首儺愋缘挠绊慬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9, 4(33): 36-37.
[4] 胡凱, 陳穎敏. 中長時程動態心電監測應用于心律失常的新進展[J]. 上海醫學, 2019, 42(4): 238-241.
[5] 陳桐, 張娟. 寧心寶膠囊聯合普羅帕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9, 34(3): 636-639.
[6] 李現杰, 張潤生, 常新, 等. 電復律治療心臟外科術后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 2019, 21(8): 457-461.
[7] 石榮興, 曹海龍, 王東進. 二尖瓣病變合并房顫術后復發性房顫行心臟電復律療效分析[J]. 江蘇醫藥, 2019, 45(3): 267-270.
[8] 呂佳藍, 顏志堅, 周法光. 房顫射頻消融術后電復律與胺碘酮藥物維持對房顫晚期復發率的影響[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8, 16(6): 539-542.
[9] 吳克斌, 楊海忠. 胺碘酮聯合同步直流電復律糾正急診快速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 寧夏醫學雜志, 2016, 38(5): 473-474.
[10] 范景秀, 石峻, 郭應強. 同步電復律治療心臟術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重慶醫學, 2015, 44(21): 2918-2920.
[11] 張芳, 夏振偉, 馮磊, 等. 陣發性房顫射頻消融術后電復律與胺碘酮復律的對比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7): 22-24.
[12] 費聿東, 李毅剛. 電解質異常與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學, 2016, 39(3): 180-183.
[13] 王震, 吳建新, 劉斌, 等. 直流電復律對持續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漿B型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 江蘇醫藥, 2016, 42(19): 2168-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