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相,駱新生
(1.射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門診部,江蘇 鹽城 224300;2.江蘇省射陽縣中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 224300)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于長期飲酒、肥胖者及老年人,其可損壞患者心血管功能,進而引發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目前,臨床通常使用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其降壓效果顯著,但對血管內皮損傷及炎癥狀態改善效果欠佳;而依那普利可有效改善并逆轉患者心臟和血管肥厚狀態,其與氨氯地平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顯著提升治療效果[2]。本研究探討依那普利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射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6例、17例;年齡64~80歲,平均(71.03±4.51)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15例;年齡63~78歲,平均(70.66±4.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中的診斷標準;近15 d內未使用過降壓藥物者;經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確診者等。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者;有藥物過敏史等。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222,規格:5 mg/片),5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H20066383,規格:10 mg/片),10 mg/次,1 次 /d,口服。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舒張壓(DBP)下降20 mm Hg及以上;有效:患者DBP下降10~19 mm Hg,或收縮壓(SBP)下降30 mm Hg以上;無效:患者血壓水平均未達以上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3]。②血壓指標,采用動態血壓計測定SBP、DBP、平均動脈壓(MAP)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抽取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漿,血漿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硝酸還原法檢測,血漿內皮素-1(ET-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肱動脈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FMD)采用超聲測定。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壓 兩組患者治療后SBP、DBP、MAP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s, mm 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s, mm Hg)
注:與治療前比,*P<0.05。SBP:收縮壓;DBP:舒張壓;MAP:平均動脈壓。1 mm Hg = 0.133 kPa。
組別 例數SBP DBP MA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152.34±9.26 130.44±6.48* 105.24±9.23 80.15±3.82* 119.24±8.64 96.42±5.41*對照組 43 153.01±9.55 143.22±6.71* 105.29±9.35 89.11±3.59* 119.36±8.93 107.42±4.37*t值 0.330 8.984 0.025 11.208 0.063 10.372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管內皮功能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漿NO、FMD均較治療前升高,ET-1水平降低,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NO:一氧化氮;ET-1:內皮素-1;FMD:血管舒張功能。
組別 例數NO(μmol/L) ET-1(pg/mL) FMD(%)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63.27±9.22 75.63±12.14* 76.02±20.23 59.21±8.62* 4.65±1.46 9.21±2.85*對照組 43 63.94±9.34 70.31±11.08* 75.96±20.19 64.32±9.91* 4.77±1.52 7.32±2.11*t值 0.335 2.122 0.014 2.551 0.373 3.495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率較高,其癥狀多表現為脈壓增大、收縮壓升高及血壓變異性增大,若不及時治療則易誘發心臟結構與血管功能的改變。臨床上常見的氨氯地平屬于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詰抗劑,具有降壓、擴張血管的作用,其不僅可增加患者冠脈血流,還可抑制24 h動脈血壓波動,但患者長期服用會降低藥物的敏感性,導致藥效衰減。依那普利是一種能夠降低并抑制人體內血管緊張素水平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其通過減少患者體內醛固酮的分泌,可控制血管收縮,起到降低血壓的效果[4]。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BP、DBP、MAP水平低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依那普利聯合氨氯地平治療可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血壓水平。
血管內皮功能與高血壓的發生密切相關。在高血壓狀態下,NO的合成與釋放受到影響;ET-1的表達增加,血管張力調節功能發生異常改變;FMD可反映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5]。依那普利對血管內皮內的血管緊張素相關轉換酶具有抑制作用,其可減少血管緊張素Ⅰ的產生,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從而減輕內皮細胞損傷[6]。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O、FMD、ET-1改善優于對照組,提示依那普利聯合氨氯地平更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利于預后恢復。此外,依那普利可改善患者胰島抵抗狀態,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保護患者的肝腎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7]。據上述研究結果可知,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依那普利聯合氨氯地平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
綜上,依那普利聯合氨氯地平可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血壓水平,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安全性較高,臨床可推廣應用。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后期仍需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