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南義鄉北莊小學 和振倉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農村學校在數學教學方面也獲得了快速發展和進步,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效果都獲得了明顯改變。然而,因為長時間以來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教學產生的很大差距并未得到消除,讓大部分教師都沒有準備好來應對教學改革各方面的問題。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應該提升農村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需要知道教和學之間的聯系,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解“正方體的認識”時,應該改變過去“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變為“學生教,學生聽”,學生在講解題目的時候,教者還需要仔細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個學習中等的學生,拿著親自動手制作的正方體,到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起來:“正方體是由6個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 條棱、8 個頂點、6 個面。”教師指導其他學生向他提問,學生主動分析問題,提出質疑。
數學是具有靈活性和邏輯性的科目,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需要設計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
例如,在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禮物,我會將這個禮物送給本節課最愛思考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現在,老師感覺自己手里拿的這個禮物盒子不夠漂亮,大家誰能幫助老師想出一個好辦法?”有的學生說:“可以為這個盒子貼上包裝紙。”教師說:“這位學生和我的想法是相同的,那么,大家想知道包裝紙的大小嗎?”和城鎮學生比較,農村學生普遍難以將學習的知識靈活運用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情境的過程中,充分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在處理具體問題的時候靈活運用所學,掌握相關知識。
在農村學校數學教學中,缺乏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不能讓學生良好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應該盡最大努力為農村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讓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逐漸豐富起來,全面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形成在具體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折線統計圖》這節課時,教師需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師說:“可以看出這個統計圖有很多用途,大家能夠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折線統計圖是由幾個部分構成的?具體如何展現數據信息呢?”接著提出問題:展示2007 年參賽隊的點在哪里?這一年里一共包含多少比賽隊伍?2011 年的時候呢?學生互相溝通這些問題,并表達自身的想法:多久一次記錄數據?哪個年份參賽隊伍最多?哪個年份最少?比賽的隊伍上升最快的是哪年?下降最快的是哪年?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但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產生繼續探究的想法,引導學生可以從不同層面和角度積極思考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看出,運用更多的教育資源與教學方式,更好地提升了農村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導致農村學生缺乏數學思維能力的因素是很多層面的,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獲得更多知識技能的渠道也是很多的。農村學校要依據學生的思維特征與學習能力,制訂有效的學習方式,進一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讓學生形成學科綜合能力,使農村學校數學教學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