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軼華
一、課外閱讀的意義
課外閱讀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研究課堂教學的同時,不可忽視課外閱讀。
(一)課外閱讀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課外閱讀歷來被中外教育家認為是教育教學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列寧曾說過∶“任何一個有學問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讀過大量的圖書。”可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讀書的人群日益稀少。《中國教育報》曾開展了兩項社會調查,一項是調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另一項是調查教師的閱讀情況,結果令人憂慮。不但大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課外閱讀,而且我們的教師也是這樣,除了自己所教的那門課程外,對其他重要作品有所了解的也為數不多。這是令我們憂慮的事情。在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靠閱讀,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將會因缺乏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而限制其發展的潛能;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將會是一個缺乏文化內涵的平庸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將會成為一所沒有希望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社會。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非常古老而又時時煥發出青春的學科。曾經有一位數學家說過∶“數學是科學的女王,數學也是科學的仆人。”這句話中的“女王”與“仆人”尊卑非常懸殊,但是卻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也就是說,數學是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由于這個原因,數學才在科學中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二)數學課外閱讀有助于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及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符合現代化“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
學生智力發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的“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他們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就差,思維轉換就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的質量差,數量也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及錯誤。因此,重視數學的閱讀,豐富數學的語言系統,提高數學的語言水平有著非常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
1.重視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及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
所謂數學交流,是指數學信息接收、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極重要的作用,而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是提高數學交流能力的根本。所以,學生僅僅靠課堂上聽老師的講授是難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只有通過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作好與書本標準數學語言的交流,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鍛煉自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及表達力,提高自己的數學語言水平,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加強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教科書作用的充分發揮
數學教科書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可是,目前我們廣大師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教科書,教師上課就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地、深入淺出地、娓娓動聽地講解,講完之后就讓學生翻開課本作練習或者爬黑板,而后,總結、布置課下作業,僅僅把教科書當成習題集。教師的講解非常精彩而常常仍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現象產生,主要原因是缺少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的環節。美國數學教育家貝爾就數學教科書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數學教科書曾作過比較全面的論述,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材料的來源,而不能僅作為教師自己講課材料的來源,必須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如法國《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就指出“教師應該關心學生對數學課文的閱讀和理解”;美國《學校數學課程與評估標準》也特別鼓勵學生讀數學書。所以,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育價值,已構成現代數學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
3.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
眾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瞬息萬變,這決定了未來我們不僅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功底,更需要有較強的自學功底從事終身學習,以便隨時調整自己來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所以,教會學生學習的重點就是首先教會學生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數學閱讀能力,應該要求達到八個字:讀通、弄懂、厘清、學會。讀通是指能夠通覽全文,大致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弄懂是指理解概念、法則、定義、定理等,明確算理,掌握解答方法以及整個內容的含義;厘清是指能夠分清段落、層次,找出重點和難點、基本知識和解題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學會是指能夠掌握例題提供的解題思路和分析方法,理解概念的含義,運用學過的概念和知識進行思考辨析并能用正確的語言表述出來,能對某些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數學教育要重視數學閱讀并培養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非常符合現代的教育思想。
4.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有助于個性化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各自可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實現這個目標僅靠集體教學是不可能辦到的,有效途徑應該是集體教學與個別學習相結合,而有效的個別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先生的“自學輔導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及“青浦數學教改實驗”等,無不得益于課堂閱讀教學環節。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教給他們良好的閱讀方法,把讀書活動的過程變成學生們實踐活動的過程,變成培養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的過程,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效益。
5.數學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所有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的工具和語言。美國心理學家布龍非爾德(L.Bloonfield)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的學習不可能離開閱讀,這便是數學閱讀的由來。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定義、法則、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及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與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同時,它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力的認知過程。但由于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閱讀還有不同于一般閱讀的特殊性,認識這些特殊性,對指導數學的閱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達到教育教學的完整統一
近年來在研討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把整個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對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覺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有開拓創造精神的革命事業接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
課外閱讀既是課內閱讀的擴展與延續,又是課堂教學的及時補充。在開展課外閱讀的活動中,教師可根據課內所學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內的教學內容當做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內容當做是拓展的面,由點到面地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數量,形成以教材為中心、得益于課外的“漣漪效應”。課外閱讀要讓學生感受時代的氣息,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課外閱讀是由教師或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活動。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都是學校教育的不同形式,各有側重、各有用場、互為補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發揮課本的作用
1.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渠道,中學生獲取信息一般有三種渠道:課本、教師、社會(包括學生),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渠道。
2.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使學生會閱讀數學課本,初學時一般要達到三個指導:指導學生能順利地閱讀課本中所有的句子,并能說其含義;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過程中構建過程的文字;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本過程中進行嘗試操作,嘗試練習。如果絕大多數學生練習和表述正確,這就說明學生通過閱讀數學課本初步獲得成功。
三、實施課外閱讀的教學策略
在課堂閱讀數學課本的基礎上,拓寬數學閱讀的層面,開始初試課外閱讀。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既渴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學校、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或鼓勵、表揚,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這樣的心理特征,老師應該想方設法開展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享受進步、收獲、成功的喜悅。如可以組織讀書比賽活動,利用班隊活動時進行交流;還可以設立“小靈通”講臺,利用課前兩分鐘,介紹數學知識、讀書方法等。這樣,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和展示,他們心理上就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會更加激發學生們課外閱讀的熱情。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只有更換腦筋,解放思想,讓學生到書“海”中去“弄潮”才能真正改變學生課外閱讀不景氣的現狀,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