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里,說明文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尤其是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說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一方面,說明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梳理文章的脈絡,進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縝密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說明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因此,本文將探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說明文的教學方法,旨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說明文的特性
1.知識體系豐富。
根據說明文文章的寫作目的和寫作對象,我們可以把說明文分為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但不管是哪種說明文,都有很高的知識性。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涉及考察、研究的說明文。如科普說明文《宇宙生命之謎》一文,介紹了生命的起源必須具備適合生存的溫度、必要的水分、適當成分的大氣、足夠的光和熱,介紹了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全文具有豐富的知識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2.時代化特征。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加速發展,語文教學也應該隨著社會發展一起不斷進步。說明文能幫助小學生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信息化水平的發展。同時,通過說明文的學習來讓學生感受時代跳動的脈搏,有助于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如《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文,就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納米技術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及其作用,有助于學生了解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說明文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學生思維邏輯性和語言嚴謹性的鍛煉。說明文具有邏輯性強的特點,學生通過多多閱讀說明文,能夠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而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更加的自如流暢。因此,說明文的學習,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語言的嚴謹性得到鍛煉。
2.有利于學生多種說明方法的學習。
說明文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學習的說明方法,如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這些說明方法,學生在平常的寫作中要多加練習,有助于提升說明文的寫作水平,為之后能更好地寫作說明性文章打下穩固的基礎。
3.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
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認知的發展非常重要,小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加入說明文的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學習《故宮博物院》一文,學生不僅對中國古代建造技術有所了解,還會為中國古代建造技術的精湛水平而感到自豪。又如,通過對《夜間飛行的秘密》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仿生學有了初步的了解。總之,對學生來說,說明文的學習,更像是一種幫助自己進行知識拓展的學習,而不僅是一種寫作文體的學習。
三、小學語文說明文的教學方法
1.讀:體會科學真諦。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關鍵性的一步,同時也是基礎的一步。對于具有科普性質的知識,小學生在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距,所以教師應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再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具有嚴謹性、科學性、學術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通讀不暢、無法理解的問題,教師應該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對學生作出規范、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內涵。
比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開篇就從宇宙的視角介紹了地球的樣貌,并進一步介紹說,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那么,教師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讀懂這里面的科學知識點呢?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借助多媒體來展示課文對宇宙萬物的描述、對千瘡百孔的地球的描述。學生邊看視頻中的畫面,邊聽音頻朗讀課文內容。這樣直觀的視聽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地球的樣子,而且還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以及號召大家保護地球的真情實感。
2.問:緊抓語文脈絡。
因為說明文自身特點的原因,所以教師在進行說明文教學時,可以通過提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但如果問題設置不當,就容易導致課堂教學零散,或者學生很難找到問題切入點。這樣,既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也不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說明文時,教師要根據文章中的關鍵點來巧設問題。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一文時,教師要自己先把文章中的關鍵點提煉出來,然后根據關鍵點向學生提問:“作者認為恐龍可以演變成能夠飛向藍天的鳥類,你們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請說說理由。”學生在獲知教師的問題以后,就會帶著問題去提煉文章中的關鍵點,然后在文章中發現可以認同這個觀點的理由:第
一,赫胥黎發現恐龍和鳥類的骨骼有相似點;第二,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恐龍化石上保留有羽毛印記。通過巧設疑問,學生不僅能快速地讀懂文章第二段的內容,還能掌握提煉文章要點的技巧。通過問題環節來幫助學生達成對說明方法的了解,是說明文學習至關重要的一環。
3.說:挖掘文本趣味。
在說明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文章本體,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講解,引導學生獲得對事物更多的了解。說明文一般用陳述性、客觀性的文字來闡述事物,所以有時會略顯枯燥。在教學說明文時,教師要對文本中的趣味因素進行挖掘,以培養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一文時,教師可以緊扣“新奇”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圍繞“新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懂兩個問題:(1)“新”在蟋蟀也有自己的住宅,而且向陽、隱蔽、干燥、有門、有平臺。(2)“奇”在蟋蟀會建造、整修住宅這個“偉大工程”。引導學生把蟋蟀選址、動工、挖掘、整修的過程逐一梳理,從而挖掘出文本的趣味性。
4.寫: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是綜合運用語言的體現。在說明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說明文的寫作,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來介紹事物。如在學完《松鼠》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進行觀察,并仿照課文寫一篇說明文。又如,在學完《夜間飛行的秘密》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仿生學”的知識,寫一篇人類以大自然中的生物為師的說明文。通過這樣不斷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慢慢就會得到提升。
總之,提升說明文的教學質量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學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