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附屬中學 南愛玲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因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往往不舍得留給學生過多的時間,而是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有效的課堂是能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各種想法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學生真正參與進來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本文以一道填空題的探究過程為例,探討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這道題是模擬考試的填空題第12 題,屬于中檔題,考查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的應用和理解。基本不等式作為高考的C 級要求知識點,考查題目靈活,有時難度較大,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性。全班41 人中,正確的同學有22 人,正確率53.66%。主要錯誤類型有:用兩次不等式但等號不能同時取到;對乘“1”法理解不到位,導致代數式煩瑣;消元后用導數求解,運算出錯。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教學時從學生的思維起點出發,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交流分享的舞臺,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


【評注】生1 看到表達式想到了分離常數,但是分離常數后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時筆者沒有急著給他指明方向,而是追問“你還能做什么呢?”通過追問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想到可以通分后根據條件化簡。在該生用兩次不等式解決問題時,筆者也沒有急著指出錯誤,而是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試錯,在錯誤中反思、領悟。生3 思維活躍,直接對分離常數后的表達式運用不等式解決問題,生4 則關注到表達式的結構特征,從消元的角度進行化簡。


【評注】生5 和生6 都是從函數的角度解決問題,生5 消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解題,生6 則從函數的最值角度利用導數解決問題,用函數的思想解決問題是一種常規思路,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低,運算能力要求略高。生7 的方法技巧性比較強,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就能給老師不一樣的精彩。

生9:老師,我覺得這個方法的本質跟生3 一樣,不同的是他換元后看起來更簡潔。
師:生9 同學真是火眼金睛,他發現這個方法本質上和生3 一樣,只是換了個形式。

生:轉化與化歸,函數的思想。
【評注】生8 和生10 的解法本質是一樣的,對代數式的變形能力要求較高,而代數式的變形能力也是數學運算中的一項重要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生9 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說明學生已經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對方法的理解也很到位。至此,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課堂才能成為靈動的課堂。在學生的困惑處,教師應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有較大的收獲。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陣地,教師應該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的思維更理性、更清晰。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方法的載體,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解題后的反思則將解題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反思所用的知識、方法,反思各種不同方法的區別和聯系,最終達到融會貫通。在學生充分展示各種思路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
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啟發學生思考,展示學生思維過程,發展學生的直觀想象、數學抽象等核心素養。而數學運算這一素養則滲透在每一節數學課堂中,學生掌握了算理,同時還需要耐心細心地運算,才可能正確地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熱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育人。只有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