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關鍵詞:實踐能力;企業管理;輕工業
企業管理是一門復雜的學科,也是企業管理人員的必備技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單一型的專業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復雜的社會需求。每個人除了自身的本職工作之外,都在廣泛地接觸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推動下,普通民眾參與金融活動的行為越來越多。民眾為了更好地參與金融市場活動,也會廣泛地接觸和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企業管理和經營理念逐漸普及。作為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要在市場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加強企業管理相關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應該以實踐能力為主導,開展企業管理的教學活動。輕工企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輕工企業的發展對豐富市場產品、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當下輕工行業企業管理的現狀分析
1.1 輕工企業數量眾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輕工企業逐漸增多,主要是一些民營企業,使輕工市場呈現出巨大的活力。尤其是民營輕工企業,在紡織、食品、日化等領域蓬勃發展。輕工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商品,不僅滿足了我國居民的日常需求,還實現了出口創匯,成為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除了民營輕工企業之外,傳統的國有輕工企業也實現了發展和轉型,借助本身的生產優勢,實現了突破。其中,有些企業創立了較為知名的民族品牌,比如,蒙牛乳品、李寧服裝、海爾電器等,成為國際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我國輕工企業的分布有明顯的特點。改革開放早期,一些東南部沿海地區的日用化工企業發展起來,在原材料和市場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在江南地區,食品工業具有歷史方面的優勢,借助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江南的食品企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1]。
1.2 輕工企業管理人員缺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輕工企業數量的增多,輕工企業管理人員缺口較大。尤其是一些民營輕工企業,改革開放之后逐漸興起,大多以家庭作坊為基礎,管理有缺陷。這種輕工企業規模不大,由于企業管理不夠專業而出現諸多問題。近年來,民營企業主越來越重視企業管理人員,通過社會和學校招聘挑選優秀的專業人員參與企業管理。但是,由于企業管理人員的缺乏以及綜合能力不足,形成了很大的人才缺口。比如,一些食品企業在后期的發展中,由于管理人員的缺乏而陷入發展困境。一方面,企業的生產規模受到很大的限制,競爭力下降。尤其是一些企業主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食品的生產原料、質量監督等方面忽視管理,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甚至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如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吸納優秀的管理人員,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就可以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輕工企業營銷模式轉變
在輕工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營銷模式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互聯網帶來的消費模式轉變上,線上電子商務營銷成為輕工行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企業管理方面,要將主要的精力用于線上營銷。這就要求企業管理人員能充分了解互聯網商業模式,建立互聯網思維方式,才能在網絡營銷中取得一定的成績[2]。互聯網的營銷模式主要影響輕工企業,尤其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化、食品領域。隨著物流服務、網絡交易服務逐漸成熟,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實現了巨大的飛躍[3]。一些傳統的輕工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可以依托互聯網開展銷售業務。另外,不同的互聯網平臺采用的銷售模式也不同,有面向經銷商的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也有針對普通消費者的淘寶、京東等平臺。不管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還是普通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達到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些食品加工企業,既可以在互聯網中采購食品原材料,也可以在互聯網電商平臺上銷售。其中,一些日化、五金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出口貿易,使民族企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互聯網電子商務帶來的輕工企業變革,對企業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些輕工企業借助互聯網營銷實現了巨大的突破,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沒有及時借助網絡進行營銷的企業逐漸失去了市場優勢,被時代和市場淘汰。
2 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踐教學內容較少
在高校的企業管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實踐內容相對較少、理論教學較為充足,導致學生的實踐管理能力不足。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是教師本身缺乏實踐教學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有效的教學計劃;客觀因素是高校缺乏必要的實踐設施和場所,無法有效地完成實踐教學。企業管理的實踐內容大多需要學生參與或者是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實現企業管理能力的實踐應用。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實踐教學內容,直接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無法在學好理論知識后更好地實踐應用。
2.2 學生對市場缺乏了解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市場的把控是進行企業管理的重要能力。輕工企業產品大多是普通消費者的生活用品,這些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直接受市場因素的影響。當下學生只是專注于課堂理論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市場的了解。作為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充分了解當下的市場環境,對在校學習以及未來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當下的許多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安排的課程教學以教材為主。學生只掌握了理論邏輯,在校的學習成績十分突出,但是在就業時暴露出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企業管理教學一定要與市場環境相結合,尤其是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階段,過去的許多理論已經不夠用、不適用,也有許多新的社會經濟理論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充分領會[4]。
2.3 課程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高校企業管理的教學評價多針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內容。通過集中測試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評價形式顯然不夠科學。首先,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缺乏良好的評價。其次,企業管理是一套系統的理論,單從零散的知識理論進行考核,無法完成對學生思維體系的測試。許多學生為了應付測試,會在考試的前一段時間集中背誦記憶。這種方式雖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對企業管理的整體能力培養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課程評價體系若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規劃,而將主要的精力用在課程考核內容上,忽視了實踐課程的學習。
3 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實改革思路
3.1 綜合設置理論與實踐教學
在企業管理專業教學中,要綜合設置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教學,使理論與實踐能科學地對接、完美地結合,真正達到實踐能力培養要求。首先,針對輕工企業的企業管理,可以與學校周邊的相關企業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安排學生到輕工企業參觀和實習,使學生了解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工作。其次,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對企業管理進行模擬操作實踐,建立企業管理的整體思維框架。同時,要鼓勵學生在校時積極投入創業活動中,通過編寫創業申請書、創業策劃書等,充分應用專業知識。高校學生的知識與實踐要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同時,良好的實踐經驗也能進一步升華理論知識,使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3.2 深化學生對市場的理解和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化學生對市場經濟環境的理解和認識。企業管理絕不是在理想的環境下構建理論和實踐的,而是在十分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不斷進行磋商和決策。目前,我國輕工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對外貿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我國政府也對輕工業領域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未來將會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技術支持,使輕工業得到轉型與發展。因此,當下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處在產業變革的節點,了解和認識市場環境顯得十分重要。在高校的教學中,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外,還要開設多種有關社會理論、經濟政策、國內外經濟環境等多種課程,使學生建立宏大的經濟觀。高校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外,還要掌握綜合性的知識與能力,避免陷入狹隘的個人意識中,要廣泛地接觸和了解更加宏大的世界潮流。尤其是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動態的了解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格局和認知,在企業的管理和決策中作出更加科學和準確的選擇。
3.3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企業管理的課程評價不能單純通過理論測試來實現,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將實踐訓練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來。因此,要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制定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計劃,將學生的實踐成績納入最終的考核。對于在輕工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要通過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評價進行綜合評定;對于進行自主創業的學生,要考察學生創業的進度、取得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的相關環節,結合學生的理論成績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具體的實踐訓練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進行實習的過程中,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應該引入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的機制,達到科學有效的評價效果,準確反映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
4 結語
輕工企業的發展關系到普通消費品市場的繁榮。輕工企業需要良好地把控市場、及時地調整生產與銷售的戰略內容。隨著我國輕工業的發展,對企業管理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相對不足。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要不斷改革與創新,結合我國市場的發展形勢,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實踐性人才。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之外,企業管理教學還要與相關專業內容充分結合,培養出特定領域的管理型人才,為行業的發展和創新改革作出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