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
將新商科理念與教育事業結合后,讓很多在校學生的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且能應用的平臺很大、師資力量較為強大能為學生帶去非常豐富的教學課程。目前,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教學課程正在積極嘗試融合大商科實地教學與實踐,積極建立并創新認可人才培養模式。“新商科”的應用充分利用并共享了現有商科教學與經營資源,同時基于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接受對應模式教學提升能力,從而決定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重新規劃課程實施體系,結合性提出對應保障措施。
在如今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經濟擴張態勢已經正在積極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落成,在此情況下經調查發現經濟的帶動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社會人員創造的勞動力價值,諸多大型或小型的企業在不斷建設和發展中需要越來越多的職員,而高質量人才的加入直接影響著企業所能創造的價值和長遠發展性,故而做好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學生的培養,使其適應企業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而基于目前社會發展狀況,很多企業經營不善很大方面和缺乏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息息相關,能有序處理企業的人員配置狀況的人員較少導致無法將每項工作高效率落實,而企業其所圍繞的軸心就是“工作”,不能完成此目的便無法獲得經濟效益。對此,為改變現如今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稀少現狀,社會正在和教育事業合作積極培養在校本科學生完成應用性本科管理課程完善和構建。對此諸多高校決定順應新商科理念的推廣應用,將其本科人才管理課程做整合完善,培養出高質量本科學生回應社會、面臨經濟所帶來的挑戰。推動市場進入互聯互通、消費升級、經濟共享的3.0時代,最后回歸線下發展。
一、新商科的內涵
“新商科”的出現屬于是對傳統商科進行學科重組交叉,將新技術融入商科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且“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開展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新概念。新商科的出現打破了和經濟、管理學科之間原本存在的知識壁壘,主張遵循商業文明結合新金融思想服務于現代生活。通常以本科商業統計、經濟學、管理學等為主要課程平臺建立點,從而融合專業共性突出專業性大學科體系。師資主要體現各個分院教師的資源共享,從而兼并商科課程共同建設,讓每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都能享有商科教師的教學成果。實現“1+1>2”的課程培養體系致力于打造復合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二、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能力要求
(一)通識和專業知識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為工商管理其一專業,學生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人力資源管理學生若要提升綜合能力,要掌握的關鍵便是通識知識和專業知識,包含人力資源的分配管理、通識類和管理經濟類的基本能力。其中通識教育有人文藝術課程、經濟社會分析課程、健康體育課程、計算機等,目的在于讓本專業學生能在從事不同層面的人群中擁有公正、有通識的價值觀。而要培養學生經濟管理類的工商通用能力,可以通過建設實踐類的活動課程與平臺在線課程,讓學生完成現今社會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復合需求,掌握最新管理學基礎、微觀、宏觀經濟觀察能力、公司經營法和財會管理基礎學等。人力資源管理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主要指向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可消化人員的招聘安置、人力資源合理分配、薪資規整、工作績效考核、人員培訓以及各類型的項目開發和經營,熟知勞動法、工作狀況和勞動法的關系。培養中傾向培養本科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能掌握通識完成通轉結合。
(二)實訓和實務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的培養主要基于辦學定位開展,所以本科專業下教師在實踐教學課程要重視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新商科下管理專業教學要點,成為適應社會現狀和變化且自身綜合能力較強的、有競爭資本的優秀高素養的實際應用型人才。故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工作的開展會專注四個能力,讓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完成應用型的塑造,具有全面人才培養的辦學基礎使其掌握文字知識的同時能貫通應用實務性操作,擁有適應各個企業實際工作崗位內容的基本能力。其一,應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措施和根本,可以全面采用此管理知識來組建可參與活動。其二,能夠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案例的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其三,經過實際操作的培訓和訓練,從而在切實操作中掌握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和經驗。最后,要擁有能快速眾多人力資源信息和相關衍生數據的能力。
三、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在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時,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展現出高校辦學特色以及學科特色,讓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更加的準確。處于新商科背景下的本科生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工作,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出職業素養較高的人才,并且本科生還要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經濟學等內容,懂得如何進行人才評價、人才激勵,最終讓其能夠勝任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成為一名優秀、合理的領導者或者是管理者。
(二)完善課程體系
在進行本科生人才培養工作時,需要根據新商科的發展趨勢以及當下改革后的課程體系,合理設計本科專業的教學,從而讓其教學質量能夠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標準。對于新商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設置工作來說,應當將其設置為選修與必修兩個部分。
1.必修課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校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必須進行必修課的學習,一般情況下來講同一專業的學生,他們所學習的必修課課程一致,學生只有修完所有的必修課才能夠順利獲得畢業資格。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必修課的學習能夠獲取自身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讓其綜合素養得到根本提升。新商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必修課的設置,應當將通識與專業知識相整合、創新與傳統板塊相整合、技能與理論知識相整合,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在設置具體課程時,還要涵蓋商科平臺課程、通識教育課程、產業方向課、專業方向課。通識教育課應涵蓋體育類課程、思政類課程、外語類課程等。而商科平臺課中需要擁有管理學、金融與會計、商業統計分析等內容。專業方向課需要將人才管理思想當作主要內容,并打造出人才發展、人才激勵、人才評價等知識內容,從而讓這些教育點改善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中的不足之處,彰顯出新商科背景下人才資源管理專業的全面性,滿足當下人才培養的全新要求。并且,在進行專業課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始終把就業以及行業發展當做主要導向,注重對于學生職業技能、市場調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培養,多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認知自身的能力發展,把握好現如今行業發展的趨勢,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得到提升。
2.選修課課程體系構建
高校選修課需要展現出其自主性,不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還要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出符合心意的課程。此外,選修課有著學分要求,只有學生完成相應學分才能夠得到畢業資格。選修課屬于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的有效渠道,可以發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選修課應當包含多種內容,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技能,進而達到智能化發展、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有助于學生在日后工作中協同其他部門完成工作,讓學生的就業能力有所提升。通識選修課程建立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擁有溝通流暢表達、創新思維、結構性寫作等能力,能理性看待問題。人文審美課程包含要學習中方、西方禮儀和差異,理解社會學與人類學之間的關聯,同時掌握人文藝術來獨特培養人力資源類學生面對此的獨特審美能力。同時設立了未來科技類全球文化發展和文明商業建設理念的課程包括未來信息化建設方向和智能化發展藍圖,帶動學生未來人力資源管理新思想建設的空間。再者,商科選修課程還應包括市場營銷、貿易學等,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讓其實際工作后可有能力和其他部門間能合作,協力推動所屬企業長遠進步與發展。
四、結語
隨著時代進步與發展很多企業人才競爭力在加劇,人員的增多雖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生產力和經濟利益,但管理不善也會導致企業溝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不到位造成生產效率“減速”、“停滯”的現象。很多單位亟待解決此種不良狀況,故而對于新商科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上投入良多,不僅僅做到簡單的擴大商科范疇來增加專業學習課程的類別,而是完成在此思想指導下,完成學院、專業融合、不同學科的橫跨做好本科學生教學培養和商業共建,從而組成一套能適應工商學科連接社會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商業發展特色的、專業共性的大學培養體系,能突出此專業的特殊性專業學科,最終幫助未來社會諸多企業可在優質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持續發展。總而言之,人才才是企業發展的未來依靠,做好管理培養來保證人才有序工作、最大化價值發揮,滿足人力資源部門建設需求才能豐富企業發展瓶頸期的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在市場中長期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
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XJG-1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