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珊
一、多媒體在農村小學音樂中的優勢
(一)豐富小學音樂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課程是培養學生文藝素養的主要課程,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音樂課程可以令教學方式更加豐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多媒體是當下較為盛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時,所采用的方式是將音樂運用現代的技術手段進行結合,音樂課程在多媒體的輔助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及區域的限制。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將傳統的音樂亦或是遙遠的音樂,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近距離傾聽或觀看,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的感受與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與體驗,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中,提升了音樂課程的趣味性,令音樂課程更加生動,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
(二)多媒體技術可以活躍音樂課程
在農村小學音樂中,教師所采用的音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呆板,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缺乏溝通的情況,音樂課程的氛圍不夠活躍,沒有體現出學生教育的主體地位,致使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環境中,喪失了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但是在農村小學音樂課程中運用多媒體進行課程開展可以有效緩解這一情況,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將音樂內容圖文并茂及聲像兼備地呈現在課程中,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好奇心,令學生對音樂課程充滿期待。另外運用多媒體開展音樂課程還能將音樂中抽象化的知識運用多媒體具象化且生動地展現出來,豐富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氛圍。
(三)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在學習中很難集中精神。多媒體具有影像、圖片及音頻等多種形式,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借助多媒體進行授課時,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聽覺、視覺,讓學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更加積極地觀看并學習,遠比傳統教師單一的講解更具吸引力。在課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音樂課程,將多媒體界面展現在學生面前,透過圖形菜單、圖標及多窗口等簡潔的界面進行操作,同時將音樂與畫面共同呈現,在課程中呈現圖文并茂、聲像兼備及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促使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知識,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突出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
(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在農村環境中小學生音樂基礎較為薄弱,普遍存在審美素養不高的情況,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對向往音樂課程的,只是沒有有效學習的機會與方式,因此小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音樂課程,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音樂欣賞環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因此教師應結合網絡的教育素材與音頻進行整合,讓學生在觀賞視頻中欣賞音樂,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運用此方式提升學生對美的認知,在音樂課程中感知美、體驗美,提升學生對藝術的理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對學生的愛好進行調查,在進行到媒體課件制作時融入學生喜歡的動畫,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學生喜歡的元素,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
二、多媒體技術環境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及社會等多方因素致使農村地區教育條件十分薄弱。其中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學質量及教學方法都與城市相差甚遠,所以導致農村的教學水平與質量過于落后,多媒體教學效果不佳。
(一)師資不足,設備不足
在社會逐步發展中我國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新課改中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與目標,新課改中明確表示應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應結合社會發展情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農村小學音樂課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但是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多媒體應用技術,同時要懂得相關多媒體知識。例如制作多媒體課件及操作多媒體技術等。只要具備了熟練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才能提升音樂教育效果,但是在農村教育中同時具備這兩項知識的教師十分少。在農村學校中有些學校情況十分艱苦,很多教師并不愿意就職在此環境中,所以導致農村學校出現師資不足的情況。同時由于學校教育資金有限,導致學校沒有多余的教育資金購置充足的教學設備。在很多農村學校中可以發現并未配備語音室、錄音室及微機室等,有些學校連簡單的教具都不具備,就算為其配備了錄音室,也沒有配套的磁帶能夠使用,有的學校甚至不具備圖書、磁帶等教學用具,在教學設備不足的環境中根本無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過分依賴多媒體,導致教學過于形式化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很多學校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些經濟條件稍好的農村學校會在音樂教育中引用多媒體開展課程,在此環境中多媒體教學轉變為一種流行趨勢,很多學校將多媒體教學作為衡量教師能力的方法,在此環境中促使多媒體教學演變為單調的教學形式,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學效果,導致多媒體教學淪為形式化。例如,在進行公開課程中,教師將整體的教育重心放在多媒體的展示中,沒有結合教學情況適當引用多媒體,導致教育過程過于依賴多媒體,在課程中應該教師傳授講解的環節,教師沒有演示講解,如音樂課程中放歌、伴奏等環節,教師也都采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在課程中傳授歌曲技巧運用音頻,音樂欣賞應用視頻,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技術,沒有分清教學的主與次,忽視了自身教育主導的作用,導致教學理念存在問題。
(三)教育方法單一,運用不當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音樂教育中,但是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程中體現了教師技術掌握不足的問題,有些教師在多媒體軟件的使用中存在使用方法不當的情況。由于教師對多媒體技術了解甚少,有些教師只會使用PowerPonit及音頻制作等略微簡單的多媒體技術,由于對多媒體技術的不了解,在使用中所設置的內容過于單一,導致多媒體教學內容不夠靈活,缺少豐富的知識點。在多媒體技術的連接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科學化的設置,致使多媒體視頻內容刻板、生硬,無法與音頻良好結合,呈現的多媒體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教師專業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教學方式過于生硬沒有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技術助力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崗位培訓,提升教師備課能力
在信息化發展中,農村學校應為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在社會中多種學習軟件廣泛應用于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了熟練應用各項軟件的能力,才能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大放異彩,發揮教育主導的作用。結合以上情況,農村小學應加強教師的崗位培訓,在培訓內容中應以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為主;在組織培訓時應根據教師的工作時間設置定期培訓,并對學習內容的劃分等級,從低到高的階級性學習,促進教師遞進性提升多媒體應用技能;在培訓中要設置考核制度,根據教師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考核。要想有效提升教師多媒體應用能力,應將重點放在教師的備課環節。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相對比傳統教學備課要繁瑣、復雜,所以備課的難度也相對要高,因此需要教師做更加充足的備課準備,所以學校應定期對教師的多媒體備課情況進行抽查,督促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開展課程,提升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
(二)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青少年更加喜歡雙向交流的學習方式,運用雙向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但是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師所采用的方式是傳授式教育,主要由教師講學生就負責聽,完全忽視了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因此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提升課程中的交流與互動,發揮學生教育主體的作用。在多媒體音樂課程中體現師生互動比傳統教學還要困難,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教師將教學內容與過程通過課件進行呈現,導致課程過于系統化,教師難以捕捉學生的學習反應,難以發現問題,所以缺乏溝通。因此,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課件,并在課程中熟練應用,在學生觀看多媒體時教師應及時捕捉到學生的反應,以此準確地判定學生的問題,并針對此進行詳盡講解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調整多媒體內容。在教育中提升互動的方式還用一種方法,就是簡化互動過程,運用此方式讓學生樂于溝通互動,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三)注重多種方法有機結合,互補教學優勢
不同的教學方式所呈現的優勢也有所不同,所以不會因為多媒體是當下最盛行的教育方式就可以取代其他教育方式,因此,應挖掘不同教育方式的優點,并將其融入小學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彌補不同教學之中的不足,提升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教學是較為有效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單一、陳舊的不足,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小學音樂課程時,教師應將音樂中的情感、風格與內容,通過多媒體完美地呈現出來,同時搭配教師的示范與講解,不可將全部內容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應重視自身教育主導的作用,運用傳統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要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多媒體教學內容,通過合理的設計將音樂知識完美地展示。為學生進行多媒體呈現及親身示范、演示,突出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提升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深度認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最后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社會發展中,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是未來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教育是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要想社會不斷科學發展,應在教育中創建科學先行的教學風范,在校園中堅持科學教育。因此,應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根據當下的發展引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突破傳統應試教育局面,全面向素質教育進行改革,提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祖國培育高素質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