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霞 張恒
摘 要: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水平近年來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發展不足且整體消費水平等偏低。根據相關調查并結合武漢市統計年鑒運用比較分析等方法對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方面存在的消費總量不足且增長緩慢、消費結構失衡、消費觀念落后等現狀以及文化市場管理方面存在的文化產業發展滯后、文化產業進退制度不完善等現狀進行了具體分析并簡要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培養文化消費習慣以提升文化消費理念、調整文化消費結構以提高文化消費層次、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以尋找新發展模式等策略。
關鍵詞: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文化市場管理;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17
1 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的現狀分析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相關文件指出,“構建更加優質的文化產業”,“對文化業態進行翻新,對文化消費進行引導和推動”,武漢的文化產業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必須得到政府的扶持。近年來武漢市漸漸擁有了娛樂市場、互聯網文化市場、電影市場、音像市場、演出市場、美術市場、文物市場等,文化經營項目涵蓋了文化市場現有經營單位共3474家,網吧1473家,音像批發零售單位344家,音像制品出租單位28家,文藝演出團隊14家,文化藝術培訓單位50余家。
1.1 居民文化消費總量不足且增長緩慢
2016年,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支出的總量不足300億元,雖然縱向比較的角度來看,總量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級城市有著不小的鴻溝,就算是與杭州、長沙、南京等二線城市比較,差距很大。除了總量偏中下,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比重增長也相對緩慢。據統計,2016年與2014年相比,雖然武漢市居民在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娛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呈加速上升趨勢,恩格爾系數呈緩慢下降趨勢,但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仍然處于80%,遠遠落后于衣著、食品、交通通信的增長。
1.2 居民文化消費層次較低且結構失衡
從文化消費支出結構來看,大部分居民文化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文化消費娛樂享受,而發展消費支出相對不足。社會績效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市場的繁榮,但在享受文化消費和娛樂消費的熱潮中,出現了大眾文化消費的庸俗化現象。娛樂、趣味性的消費增加,各種娛樂場所和參觀者,高層次的精神消費內容很少見。總體而言,從文化消費熱點來看,知識文化形式消費少,休閑娛樂消費少,普通市民和高端文化消費比例較大,發展型、知識型和智慧型文化消費發展還不夠。因此,目前武漢的文化消費水平不高,消費等級和消費質量有待提高。
1.3 文化消費觀念有待進一步提升
武漢市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文化消費理念并沒有跟上時代的風向,部分居民中存在偏向物質消費和娛樂休閑消費,不太在意精神文化消費和知識文化消費,喜愛享樂,不注重長遠。休閑娛樂消費在文化消費中仍占很大比重,如上網、看電視、看娛樂書、打麻將、盆景和花卉等。調查還顯示,普通民眾對文化消費支付的認識不正確,覺得應由政府免費提供。文化消費在武漢還沒有成為居民的流行趨勢。特別是文化消費局限于文化娛樂,忽視了自我教育、體育健身,習慣了享受公共文化資源。不愿意投資其他文化消費,寧愿出國度假,但不愿意去發現和欣賞本土景點的美麗。
1.4 文化消費主體分布不合理
武漢市居民消費呈現出許多明顯的特征。一是年齡的特征。老年人通常更注重參加文化活動和體育鍛煉,特別是團體活動,投入更多時間和金錢;年輕人很少參與體育鍛煉更集中于K歌、上網、看電影、跳舞、旅游等。二是城鄉居民消費差異。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費類型多種多樣,而且支付能力也很強。農村居民文化消費品的供給相對較弱,消費類型集中、單一,主要是看電視和上網,消費能力相對較低。
2 武漢市居民文化市場管理的現狀分析
2.1 文化產業發展滯后
近年來武漢市文化產業獲得較大發展,但與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達沿海城市的文化產業規模相比,差距仍然極大。在國內,武漢市文化產業還沒有進入“第一軍團”,發展還不夠快。此外,武漢文化資源的使用與整合、規劃的實施與完善、人才的使用與引進、文化優惠政策體系的建設與實施都是不夠的。文化體制改革任重道遠。此外,政府缺乏公共文化投資,文化投資分布不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較低,是城市居民缺乏文化消費的原因。
2.2 文化產業相關人才稀缺
武漢市文化產業方面的相關人才比較稀缺。例如,動漫產業相關衍生產品的發展滯后,這也限制了相關產業的盈利能力。此外,展覽和表演等新興產業的人才相對稀缺。尤其是出版和發行的作品質量相對其他行業的員工比較來說,動畫、動畫游戲,還有廣告設計的人才資源是分布不均勻的,在職人才在戲劇表演現象和傳統產業更加嚴重。
2.3 產品差異化程度低,同質化競爭嚴重
當前武漢市文化產業同質化嚴重。以報紙行業為例,武漢兩大報業集團旗下有四個品牌的市民報角逐激烈。各家報紙為了增加發行量搶占更大的商機、增加自己的讀者群體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大量發布廣告等手段沖擊競爭秩序和市場規則,導致低價傾銷。報紙市場的同質競爭如市場定位的趨同、報告內容的趨同、欄目設置的趨同、商業行為的趨同等日益激烈。如果演變成無序甚至惡性競爭,則會造成巨大傷害。
2.4 文化產業進入和退出制度還不夠完善
武漢市文化產業進退制度均不完善。民營企業進入文化企業存在所有權障礙、行業壁壘、區域壁壘等。由于部門來源、產業來源、地域出身和所有權的限制,這些來源已經成為進入文化市場的基本條件或“潛規則”,這樣導致私人資本、社會資本以及國外資本受到相當大的限制,退出制度也不完善。
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因為居民自身的觀念并未跟隨經濟的飛速發展而與時俱進,也與部分居民自身傳統落后的文化思想觀念有關。二是武漢市居民的文化消費層次和能力比較低有待提高。三是武漢市文化產業缺乏相應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四是武漢市文化產業體制及機制不完善。文化產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僅僅依靠來自政府等方面的資金是遠遠不夠,需要改革文化產業的現有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吸引社會、民間以及國外資本投資到文化產業中來。
3 提升武漢市居民文化消費及文化市場管理的策略
3.1 提升文化消費理念,提高文化消費層次和文化消費能力
以健康消費作為文化消費的一大理念,從培養文化習慣和引導文化消費入手,采用大眾宣傳等辦法對武漢市居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意識到健康文化消費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同時,在健康消費的基礎上要知道如何更加合理地消費。通過輿論導向合理的文化消費觀念,提高文化消費者的審美水平,使更多人注重精神領域的追求。要抑制和打擊不健康的消費行為,破除封建迷信,遏制色情、暴力、盜版等,引導消費者支出的結構合理化。重點發展武漢市居民和農民工的文化消費需求,繼續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美化圖書館、博物館等相關文化場所的環境,進一步培育文化藝術、健身體育等文化消費市場。為了增加公民的文化消費能力,政府應該增加文化投資,使用政策和獎勵措施,比如發放文化券的折扣券,鼓勵業績業務單位為公眾實施低價票,向社會弱勢群體贈送政府門票,減少稅收減免。合理引導消費,激發市民消費文化的意愿。
3.2 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文化產業作為核心競爭力在改變國家經濟發展格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和地區要提升軟實力必須支持文化產業,提升綜合競爭力和核心實力更是離不開文化產業。武漢市政府必須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增加投資在公共文化事業上,并確保資金對重大文化活動和文化項目、藝術畫廊、文化中心、圖書館等的有效利用。調整支出結構也需要被各地級政府積極響應,在整合現有文化基金的基礎上,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在武漢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中需要加強財政支持力度。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可支出一定數量的資金采購圖書館書籍。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配套設備和維護、保障信息網絡暢通等資金的投入,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民間藝術應該被列為保護的重點對象。實施文化事業單位和捐贈文化事業的稅前扣除政策,包括文化中心、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
3.3 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尋找新發展模式
文化產業特別是廣播影視、報紙、雜志出版、廣告設計產業,是科技含量高、投入高、設備重、消費高的產業。可以加大力度發展多種多樣的民營文化企業,發展高技術含量的現代文化娛樂項目。武漢市政府必須將民營文化企業納入武漢地方產業發展規劃中,利用武漢的文化資源,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生產更多優質文化產品。武漢必須在“同城文化消費”和“同行業文化消費”中尋找新的發展模式。應放手發展非公有文化企業,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資本以股受讓、合資合作方式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私有資本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建立文化企業,對信用擔保體系完善,鼓勵金融機構對民間文化企業支持,提高對私企的貸款比重。
3.4 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發展、創新文化產業
武漢政府必須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發展文化產業。在不違背各種形式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鼓勵個體、企業和社會團體建立自己的文化機構,合并和收購商業性質的文化單位,發展城鄉文化產業,在規劃和建設方面,土地使用、稅收和費用政策、專業職稱評估和其他方面的處理方式與國有文化單位相同。建立公共福利文化產品和商業投標制度,鼓勵社會各界平等參與文化產業競爭。大力發展文化市場,吸引人才,吸納有實力的勞動者擴大就業。鼓勵有能力的個人、團體和企業發起設立地方性文化發展基金和各類文化投資公司。吸引外資和外商投資文化產業項目,建立中外合資文化企業。獎勵、補貼和利息補貼等可用來刺激社會資本投資。重視文化創意中小企業和團體,支持原創作品,保護知識產權,出臺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研發機構的政策。加強引導,強調創新,促進產業鏈延伸,優化文化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武漢市人民政府網.以新理念引領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武漢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解析[EB/OL].(2017-02-24).http://www.wuhan.gov.cn/hbgovinfo_47/szfggxxml/gzghjh/ghjhjd/201702/t20170224_102073.html.
[2]武漢統計年鑒201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3]浙江省2016年人均年消費支出[N].中商財經研究院 ,2017-03-13.
基金項目: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文化產業經濟研究中心重點資助項目“長江經濟帶文化集群發展及投融資實證研究(HBCIR2020Z007)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高新技術產業金融貿易服務創新研究中心”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旺霞(1975-),女,漢族,湖北崇陽人,經濟學博士,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數學與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及消費等;張恒(1974-),男,漢族,湖北安陸人,碩士,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導學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與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