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 吳婷婷
咽喉腫痛,相信大多數人都體驗過。有人含幾顆潤喉糖,有人多喝些開水,有人吃點感冒消炎藥,大多能扛過去。而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60歲的黃先生(化名)卻因喉嚨痛,差點送了命。經歷了一場大手術和數十天的重癥監護,他才從鬼門關逃了回來。耳鼻喉科專家強調:持續喉嚨痛,千萬別硬撐,一些咽喉痛真會要人命!
“以后再也不能把小毛病不當一回事!”今年60歲的黃先生經歷劫后余生,至今仍心有余悸。黃先生平時煙酒不沾,因為有糖尿病,所以特別注重體育鍛煉,每晚七點半,準時到江邊慢跑,風雨無阻。
有天清早起床后,黃先生覺得嗓子又緊又疼。他以為是前一天晚上跑步后著涼感冒了,并沒有在意,只是比平時多喝了些白開水。3天過去,他咽喉部位的疼痛更厲害了,還出現了發燒的癥狀。但黃先生依然沒有警惕,以為只是感冒加重了,自己找了些頭孢類抗生素吃。毛病拖了整整一個星期,堅持自愈的黃先生終于扛不牢了,前往醫院就診,他被診斷為急性會厭炎、頸部軟組織感染。輸液2天后,情況稍有好轉,他想著能自己扛過去,就偷懶不再跑醫院了。
“老婆,我喘不過氣,全身發冷!”幾天后的傍晚,家人被黃先生的狀態嚇壞了,他呼吸急促,臉色發紫,滿頭大汗,家人趕緊把他送往浙大一院急診科。
因為咽痛的病史,黃先生被轉至在急診值班的耳鼻喉科醫生那里。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李全成仔細詢問病情并為他查體,發現黃先生呼吸急促,右側頸部腫脹、觸痛明顯,張口受限。
“當時的情況可以說萬分危急,隨時有生命危險。”李全成說,結合食道CT分析,黃先生是咽旁間隙感染,咽腔顯著腫脹,壓迫氣道成狹縫,感染擴散,已進入縱膈和肺部。時間就是生命,為了盡快控制感染,耳鼻喉科醫生一邊做好應急準備,一邊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黃先生完善術前準備,等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一出,立即進入手術室。術中所見更是糟糕,黃先生整個頸部間隙彌漫性組織壞死,星星點點的大小膿腔到處都是,一直延伸至后縱膈內。經歷了數小時的頸部和縱膈清創手術,黃先生轉進監護室繼續進一步的加強治療。
短短10天,黃先生由咽痛發展到大范圍的感染讓人觸目驚心。浙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水洪主任醫師介紹,咽喉痛其實并不像人們認為的那么簡單,很多人覺得咽喉痛就是扁桃體發炎、上火了,吃幾顆消炎藥就會好。但事實上,喉嚨痛危及生命的病例并不少。
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還有一位45歲的李女士(化名)因為喉嚨痛來就診。就在去醫院的路上,她感覺喉嚨里有東西卡住了一樣,呼吸、說話都異常困難。耳鼻喉科醫生緊急為她實施了氣管切開,才避免了她因急性會厭炎、會厭腫脹如球堵塞氣管造成的窒息。假設李女士未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可能會造成窒息、呼吸心跳驟停等無法挽回的結果。
會厭部是位于舌根和聲門之間的一個“Ω”形結構,其主要的功能是在吞咽動作時蓋住氣道,防止食物、水等嗆入。會厭發炎腫大,會造成吞咽困難,還會堵在氣道口,人會慢慢沒辦法呼吸,造成窒息。急性會厭炎發病時主要是咽喉痛,東西吞不下去,說話時發音含糊。因為炎癥,有些患者會伴有頭暈、發燒,很多患者會誤以為是感冒。
周水洪主任介紹,新冠疫情發生后,一些鼻子和嗓子出現問題的患者,擔心新冠病毒經口鼻通過飛沫傳播,對入院就診有些抵觸。“其實如果沒有重點地區的旅行史,也沒有相關接觸史的患者不必擔心這些問題。像急性鼻竇炎、中耳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會厭炎等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而文章開頭的黃先生因為本身有糖尿病史,感染更加不容易痊愈,加之拖了好多天沒治療,才導致感染擴散,一發不可收拾,威脅到了生命。
專家提醒,感冒咽喉痛不可輕視,老年人特別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人群尤其要重視。一旦咽喉疼痛可以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如果兩三天后依然沒有緩解,建議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除了普通的感冒,喉嚨痛還有可能是以下幾類疾病:
●口咽部疾病
咽喉炎、扁桃體炎、牙周炎、鼻竇炎等都可能造成喉嚨痛、吞咽困難、頸部淋巴腫大、耳朵痛等癥狀,同時伴有發燒、呼吸不暢的情況。持續性疼痛不能緩解,一定要警惕,及時就診,防止嚴重并發癥。
●咽喉反流性疾病
喉嚨痛還可能是因為得了咽喉反流性疾病,癥狀多表現為清嗓、持續性咳嗽、癔球癥,同時伴有咽喉疼痛、痰多、口臭、呼吸不暢、吞咽不利等癥狀,且不是所有與胃食管反流相關的咽喉炎都同時伴有消化道癥狀,可通過24小時胃酸檢查和其他有關檢查來確診。
●頸部、顱底腫瘤
喉嚨痛的同時如果還伴有局部腫塊,則需遵醫囑進行血液及影像學檢查,排查占位性腫瘤,或淋巴瘤、白血病、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可能。
●其他全身類疾病
如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引起黏膜下組織黏液水腫;精神壓力大、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人群,患抑郁癥人群等,都可能引起咽喉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