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2020年歲末,“中國-東盟音樂周”令人驚嘆地完成了第九屆的盛會。此次東盟音樂周期間舉辦三場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年會、兩場高峰論壇,兩場北京當代樂團專場音樂會,此外還有印尼甘美蘭音樂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鋼琴獨奏、交響樂、原創作品等專場音樂會。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合唱專場音樂會,作為東道主傳統的節目,自然也不可或缺,且觀眾如潮。
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在音樂界已早有盛名。合唱團成立于1995年,現有團員80余人。團長、指揮為廣西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主席華山教授,由他帶領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多次獲得國家級金、銀大獎,并得到諸多合唱專家的關心與指導,如嚴良堃、劉曉耕等。合唱團團員主要由學院部分青年教師和在校學生組成。因此,音樂周中合唱團專場音樂會總是令廣藝學子翹首以盼、戴目傾耳。此次專場音樂會,分上半場為音樂周新排練的曲目,下半場合唱團傳統保留經典曲目。上半場唱盡歡不散,下半場舊曲終余音繞梁,醉美天籟。
音樂會共上演十一首曲目,上半場五首曲目均為新排練曲目,分別是《新年頌》《青城山》《本來的模樣》《漁燈謠》《家園》;后半場六首曲目《新編蝴蝶歌》《喜鵲登枝》《月亮》《海耕謠》《白蓮盤歌》《撒里羅》。一首歡快的《新年頌》拉開音樂會序幕,瞬間將現場的氣氛渲染起來,讓這場歲末音樂會似乎有了一絲迎新春的喜氣氛圍。隨后,混聲合唱《青城山》與之形成了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兩部作品為四川音樂學院作曲家宋名筑和楊曉忠教授作曲。第三首無伴奏合唱《本來的模樣》,上海音樂學院丁纓教授作曲。作品透過現代詩詞獨特且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力求表現出當代中國音樂的底蘊,向人們傳遞出對生活的深情眷戀和對真善美的傾情贊美。同時把觀眾帶入深深的思考:本來的模樣是什么模樣?不忘初心指的又是什么?
廣西少數民族風格元素的合唱作品系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演繹的代表領域。上半場的《漁燈謠》《家園》和后半場,總計八首曲目皆是。從聆聽效果看,這部分作品合唱團更為嫻熟,游刃有余。廣西民歌《新編蝴蝶歌》密集而短促的節奏,優美而歡快的旋律,男女聲部快速交叉與融合并配以相應的舞蹈動作;讓人聯想到一群瑤族青年男女正進行一場熱鬧非凡的節日盛會。《月亮》源于廣西平果嘹歌,原唱為“哈嘹”樂隊。莫掩策老師融入新的音樂形式,將原生態的平果嘹歌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既融入新的音樂語言,同時又不失原生態音樂的原始味道,這不失為原生態音樂一種新的存在方式。此前,“哈嘹”樂隊已經將《月亮》呈現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的舞臺,“哈嘹”樂隊將《月亮》以通俗唱法的形式呈現給大眾,把嘹歌打造成一個現代文化品牌。我們期待壯族文化的經典能繼續在世界民族的舞臺上傳承發揚。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演唱的《月亮》經過廣西青年作曲家曾令榮的重新改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歌詞中我們感受到青年男女的甜蜜愛情與美好,尤其副歌部分加入鼓聲,使得這一首抒情性的嘹歌表達情感更加濃烈。一系列廣西風格的合唱作品,伴隨著民族風情的舞蹈,體現了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專業的演唱水平和綜合的表演實力,以及指揮華山教授高超靈動的指揮技巧。
美妙的聆聽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音樂會已接近尾聲,但現場觀眾并無離席之意,熱情地吶喊著“再來一首”,抵不過觀眾們的盛情,最后華山教授帶領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返場加演一首《迎來春色換人間》,該曲選自京劇《智取威虎山》片段。主要表現革命軍人楊子榮大智大勇斗匪徒的英勇事跡,無形之中給我們上了一堂思政課。
音樂會中廣西作曲家丁鈴的新作《漁燈謠》,于2019年歲末首演,此次音樂周為第二次公開演出。混聲合唱《漁燈謠》,由梁紹武作詞,丁鈴作曲,是組歌《京島·海夢》的第七首作品。組歌《京島·海夢》是原廣西藝術學院創作實踐中心、國家一級編劇梁紹武老師和廣西藝術學院作曲系主任丁鈴教授歷時兩年共同創作完成。作品分為三個有劇情篇章的九首作品,其中開頭有一個序。第一篇章:海耕包含三首作品,分別是1.混聲合唱《出海歌》;2.女高音獨唱《檳榔樹下織魚網》;3.無伴奏混聲合唱《拉起一輪金太陽》。第二篇章:海情,4.女中音獨唱《京島搖籃曲》;5.無伴奏女生合唱《花手對花屐》;6.混聲合唱《迎親 婚禮》;7.混聲合唱《漁燈謠》。第三篇章:海夢,8.混聲合唱《感恩海神》;9.領唱與混聲合唱《海夢》。為何選擇九首作品?作曲家丁鈴老師解釋到,“在中國傳統習慣中,九象征吉利,且九不偏不倚正好合適,十則過于滿”。組歌《京島·海夢》全景式反映京族人民的生存狀態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作品緊緊抓住民族勞動、愛情、信仰的主題,以歌曲的形式贊美京族三島上生活著的生生不息的京族人民。作品作曲技術體現了現代音樂元素與民族音樂素材的融合,在歌聲中聆聽一個民族擁抱大海、熱愛生活、向往愛情,用蔚藍色的夢想把園裝扮得分外靚麗。
通過采訪作曲家,筆者對《漁燈謠》有了更深的感觸。該作品是作曲家丁鈴老師面對母親突然離世,內心極度痛苦時創作的作品。那一句“漁燈照亮回家的路”,是丁鈴老師內心的吶喊與期待,她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聽到。組歌《京島·海夢》是一組贊歌,充滿憧憬和幸福的贊歌。人在極度痛苦的情況要堅持創作一首歡快的曲子,極其考驗人。由于結題演出將近,作曲家只能壓抑內心悲傷情緒盡力完成。歌詞中那一句“漁燈照亮回家的路”,與作曲家的心境契合,遂突發靈感,將此歌句作為一個重要抒情段落。梁紹武老師作詞原句為:“漁燈照亮回家的路,家家米酒香。”作曲家在逗號面前就開始斷句,并且反復強調“漁燈照亮回家的路”,并將此作為第一段結束。“家家米酒香”則形成第二段開頭,與后面歌詞形成“家家米酒香,海鷗輕輕飛”的團圓意境。
《漁燈謠》引子部分運用c小調突出夜給人一種安靜、和諧之感。營造船靜靜地停在海面上,海風緩緩地吹。渾厚的男聲一出來,瞬間突出夜的感覺,一個在家等待,一個在海上飄,想家的思緒一下子涌現。
作曲家運用升高大調有意圖表明“漁燈照亮回家的路”,更突出在回家的夜路光芒萬丈,故重點強調“回家的路”這幾個字,作曲家運用最簡單的節奏型來襯托自己最強烈的感情。這不僅僅表達在家的人靜靜等待著出海打漁的人歸來的急切心情,更表達一位作曲家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譜例一
第二段鋼琴伴奏織體開始改變,右手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帶動演員的情緒,增強畫面感。一開始給人呈現“家家米酒香”的煙火氣息,帶給人一種溫暖幸福之感。出海打漁的人滿載而歸,家家飄出飯菜的香味,一家人圍在飯桌旁,這是作曲家內心勾勒的其樂融融家庭生活畫面。

譜例二
最后,作曲家運用輔助音反復“盼船歸”三個字,與開頭形成呼應,音樂先給到男高音聲部唱,接著是女生聲部,最后是男低聲部,這樣一個反復環繞的手法,實際突出作曲家內心無聲的吶喊,最終在鋼琴最弱中完滿終止。短短的二度進行“盼船歸”三個字不僅表達在家的人急切盼望出海捕魚的人平安歸來的心情,更是作曲家對家人團聚的期待。

(注:譜例由合唱團成員王薏君提供)譜例三
但略顯不足的是此次廣西藝術合唱團在東盟音樂周上的演出并沒有去年項目結題首演的演出效果好,略微沒有達到作曲家預期的效果,尤其在“漁燈點亮滿天星”處用勁稍缺,似乎給人一種沒有放開的保守之感。
2020年第九屆中國-東盟音樂周共計舉辦五日,五天十場的音樂會中,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靚麗的身影常常可見。開幕式交響樂作品音樂會,承擔開場兩部交響合唱《壯鄉頌》和《廣藝四季》合唱部分;閉幕式民族管弦樂音樂會開場獻上《東盟友誼之歌》。期間,廣西藝術學院原作作品音樂會的最后兩部歌曲《漓江畫山九馬》《請你帶走我的歌》壓軸。了解他們的廣藝師生都知道,除去承擔“中國—東盟音樂周”繁重的演出之外,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還需要準備各種專業比賽、公益演出等。廣西藝術學院官網上常見他們作為廣藝代表在送高雅文化進高校、社區、基層,以及扶貧攻堅等各種重要社會活動中令人尊敬的群體形象。僅在2020年度音樂周召開前后,他們在歲末期間,多次前往靖西、德保等地進行脫貧攻堅一線慰問演出、“中國-東盟文化藝術音樂周”中越文化友好音樂會、廣西電視臺跨年晚會等一系列演出活動上,處處可尋見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身影。
指揮華山教授是創辦和建設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教師團隊的代表。廣西名師華山教授經過多年辛勤耕耘,把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打造成一支致力于宣傳廣西的獨特少數民族文化的專業級合唱團。“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支優秀團隊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以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而著稱,屢屢獲獎。比如《喜鵲登枝》《廣西尼的呀》等都是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經典保留曲目。華山教授曾說過:“唯有融入到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中才能做到民族民間合唱的豐富化,從而合唱創作才能轉向大眾合唱的高雅化”。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作為一支活躍于各大舞臺上的專業團隊,有責任也有義務使得高雅更加大眾化和通俗化,傳統的繼承發展,新元素的積極推廣,緊跟時代的潮流。
這優美而和諧的天籟之聲一次次回響在我的耳畔旁。那是一場展現民族之韻,和諧之聲的盛會。以“中國-東盟音樂周”為契機,廣西藝術學院合唱團的歌聲已經遍布在這“八桂”的土地上久久不能散去,期待他們在2021年世界現代音樂節的大舞臺上大放光彩,傳播更多民族之韻,和諧之聲的文化,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下與世界各族人民共賞這華樂和諧之聲。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①。■

演出現場(圖片來自筆者)
注釋:
①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