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花
關鍵詞: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更新,化工技術專業作為培養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專業人才的重要平臺,為了滿足規范化、專業化的職業崗位需求,需要開展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工作[1]。“應用化工技術”本身是一門極為注重實用性的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內容涉及范圍較廣,涵蓋的知識點較多。傳統課程項目因教學改革進程的影響受到嚴重擠壓。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實踐需要緊密結合教學實踐內容,為我國化工行業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2]。
1 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創新的背景
我國是石油與化學制品生產與消費的第二大國,化工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之一,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在于豐富學生在化學工藝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化工技術實踐技能,讓其全面掌握精細化工與日用化工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以及專業技能[3]。新經濟形勢下的化工企業更加注重環保性、綠色性發展,其發展趨勢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有著極大的關聯性。現階段,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仍以滿足學生順利就業需求為主,對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極為不利[4]。因此,在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過程中,需要關注行業與學生的個體發展,以此為基礎,成為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改革動力,可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
2 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在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過程中,需要遵循市場需求開展專業課程改革工作,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教學模式,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高技能化工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我國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步伐,不斷提高我國化工人才的培養起點[5]。
2.1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我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招聘要求來看,不僅注重對學生成績與思想道德方面的考察,還注重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社會實踐經歷的考察,從側面反映出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創新工作的開展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借助專業課程改革工作,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可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率。
2.2 滿足高職化工人才培養要求
如今,我國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加快,產品結構與性能不斷創新,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特點與形勢,需要通過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改革創新活動來加強對高職化工人才的培養,有效培養知識型、復合型以及技術型人才,充分滿足化工企業的崗位要求。
3 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試點改革的創新路徑
3.1 靈活應用課程教學的傳統教學優勢
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被教育者沿用多年,說明傳統教學模式仍具備極大的教學優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授課模式主要是粉筆與黑板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講解,創造出較為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現代化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高科技開展教學活動,雖然具備較多的教學優勢,但無法超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改革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全面提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學質量。
3.2 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在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期間,教師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教學手段均由教師完成,對高職學生的影響較大。為了加快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綜合改革進程,需要邀請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入課程改革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同時需要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借助實踐訓練,打造骨干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水平。此外,還需要做好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活動,進一步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組織系列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充分了解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尊重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空間,提高師生間的溝通水平,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學能力。
3.3 加快教學手段的改革進程
高職教育事業要想快速發展,僅依靠學生的自覺是無法支撐的。因此,教育部門需要積極主動地創新改革,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不斷完善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手段,以此為基礎,制定正確的改革發展路徑。在教學改革期間,高職院校為了保障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相關部門需要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加強對教學項目的考察檢驗,為高職院校教學手段的完善提供保障。高職院校需要以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特性為依據,結合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教學方式優化工作;對新引進的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內化與吸收,進一步增大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比例,實現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
3.4 加大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
教學改革工作是支持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各部門需要給予大力支持,推動高職教育轉型發展,促進社會發展良性循環。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實踐操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保障作用,相關部門需要大力支持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為高職院校提供計算機、多媒體以及實驗室等教學資源。高職院校在基礎設備完善的前提下,將新型教學方法融入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高職院校的正常運轉與院校經費的支持有著極大的關聯,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增加資金投入,設置科學合理的資金使用制度,為購入書籍以及高新科技設備提供大量資金,同時設計完善的獎勵機制,為有積極貢獻的教師提供物質獎勵,有效提升教師的創新積極性,讓教師能積極舉辦素質教育活動。
3.5 重視項目化課程建設
在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描述每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項目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知識與任務之間的關系開展教學活動設計工作,針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中的部分內容,如化工產品、操作流程等,確定專業課程框架的主體內容,對項目化工作任務進行篩選。例如教師可以將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中的一門課程視為一個大型項目,將課程的組成部分細化為小項目,在逐步完成小項目任務的前提下,完成課程的教學任務。
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各種項目競賽,以真實的項目環境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水平。因此,高職院校需要聘請應用化工技術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面向專業師生開展項目化課程培訓活動,培訓內容需要圍繞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教育現狀進行課程優化設計,選擇項目化課程精品案例,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同時,可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化工產業市場,加強對化工技術項目的了解,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重構,進而確定專業課程整體教學方案。通過構建項目化教學課程,將化工企業文化引入高職院校課堂,根據高職學生的個人特點,營造和諧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氛圍。此外,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專業課程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拓寬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的獲取渠道,讓學生能在日常學習中自主學習與收集資料。
3.6 不斷優化實踐教學條件
高職院校為了優化校內實踐教學條件,需要不斷完善校內實踐教學實驗室的實訓功能,拓展新型實訓基地。在應用化工技術專業項目建設期間,需要對專業實訓項目進行整合與完善,配備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化工儀表實驗室等,對實驗室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與改造,增加化工裝置仿真軟件,對化工實踐訓練中心重新布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尋找更多校外合作基地,與技術先進、人才供需關系穩定的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效果。
3.7 提升教學資源應用水平
為了幫助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院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設化工技術專業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根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企業化工技術崗位需求,對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優化,構建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庫,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水平。此外,高職院校需要根據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發展情況,開展特色教材優化工作,開發配套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同時,需靈活應用化工裝置仿真教學實踐訓練軟件,開展專業課程的線上教學以及線上考核評估活動,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化工職業崗位適應能力。
4 結語
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可提升專業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實訓的時間,為化工行業輸送更多具備應用操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