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玉
(海陽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山東 煙臺 265100)
橈骨骨折是指橈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多發生于遠端。臨床常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使患者骨折部位復位,但術后感染風險高,易出現疼痛、延遲愈合的現象。七葉皂苷鈉具有消炎、抗滲出、增加靜脈張力、改善血液循環以及糾正腦功能失常等作用,但起效較慢,導致治療效果受限。中醫認為,橈骨骨折術后患者由血瘀堆積不散導致,應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要原則,消定膏為外用中成藥制劑,具有行滯散瘀,消腫定痛的功效,同時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患者更易接受[1]。本研究旨在探討消定膏聯合七葉皂苷鈉對橈骨骨折術后患者疼痛及血清堿性磷酸酶(ALP)、骨鈣素(BGP)、骨保護素(OPG)水平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海陽市中醫醫院119例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橈骨骨折術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9例)和試驗組(6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1、28例;年齡36~76歲,平均(49.67±13.19)歲;病程 1~5 d,平均(3.46±1.24) d;閉合性骨折25例,開放性骨折34例;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9、31例;年齡32~78歲,平均(49.72±13.24)歲;病程1~6 d,平均(3.48±1.23) d;閉合性骨折32例,開放性骨折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研究,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骨科學》[2]與《橈骨遠端骨折中醫診療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②入院后經X片檢查確診者;③未合并其他骨折等。④有明顯的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等。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病理性骨折者;②長期應用激素藥物治療者;③存在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部位慢性炎癥者。
1.2 方法 術后3 d對照組患者采用注射用七葉皂苷鈉注射劑(武漢普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826,規格:5 mg)治療,10 mg該藥物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消定膏治療。消定膏的制備方法:將無名異、兒茶、紫荊皮及大黃打碎后,分別稱取等量成分,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將藥粉加入裝有蜂蜜的容器中,邊添加藥粉邊攪拌,攪拌至均勻稠糊膏,分裝,得到消定膏。用法:適量均勻涂抹于10 cm×15 cm的醫用紗布,藥物層厚度約0.4 cm,外敷于骨折部位,隔1 d更換1次。7 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依據《橈骨遠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4]評定,顯效:臨床表現腫脹、疼痛基本消失,骨代謝水平基本正常;有效:臨床表現腫脹、疼痛程度減輕,偶爾出現肢體功能受限;無效:患者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②比較術后1 d、術后7 d兩組患者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5]、腫脹程度評分[6]。VAS評分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高疼痛值越高;腫脹程度評分分值為0~3分,分值越高腫脹程度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1個月血清ALP、BGP、OPG指標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血清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療效以[例(%)]表示,行χ2檢驗; VAS、腫脹程度評分及血清ALP、ALP、OPG水平顯示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VAS、腫脹程度評分 與術后1 d相比,術后7 d兩組患者VAS評分、腫脹程度評分均顯著降低,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腫脹程度評分(±s, 分)
注:與術后1 d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
組別 例數 VAS 腫脹程度術后1 d 術后7 d 術后1 d 術后7 d對照組 59 5.75±2.34 2.12±0.73* 2.05±0.61 2.01±0.61*試驗組 60 5.54±2.61 1.58±0.61* 2.07±0.88 1.57±0.23*t值 0.462 4.382 0.144 5.22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ALP、ALP、OPG水平 與術后1 d相比,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血清BGP及試驗組患者血清ALP、OPG水平均顯著升高,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比較(±s)
注:與術后1 d比,*P<0.05。ALP:堿性磷酸酶;BGP:骨鈣素;OPG:骨保護素。
組別 例數 ALP(U/L) BGP(ng/mL) OPG(ng/mL)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1 d 術后1個月對照組 59 163.42±23.09 165.87±26.54 4.56±1.22 5.03±1.21* 0.98±0.45 1.02±0.49試驗組 60 160.21±24.64 186.45±27.12* 4.31±1.02 7.34±1.64* 0.84±0.33 1.36±0.58*t值 0.733 4.183 1.214 8.732 1.938 3.45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橈骨骨折主要臨床表現是肘關節功能障礙及肘外側局限性腫脹和壓痛,尤其前臂旋后功能受限最明顯,患者病發時局部疼痛,肘外側輕度腫脹,橈骨頭周圍有明顯的壓痛,前臂旋轉活動受限,被動活動時疼痛。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通過對骨折位置的復位和固定,可恢復正常骨骼結構,使患者恢復正常功能,術后能消除腫脹及緩解疼痛,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七葉皂苷鈉屬于三萜皂苷類藥物,有助于減輕組織腫脹程度,但長期使用效果不佳。
中醫認為,橈骨骨折屬于“骨斷筋傷”范疇,其可導致損傷部位氣血受阻瘀積,出現局部腫脹和疼痛等現象。故中醫以“祛瘀生新”作為主要的治療原則。消定膏中的無名異消腫止痛、生肌斂瘡;兒茶生肌斂瘡、祛濕止血;大黃涼血解毒、逐瘀生新;紫荊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接骨續筋、活血消腫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7 d試驗組患者VAS、腫脹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消定膏聯合七葉皂苷鈉治療橈骨骨折術后患者療效確切,可降低患者疼痛、腫脹程度,加快橈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與骨代謝及機體微循環有密切關系,血清OPG升高可促進骨折愈合;血清ALP與骨細胞增殖相關;血清BGP可與骨細胞生成非膠原蛋白,其水平升高說明愈合速度加快。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消定膏中有效成分紫荊皮,可促進機體高濃度鈣離子沉淀和骨痂形成;大黃中大黃素,具有抗超氧負離子自由基活性作用,促進鈣鹽沉積,調節骨代謝水平,利于骨折愈合[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與術后1 d相比,試驗組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消定膏聯合七葉皂苷鈉治療橈骨骨折患者可利于改善患者骨代謝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消定膏聯合七葉皂苷鈉可有效緩解橈骨骨折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疼痛、腫脹程度及骨代謝水平,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