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經營模式與管理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轉變。但結合目前形勢而言,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仍然存在些許問題,有待改善。為此,事業單位還應當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加強重視,結合財稅工作現存問題,對財稅資金監管模式作出優化與調整,顯著提升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效率,為事業單位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現存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供廣大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財稅資金;監管事業單位;現存問題分析;優化策略分析
引言: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同時事業單位的財政稅收收入也是財政工作的核心構成部分。因此,為顯著提升我國財政工作效率、促進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急需解決目前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當中的現存問題,并且積極構建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完善監管制度,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效率。助力財稅監管工作早日走向正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促進財政稅收工作呈現良性發展。
1 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概念分析
科學開展財務資金監管工作,可以顯著提升事業單位管理工作效率,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展開集中式管理,采用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展開統一調配,采用科學規劃、分類管理等方式來開展專項資金監管,并且結合各個單位的實際運作情況,將資金投入到重點項目當中,以此發揮事業單位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平穩發展。財政資金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環節,應當確保財政資金專款專用,顯著提升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與用途管控效果,避免出現資金挪用現象[1]。為實現這一目的,事業單位可以實行科學有效的預算監控機制,科學設定資金預算標準以及資金預算范疇,顯著提升事業單位資金利用率。選用更為科學的標準化管理方式,在科學調整資金預算基礎上,把握整體財政資金管理工作發展方向與發展規律,顯著提升資金管理質量與管理效率。可以說,基礎決定基礎建筑與上層建筑,因此國家部門應當將財政收入以及稅收作為經濟管理工作核心,調整資金支出方式與租金收入方式,促進國家實現平穩發展、可持續發展。事業單位在整體稅收當中占據的比例逐漸擴大,因此確保事業單位在整體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的作用與地位,是提升稅收工作效率的核心基礎。結合目前形勢而言,雖然經濟發展帶動稅收增長,但目前稅收制度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善,主要表現為缺乏透明性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員無法實現全情投入稅收政策,對整個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新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應當積極構建完善的稅收監管制度,保證稅收健全性與完整性,確保國家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為人民提供更加優質、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為此財政收入工作應當對此加強重視,但就目前形式而言,事業單位作為政府分配的組織形式,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質,與大眾的生活存在密切關聯[2]。
事業單位作為由財政部門贊助的公益性組織,理應肩負起為國家科學領域、教育領域、文化領域、衛生事業服務的社會職責。而稅收工作同樣具備一定的特殊性,這是由于各個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責不同,稅收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需要相關部門選擇差異化稅收監管方式。而在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開展如火如荼的關鍵性時期,缺少國家補助資金的助力與支持,顯著提升了財務管理工作難度。而稅收作為獲取財政收入、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多元化發展需求的重要工具,是國家公共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因此,事業單位做好一系列財稅監管工作,對整個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財稅監管工作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發展挑戰。改革工作逐漸改變了傳統稅制體系,為保證稅制體系滿足整體經濟體系發展需求,應當培養各個事業單位的納稅意識。除此之外,目前國內事業單位稅收制度還存在些許問題有待完善。例如:公益事業資金有限,無法滿足多元化發展需求,部分問題反復出現,嚴重制約經濟發展[3]。
2 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現存問題分析
2.1 對財稅工作者質量缺乏關注
事業單位的財政工作與稅收工作,都是國家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稅工作者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都會嚴重影響到財稅工作成效。目前事業單位財稅工作者考核方式主要以專業知識考試為主,無法對財稅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展開精準考核,從而導致財稅工作者整體工作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工作人員對財稅工作缺乏重視。除此之外,國內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也為財稅監管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基層管理人員無法涉足到各個部門的工作當中,更加無法合理選擇金融方法來展開科學應對,長期處于被動工作狀態,這也導致稅務管理系統構建效果不佳,財稅監管工作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因此,為保證財稅監管工作效率,應當對財稅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加以考核,并且構建完善的財稅監管體系,轉變傳統工作方式,滿足時代多元化發展需求,為財稅監管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4]。
2.2 加強金融監管工作
目前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效果不佳,金融監管部門自身也存在些許問題。例如缺乏完善的財稅資金監管機制,目前國內事業單位針對財稅工作并未設立明確的責任劃分。尤其是部分基層事業單位并未在法律條例方面明確財稅資金職責權限,因此財稅資金監管工作通常流于形式,無法深入到系統內部,更加無法保證財稅資金監管質量與監管效果。滋生出各種偷稅漏稅的行為,部分機構為獲取更大利益,存在私開發票、不開發票的現象。若是缺少嚴格的財稅資金監管工作,將會為國有資產帶來巨大損失,同時現代化工作進程也會受此影響。追根溯源,還是由于相關人員對財稅工作的重要性認知不足,缺乏崗位認知度與崗位勝任力,無法科學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財政收入無法保證健康[5]。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缺乏公信力與權威性,這也成為稅務工作開展的重要阻礙。長此以往,若是金融監管力度與監管效率仍然得不到有效改善,將會使整個工作系統陷入惡性循環。除此之外,目前財稅工作還存在透明度偏低這一問題,公眾對政府部門缺乏信任,公眾監督工作也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這樣不僅不利于監管工作順利開展,同時也不利于監管部門公信力與影響力提升[6]。
2.3 缺乏行之有效的稅管制度
稅務管理制度是整體稅收工作的重要保障與核心基礎,目前國內現行金融管理體系缺乏規范性與標準化,上下級工作任務缺乏明確性,無法科學開展工作分配,造成金融工作擁擠,財務工作開展頻頻受阻。因此,構建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是解決財稅資金監管工作的首要條件,可以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確保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因素管控體系。事業單位工作科學開展,有助于國家部門實現收支平衡,是確保科學研發工作、教育工作、文化建設工作、衛生事業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2.4 缺乏評價體系與法律保障
完善的制度建設,需要得到國家法律支持,目前國內事業單位稅務工作仍然處于初期階段,因此急需構建完善的工作制度,但目前國內針對財政收入并未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這也是財稅監管工作始終無法邁入正軌的重要影響因素。事業單位的稅務工作與其他社會企業等稅務工作存在本質的區別,由于事業單位的分組工作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在評價指標建設環節存在巨大難度。除此之外,在事業單位對財稅管理工作缺乏重視、各個部門缺乏協調組織與有效溝通的基礎上,財務管理人員只能將工作重心放在自身所處的部門財稅管理工作當中,無法涉足其他工作內容。再加之事業單位性質與工作方式不同,因此無法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統一評價標準,這也成為評價體系建設工作乃至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阻礙[7]。
3 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優化策略
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是對各個事業單位的財稅資金籌集過程、征管過程、分配過程、使用過程的科學監管,是確保財稅資金科學應用、安全應用的重要基礎。事業單位科學開展財稅自己監管工作,需要結合相關制度來開展一系列管理行為,并且在監管環節不斷完善財稅資金監管機制,一旦發現資金違規使用的行為,需要嚴肅處理,以此確保財稅資金使用的可靠性、精準性與真實性。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管控工作貫穿于整個財政資金運營環節,是事業單位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保障,但目前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仍然存在以上問題有待改善,事業單位為提升財稅資金監管效率,可以參考一下措施。
3.1 完善財稅工作相關條例
上述表明,事業單位具備一定的公益性特征,與社會企業存在本質的區別,在稅收環節不能與社會企業一概而論。因此,為保證稅務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相關部門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財稅資金監管工作可以實現依法納稅。針對事業單位那稅收主要可以分為應稅方式與免稅方式兩種,結合相關法律法規條例予以免稅或者納稅處理。但實際工作環節,由于缺乏標準化條例支持,財務工作者展開學習與了解極易出現虛假披露等現象發生。因此,國家應當積極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規范整個稅收工作過程。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整體稅收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更好的保障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3.2 加強財稅工作監督力度
為保證財稅資金監管工作順利開展,還需提升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工作效率,確保各個部門可以實現通力合作。而財稅工作具備一定的局限性,會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帶來影響,這也是目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呈現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需要加強監管力度。首先,應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并且配備完善的工作評價體系。其次,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懲治措施,這一環節需要全體內部人員展開深度討論,并且結合自身所處崗位提出可行性建議。在內部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并且提出現存問題,結合現存問題制定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并且找準負責人,對負責人展開適當的懲處。除此之外,還需構建完善的稅收監管制度以及金融監管制度,審計部門對各個事業單位展開嚴格監督,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及時發現財稅工作當中的現存問題,并且加以解決。在實踐工作環節不斷探索更為優質、更為高效的管理模式,不僅如此,還應完善國內事業單位財稅信息管理制度,必要時構建完善的監督評價體系,確保財政收入工作可以呈現規范化發展、透明化發展趨勢。財政工作包括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其中財政支出會對財政工作整體稅收制度以及收入結構帶來影響,為確保財政收入結構的精準性與完整性,需要對現行財政收入結構展開優化與調整,完善各項財政收入制度。
3.3 保證預算編制工作效率
在財稅工作當中,構建完善的預算編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整個稅收工作的效率的重要保障。預算編制工作需要秉承科學性原則與合理性原則,各個部門的財務管理人員相互配合、相互關注,做好稅收征管工作的銜接工作,確保整個財稅監管工作形成完善的環節鏈,確保稅收征管工作建設與稅收征管工作編制完善性。通過改預算方法與改進預算模型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實現信息共享與資源共享,而且有助于經濟政策呈現健康發展趨勢,同時也對員工提出更高要求。為實現這一目的,首先需要在明確崗位職責的基礎上,掌握實際工作內容,更好的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而在崗位建立環節,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情況積極轉變傳統工作方式,確保工作針對性與實效性。除此之外,為保證預算制度可以得到有效落實,各個基需要提升與各個事業部門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最終實現信息共享與資源共享,以此確保預算監管工作的科學開展、有效開展。
3.4 加強財稅工作者隊伍建設
為保證財稅工作者的整體素質,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構建完善的注入標準與培訓制度,加強財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工作。首先,相關部門經當對財稅資金監管工作加強研究力度,顯著提升對稅務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與重視程度;拓寬稅務管理工作的認知范疇,提升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意識,滿足金融市場發展需求。財務工作可以清晰反映整個事業單位的發展情況,探索事業單位虧損與盈利是否存在差異,并且制定完善的責任制度,提升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心與崗位意識,促進金融監管體系規范化發展、標準化發展,使事業單位的基本信息同時具備獨立性特征與透明性特征,避免由于信息閉塞,而出現不必要的內部糾紛以及公眾誤解。其次,實行完善的獎罰制度,通過科學開展資產管理工作,對單位的盈利情況進行科學評估,明確基金負責人、基金用戶以及分配,個人的固定資產由個人展開一系列保管工作,針對資產清查環節暴露出的各項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并且探索問題發生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以及懲處措施,構建完善的資產管理工作制度。
3.5 科學管控財政支出范圍
在制度建設環節,要始終以市場發展為導向,科學管控財政支出工作范疇,對財稅結構展開適當的優化與調整。并且在關鍵性財政支出問題上,加大保護力度。例如明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必要性。人民需求是事業單位權力的來源,同時也是事業單位行使權力的核心基礎,因此事業單位有義務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職責,顯著提升事業單位服務質量;加大公共領域的支出力度,有效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4 結語
總而言之,財稅資金監管工作是事業單位社會功能發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財稅工作相關條例、加強財稅工作監督力度、保證預算編制工作效率、加強財稅工作者隊伍建設、科學管控財政支出范圍等方式,可以顯著提升事業單位財稅資金監管效率。在為事業單位已贏得良好發展前景與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嬈,李羽灝,汪鵬,等. 政企脫鉤主要問題及配套政策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本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群團組織所屬企業為例[J]. 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3):22-25.
[2] 陳珍燕. 淺談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例[J].中國商論,2020(2):184-185.
[3] 李娟. 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財務管理的影響——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例[J].經營者,2020,34(15):137-138,140.
[4] 韓忞助. 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中的財務問題和對策——以XY雜志社為例[J].財會學習,2021(5):175-176.
[5] 侯玉榮. 財政資金收付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影響研究——以某區財政資金收付改革實踐為例[J]. 財會學習,2020(22):189-190.
[6] 王琳.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實訓基地建設探究——以山東淄博財政局實訓基地為例[J]. 教育財會研究,2019,30(4):20-22.
[7] 宋潔. 新《預算法》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優化設計研究——以計量類事業單位為例[J]. 商業會計,2021(17):71-74.
作者簡介:李園,(1987-),女,漢族,遼寧綏中人,大學本科,中級專技10級,主要從事出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