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晶
閱讀教學是進行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并且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的高效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對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進行綜合培養。而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閱讀學習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進行英語閱讀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對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想象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對促進英語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就針對初中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初中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教學意義
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學生日常英語學習效果的體現,也是對學生各項英語技能和能力培養的關鍵。英語閱讀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語言基礎上的整體性學習內容,這種方式的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語言應用的總體進行把握和優化,更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本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對自身的英語水平進行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理解和思考英語文章中的具體內涵,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語言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故此,對于英語閱讀課堂來說,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壞,往往就決定了學生今后學習水平的高與低,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條件。
二、初中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注重個體差異,制定合理教學方案
教師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英語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想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有意義的信息,從而促進學生文化水平的發展。但由于每位學生之間學習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如果對全體學生進行統一教學,勢必會讓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利于促進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學生認知、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方面,對學生進行分層,并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夠在自身能力范圍之內進行高效的學習,從而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英語上冊This is me!的閱讀教學時,并沒有按照以往的形式設計教學方案,而是通過了解全班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方式、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方面因素,對學生進行了合理地分層。對于平時學習水平較高,并且學習積極性很高的學生,教師將其分為了A組;對于平時學習態度良好,但學習能力稍有欠缺的學生,教師將其分為了B組;對于學習水平相對較弱,并且學習不積極的學生,教師將其分為了C組。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時,就會依據分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閱讀教學,這樣分方式更有利于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樹立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對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具有促進作用。
(二)創設閱讀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生才會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更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學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情景,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進行學習時,集中注意力,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緊張和對教師的畏懼感,使學生能夠在閱讀課堂中充分展示自我,敢于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英語上冊Welcome to our school!的教學時,就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導入環節為學生展示了一段與本節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小雨對自己學校的介紹產生了興趣,于是學生開始紛紛討論了起來,趁此機會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造了合適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簡單表達,如果該同學生所表達的內容能夠激起其他學生的興趣,教師則會對該學生進行獎勵。但是在進行時,有的學生因為想要運用新單詞,但對這些單詞的理解有限,無法進行運用而產生困擾。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對該詞匯進行簡單的釋義,之后便引導學生結合文章進行閱讀,推測出該單詞的意思和運用方式,使學生能夠對其進行充分掌握。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積極表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開展閱讀引導,給予學生閱讀技巧
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如果教師只關注為學生講解一些基礎單詞、詞匯和文章的背誦情況,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教學少之又少,則會導致學生因為沒有正確掌握閱讀方法而感覺英語知識的學習很困難,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等現象的發生。所以,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并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方法,并通過運用將在閱讀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點進行突破,從而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七年級英語My day的閱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本單元的標題進行分析,并讓學生猜一猜都會說一些什么。其次,教師還引導學生對本單元中的文章進行了閱讀,但是閱讀的過程不同于以往,第一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略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和主旨進行把握,在腦海里有一個文章的結構;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讀,讓學生對文中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生詞進行標記,當閱讀完整篇之后,可以通過推測的方式進行翻譯,也可以借助材料進行查找解答;第三步,引導學生進行跳讀,使學生能夠帶有問題地進行文章的閱讀,對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進行搜集;最后,教師還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各段落的邏輯關系進行了總結,并及時讓學生進行了文章閱讀之后的體會分享,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深入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了一些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促進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
(四)組織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不能只依靠于教師在課上有限地實踐里對學生進行的閱讀教學,還應將閱讀教學的形式延伸至課外,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時間,引導學生選擇在我國最喜歡的地方,并搜集一些與本地相關的內容進行閱讀和學習;或者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創建閱讀課堂,使學生通過分享,豐富英語閱讀知識,并對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英語七年級Food and lifestyle的教學時,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學生進行初中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就組織學生對本單元的主題進行了擴展延伸。引導學生搜集一些我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內容進行閱讀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搜集和閱讀,對自己喜歡的地方進行了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課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組織學生開展了閱讀課堂,讓學生對自己最近所閱讀到的英語文章進行分享,幫助學生擴展閱讀視野。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學會分享,從而促進教師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結合互動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做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日常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直認為教師是一位知識豐富、談吐嚴謹、并且威嚴的形象,這種形象的樹立,使學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距離,甚至會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不敢詢問教師的現象,這種形式非常不利于教師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所以,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也是促進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因素。
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英語Dream homes的教學時,并沒有直接對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教學,而是在課前導入環節,與學生進行了交流和互動。教師在一開始,向學生展示了本單元學習的標題,當學生看到該標題之后,紛紛開始議論起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始向學生詢問他們心里的夢想之家是什么樣子的,并讓學生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表達。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了交流,課堂的氛圍被充分調動,整體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此外,為了讓學生對教師建立信任感,教師在課下還與同學一起參與了游戲,并對一些不自信心的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懷。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教師英語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學習評價,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如果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一味地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而不重視教學內容的反思,無論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下多大功夫,都無法得到想象中的效果。所以,每位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還應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反思,通過對自身教學形式和學習情況作出評價,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結果進行清楚的認知和反思,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Neighbours的閱讀教學之后,針對本單元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自我反思,對自己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和改進。此外,教師還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了綜合性評價,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況進行了掌握;并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對自己學習的成功之處可以向其他同學分享,實現共同進步;對自己在學習中的短板進行及時補充,確立正確的學習方向,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為實現英語閱讀高效課堂而努力。
以上內容是本文對初中英語閱讀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創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需要教師不斷地優化和創新教學形式,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多角度、多層次為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高效的英語閱讀環境,從而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