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景平
哲夫說,《愛的禮物》純屬另類生態環境文學讀本,岢嵐只是地球生態的一個生態切片,我們每個人無不如此。在這個地球生態系統中,人是構成人文生態系統的具體,每一個人都會起到好或壞的生態效應。
哲夫作為文字攝錄的快手,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脫貧解困的攻堅決戰之年,迅速拿出一部記錄和反映中國生態扶貧的《愛的禮物》。作為表現現實題材的作品,其鏡頭從山西岢嵐的生態扶貧現場切進去,視角又從山西岢嵐的生態扶貧輻射向中國乃至世界,其展示的山西故事,不僅對于當代中國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于當代世界具有現代意義。
20世紀80年代,哲夫曾以奇崛怪誕的虛構筆法和犀利深刻的批判鋒芒叩問歷史和直擊現實,40年后,21世紀20年代,哲夫卻以情思敏銳的文學捕捉和熱烈真切的文學記寫擁抱了我們這個跨越的時代。這說明中國40余年的當代歷程和現實進展,已經用真實的前所未有的改變與改善,回答了作家曾經發出的歷史提問和現實直擊,也說明作家在用真實而凝情的記錄和抒寫,回答自己曾經的尖銳揭露和深刻批判,并以此印證和回應中國的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40余年,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浩蕩激越,歷史和現實,噩夢逝去,好夢成真,遠夢可期。中國已經發生了驚天動地、翻天覆地、改天換地的變化。這變化,融會了中國100余年革命歷史的滄桑之變,融會了新中國70余年建設發展的跨越之變,凸顯了當代中國40余年富強崛起的驚世之變。這一切,賦予了文學以重新審視歷史和嶄新抒寫現實的機遇,也賦予了中國作家一種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而哲夫,無疑承接和擔負起了這個責任和使命。生活在這個發展進步的時代歷程里,哲夫作為在場者、目擊者、親歷者,真實見證和記錄了這個變化的時代,如實反映和記述了改變這個時代的人和被這個時代改變的人,切實表現和抒寫了這個時代變化著的人的情感思想和變化著的作家的情感思想。而且他不僅僅是現在,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就執著于書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以《執政能力》《水土中國》《輞川煙雨》《景感生物》,給中國當代現實和中國當代文學貢獻了一種生動真實的歷史記錄和切實可信的時代抒寫。這個意義上,《愛的禮物》是一部跳動在中國歷史與時代脈搏里的紀實詩篇。

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代長城
哲夫是一位生態文學作家,以生態視角觀察和采寫扶貧解困問題,他發現并抓住了一個具有深廣現實意義和現代意義的寫作角度:生態脫貧或生態解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脫貧致富之路,曾是農民興企之路和農民進城之路,但是,中國農民不可能都走農民進城之路和農民興企之路。實際上,農民興企之路已經走過,中國經濟發展40余年,農民企業家風起云涌,產生了許多經濟明星,但并沒有解決中國農民的普遍脫貧,相應帶來的是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而解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國家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農民進城之路也已走過,中國農村的城市化,農村人口聚向城市,確實開辟了農民的經濟出路,但也并未解決中國農村的普遍脫貧問題,相應又帶來城市的擁擠和農田的荒疏,解決城市擁擠和農業荒疏,城鄉又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事實上,在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上,國家始終在尋找歷史與現實的脫貧突破,實施退耕還林,取消農業稅收,設立農業補貼,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城市化,都是歷史性、劃時代的舉措。但在中國廣大的地域畢竟散落著許多貧困的鄉村,那么生態扶貧和生態解困,就成為中國脫貧解困的現實選擇。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這是生態文明時代中國綠色富民的金光大道。哲夫以文學超越的方式超越了生態環境文學的過去式,發掘了岢嵐農民在綠水青山間鋪開綠色化種植創造金山銀山的故事;也以文學跨越的方式跨越了扶貧解困題材的一般式,呈現了岢嵐農村在綠水青山上推起綠色化養殖再造金山銀山的傳奇。這個意義上,《愛的禮物》是一部流淌在中國生態文明和生態扶貧時代浪潮里的現實主義理想之作。
哲夫是一位具全球視野和人類意識的作家。生態環境問題和人類貧困問題是全球性的一對矛盾、兩大難題,哲夫把這一矛盾、兩大難題聚焦于中國的現實,或者將中國的一對矛盾、兩大難題放在全球背景下審視,發現了中國問題的世界意義和世界問題的中國意義。這就是,在中國,生態環境問題和人類貧困問題這一對矛盾、兩大難題,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轉型發展的一駕“馬車”、兩大主題;相應地,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轉型發展這一駕“馬車”、兩大主題,又升華而成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和“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一種哲學命題、兩大哲學理念,而且,是現代性的哲學命題和哲學理念。所以,哲夫以山西岢嵐的一隅聚焦而推開了全球視角,使其文學切入的焦點具有了廣角意義,從而生動形象典型地呈現了一種生態扶貧生態解困的中國方案、中國方式、中國故事和中國道路,讓人們看到,中國創造的生態扶貧生態解困道路,不僅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和貧困問題的現實道路,也是全人類可以借鑒、可以踐行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道路。就像哲夫所言,中國政府的銳意脫貧攻堅,絕非僅僅一國一地改變貧困和饑餓的努力,而是具有世界意義、人類意義的實踐和貢獻。要知道,人口占世界總人口1/5的大國的饑饉是可怕的,如果中國不能夠溫飽有余,14億人口向世界尋吃覓食,那就是世界的滅頂之災。所以,中國政府的脫貧攻堅是安定世界的綠色良劑,是糾正世界生態不平衡的世紀舉措。這樣,中國給予世界的是現實意義上的愛的奉獻,而哲夫給予世界的是文學意義上的愛的禮物。這個意義上,《愛的禮物》是一部跳躍在中國紀錄和全球視野里的大氣之作。
哲夫說,《愛的禮物》純屬另類生態環境文學讀本,岢嵐只是地球生態的一個生態切片,我們每個人無不如此。在這個地球生態系統中,人是構成人文生態系統的具體,每一個人都會起到好或壞的生態效應。把農民從對土地的無度墾殖中解放出來,其實也解放了土地本身。這是一種雙向的解放,其意義深遠而宏大。這可以看作哲夫作品的自我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