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霞
課堂是閱讀教學實施的主陣地,也是課外閱讀指導實施的有效道場。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果的同時,應當極力引導學生課外的閱讀,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語文科組開展了《閃光教育文化背景下的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致力于在學校構建的樂學閃光課堂“四步曲”教學模式下探索出樂學閃光“四步曲”課外閱讀指導的教學模式,對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指導有著積極的意義。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又是他們成長的領路人,更是學生學習興趣、特長,智慧發展的指導者,人生路上的導師。因此,我們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提供學生有光可閃的場地。在課外閱讀教學指導課的實踐研究中,在每周一節課外閱讀課上,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結合學校樂學閃光課堂模式的“四步曲”,在課堂中構建出樂學閃光“四步曲”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模式。該模式的具體環節是: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識文本,指導方法—深入文本,交流體悟—閃光評價,拓展延伸。在課堂上,如何結合課外閱讀樂學閃光課堂教學模式“四步曲”引導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并利用閱讀材料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樂學”?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將嘗試以課題組張雅麗老師執教的《草房子》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張老師就出示一篇童謠:
咬牛奶,喝面包,夾著火車上皮包。
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
拿起狗來打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
學生念著念著就開始發笑了,是的,這樣的童謠叫顛倒歌,在歌謠中一切都是顛倒的,違背常理的,反映了小孩子奇特的思維、豐富的想象。然后張老師進一步引導孩子:“這個童謠,就是從我們閱讀的書《草房子》中的一個小男孩桑桑那兒聽來的,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會更加喜歡這位朋友。(向同學們展示書)這本書不僅有趣,它還給我們來了美的享受,這就是作家曹文軒的《草房子》。今天,我們就走進《草房子》,一起來感受文中的真、善、美吧。”通過童謠的誦讀與引發想象,學生學習的興致一下子就激發出來了,同時也激發學生對這本書的興趣與渴求。
本環節教師可根據閱讀書目的類型、教學對象及教師本人風格選擇恰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如游戲故事、表演、設疑觀察、實驗等方式,巧設懸念,誘發動機,引入新課等形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識文本,指導方法
想要初步了解一本書的閱讀方法很多,其中最為常見和使用的方法就是“檢索閱讀”,這是迅速讀一本書的一個辦法。張老師很好地交給了學生這個方法。首先她讓學生拿出《草房子》這本書,指導學生先看書的書名、作者、封面、序言、內容提要等,再翻一翻目錄或挑選一兩個以最感興趣的章節重點看一看,跳著讀或者試著讀讀感興趣的段落,最后引導學生翻開幾頁認真地看看書的結尾部分,這樣一來,學生就大致解了這本書的內容。
本環節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用略讀的一些方法,初步了解書本的內容。同時還可對常用讀書方法,如跳讀、精讀、略讀、筆記、反思等方法,做回顧和進一步學習。
三、深入文本,交流體悟
《草房子》這篇小說,透過景物、人物、故事、語言讓“美”無處不在,閃耀出人性美,讓人刻骨銘心。所以在設計教案時,張老師把授課重點定位在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中感受尋找美,發現美,感悟生活中的美。同時在學法方面,幫助學生掌握長篇小說的初步閱讀技巧。
本節課,張老師通過“走進作品,說故事—走進人物,品形象—走進精彩,悟魅力”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到文本,與文本對話,并教會學生兩種閱讀的方法:提要式讀書法及圈點式讀書法。
如在“走進作品,說故事”這一環節的一段教學片斷:
師:讀完《草房子》,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少年形象就會一一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他們是……
生1:桑桑
生2:杜小康
生3:陸鶴
生4:細馬
生5:紙月
師:這是一群有故事的可愛而美麗的少年,他們之間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參考目錄,小組合作把最感興趣的故事編寫出內容的提綱或概括出大意,先小組交流。
生1:我們組最喜歡“禿鶴做操”的故事,主要講述了……
生2:我們組想講述“桑桑夏天穿棉衣”的故事,我們組給列出了提綱……
生3:我們想分享“桑桑碗柜做鴿巢”的故事……
生4:我們組最喜歡”細馬的故事”,原因……
…………(師生交流體悟)
師:是啊!我們剛才通過了解這本書的人物,用列提綱和概括大意的方式一同走進文本,感受到了油麻地孩子那天真無邪、淳樸美好的品質。這樣的讀書方法叫“提要式讀書法”。提要式讀書法指概括和縮寫文章的內容,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大家在以后的閱讀中都可以試著用用此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透過人物—引出故事—講述故事—感受故事—交流體會—整理方法”,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節中細細感受成長的美麗,體悟人們在不同生活境遇下的善良與堅強,同時對學生進行一些閱讀方法上的指導,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本課的目的。
再如,“走進人物,品形象”的一段教學片斷:
(出示課件“桑桑的憂傷”的材料)
生1:桑喬丟下工作,領著桑桑去了蘇州城看病。
師:是呀!桑桑生病了,還病得不輕。
生2:他給全家人……
師:他的病情牽動著周圍所有人的心,他的親人、朋友都為他的病擔心著。
師:你們覺得桑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1:幽默的孩子
生2:善良的孩子
生3:活潑的孩子
師:是呀,桑桑是個如此善良、活潑、幽默的孩子,可面對病魔,桑桑又是怎樣做的?找出桑桑頑強、有愛的詞句、段落并批注。
…………(師生交流體悟)
師:不論是剛才的快樂,還是此時的憂傷,作家曹文軒其實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盡的美的感受。剛才我們畫出關鍵語句,在精彩部分寫上自己的感受,這一種方法也是我們平時語文課上經常用到的圈點式的批注法,在閱讀一本課外書籍的精彩處時不妨用用這種方法。
在這個環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深入到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間開展交流,體悟文本所帶來的積極意義,提高閱讀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一些閱讀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這一環節,教師要注意把握以生為本的原則,學生是學習、感悟的主體,老師只是閱讀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和點撥者。
四、閃光評價,拓展延伸
于漪認為:“課堂最理想的境界是讓每個孩子都是發光體。”在課堂上,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內在價值體現的需求,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是停留于口頭表述的單一式的評價,而第四環節的“閃光評價”,關注人的內心深處的一種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是立足學校閃光教育文化而進行的一種多元評價方式的探索。在課堂上,張老師首先通過“夸一夸”這一環節,對本節課學生在課堂口頭表達、創新思維、行為態度等“閃光”方面進行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夸一夸”的評價;其次,“獎一獎”,對本節課及平時在課外閱讀中能夠積極閱讀、按時完成閱讀記錄及筆記的同學給予“閃光書香卡”的獎勵;最后“評一評”,在每月讀書活動中表現優異的3個同學,給予“閃光小慧星”的榮譽。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如果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和態度去尋找每一個學生閃光的一面,以每位學生的閃光點作為突破,以點及面,因勢利導,則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拓展延伸環節中,張老師在指導閱讀《草房子》這本書結束前,順勢推薦學生課外去閱讀曹文軒的“純美小說系列”《蜻蜓眼》《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馬戲團》等課外書籍,走進曹文軒系列叢書,去讀更多的故事,品味更多的精彩人生。在閱讀指導課后,張老師還在班內開展了《草房子》的延伸課,進行了“讀書分享交流”“影視欣賞課”的活動課。在課堂,張老師為學生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施展平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而讓學生“樂學”,課堂上也得以“閃光”。
常言道,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在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道路上,語文科組嘗試通過構建樂學閃光課堂課外閱讀指導“四步曲”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形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的內在氣質閃出光芒,成為氣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