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 王震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政策的出臺,石家莊在穩步經濟增長的同時,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已經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格局。但是對比高層級的產業結構,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本文從三大產業之間、三大產業內部兩個角度分析了石家莊產業結構的現狀,挖掘出其產業結構存在的六大問題,為進一步進行產業結構提檔升級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三大產業? 產業結構? 轉型升級
一、石家莊產業結構的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石家莊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各項事業穩步推進。2017年,石家莊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到6177.0億元,比2016年增加249.27億元,增長4.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4.60億元,同比下降17.94%;第二產業增加值2714.3億元,同比增長0.76%;第三產業增加值3068.10億元,同比增長11.45%;三次產業比例為6.39:43.94:49.67,第三產業明顯高于第二產業,形成了“三二一”結構,基本上進入了服務業主導經濟發展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尤其是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整體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石家莊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狀況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步伐及改革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各項政策的出臺,石家莊積極響應國家以及河北省的號召,在穩步經濟增長的同時,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三次產業占石家莊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2年的13:47:40轉變為2017年的6:44:50。石家莊的第一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第三產業比重逐年穩步上升。石家莊的第三產業發展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2015年來,一直呈現出“三二一”的產業結構類型。
根據以往研究①,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主導產業不斷更替、演進,最終達到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實踐表明,主導產業的轉換與發展經過五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主導產業部門為棉紡工業,主導產業群體為:紡織工業、冶金工業、采煤工業、早期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
第二階段:主導產業部門為鋼鐵工業、鐵路修建業,主導產業群體為:鋼鐵工業、采煤工業、造船工業、紡織工業、機器制造業、鐵路運輸業、輪船運輸業及其他工業。
第三階段:主導產業部門為電力、汽車、化工和鋼鐵工業,主導產業群體為:電力工業、電器工業、機械制造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以及第二個主導產業群各產業。
第四階段:主導產業部門為汽車、石油、鋼鐵和耐用消費品工業,主導產業群體為:耐用消費品工業、宇航工業、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合成材料工業以及第三個主導產業群各產業。
第五階段:主導產業部門信息產業,主導產業群體為:新材料工業、新能源工業、生物工程、宇航工業等新興產業以及第四個主導產業群各產業。
對比石家莊的主導產業,其發展仍然停留在前四個階段,亟需轉型升級。改革開放30多年中,石家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具體表現為:第一產業比重持續快速下降,占比越來越小;第二產業比重穩步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快速增長。總體來說,石家莊已經從以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為以工業、服務業并行的產業結構。石家莊的主導產業目前為紡織業、醫藥制造業、食品制造加工業、皮革毛皮羽絨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與煉焦業,而這些主要集中在主導產業發展中的前四個階段。近年來,石家莊也積極努力地沖刺第五階段,例如建立了高新區,著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但高新區的產業發展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創新人才不足,這些都致使高新技術產業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不明顯。
(二)石家莊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分析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石家莊在三次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進程中,逐步對三次產業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相應調整。
1.農業增加值出現下降趨勢,農業內部結構保持平穩。經過多年的發展,石家莊已經形成了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良好布局。受自然資源影響,農業產業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其他產業所占比重較小。隨著各產業的快速發展,石家莊農業增加值在2015年前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等相關政策的出臺,自2016年起出現下降趨勢。
此外,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石家莊的農業內部結構保持平穩,布局得到不斷優化。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優勢產業——畜牧業、蔬菜業、果品業。2017年,這三大優勢產業產值665.2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75%。
2.工業增加值增長平緩,勞動密集型占主導地位。2002年至2011年,石家莊的工業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2012年以后,雖然增長放緩,但也一直處于增長狀態。這與近年來重視自然環境有關,受政府相關政策影響。
2002年,石家莊工業內部的行業結構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優勢產業為醫藥制造業,無論是總產值還是各項財務指標,均位于全行業之首;勞動密集型特征尚不明顯;經濟效益水平相對較高。第二,醫藥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它們的特點是資金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生產經營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其經濟效益水平相對較高。
2016年,石家莊工業內部的行業結構特征較2002年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醫療制造業產值排名下滑嚴重,資產排名第一,但產值排名第六,經濟效益水平下滑。第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業和制鞋業,紡織業,這三個產業位居總產值前三名。它們總資產額并不是最高,但是創造出了最高的產值,說明經濟效益水平相對較高。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從業人員數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說明石家莊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居于主導地位的。第三,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指標出現下滑,尤其是利潤總額比重的下降,反映其經濟效益水平發生了較大滑坡。第四,農副產品加工業異軍突起,從第十名提升為第四名,2002年位列第七位的食品制造業被擠出前十行業。
3.服務業總量不斷增加,內部結構較為穩定。石家莊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自2005年以來穩步提高,第三產業內部各產業所占比重變化比較穩定。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占比較大,近年來,一直居于前三位。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比重非常穩定,一直在20%上下波動;住宿與餐飲比重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23.06%降為2016年的18.14%;房地產業比重穩步提升,由2010年的10.33%提升為2016年的15.36%。而代表高科技產業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相對較小,且所占比重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其它產業所占比重較低,且變化不大。
二、石家莊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發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產業結構發展水平通常可以用產業結構優化率進行衡量。所謂的產業結構優化率是指第二、三產業之和占當年GDP總量的比重。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將逐漸縮小,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將逐漸增加。所以當產業結構優化率越接近1時,產業結構便越高級。
2017年,石家莊三大產業對GDP貢獻率比重為6.39:43.94:49.67,雖然顯示產業結構發展水平比以往年份有所進步,但是跟全國平均水平以及周邊省會城市對比還有很大差距。
石家莊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略高于全國和河北省平均水平,但是和周邊三個省會城市鄭州、太原、濟南相比,處于較為落后的水平。并且盡管產業結構優化率這一指標顯示比全國平均水平略高,但是觀察二三產業的比重可以發現,作為省會城市,石家莊的第三產業比重連全國平均水平都達不到。
具體而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基礎依然薄弱;第二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第三產業發展雖然有所加快,但總體來說層次不高,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另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發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二)農業發展依舊過于傳統
雖然說較高層級的產業結構中農業比重非常低,但并不代表要通過降低農業增加值來實現結構優化。縱觀石家莊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以來一直逐年下滑。2016年,農林牧占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例分別為63%、2%和34%,基本形成了畜牧業、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可是這三大優勢產業的發展還過于傳統,主要表現為:一是低端農產品多而高端農產品過少。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過少,高端產品比重低,這樣會缺乏品牌文化競爭實力。二是產業鏈較短。龍頭企業與園區向上缺乏種養環節的拓展,向下缺乏加工環節的拓展,可以繼續拉長產業鏈、拓寬價值鏈。三是農業科技創新不足。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交流不多,缺乏科研創新專家團隊,這也影響農業產業的發展潛力。
(三)部分重工業產值高但利潤低
近年來,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以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這幾大產業位于石家莊工業產值前幾位,但是觀察其利潤指標卻并不理想。有可能是這三個原因導致:一是缺乏核心競爭力。這是由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所導致。二是產能已經過剩。這是由于其產品為較低端的產品,市場早已飽和。三是技術落后。這是由于技術生產工藝沒有更新,生產成本較高所引發的。
(四)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
在服務業方面,主要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80%以上,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1.63%,而石家莊僅為49.6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周邊其他省會城市鄭州為53.90%、太原為61.20%、濟南為59.92%。可見,石家莊與之相比差距很大。而且,石家莊服務業在內部結構上仍然以生活服務業和流通性服務業等傳統領域為主導,社會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領域發展相對不足。
(五)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面臨嚴峻挑戰
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石家莊的大氣環境也在惡化,石家莊的PM2.5值連續多年居于全國前列。除了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原因外,霧霾天氣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工業化高速發展的結果,石家莊是全國工業污染較重的城市之一,隨著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建設,城市大氣污染最為突出,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健康隱患。
(六)創新驅動力不強,勞動者素質不高
近年來,石家莊逐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創新能力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但總體上看,石家莊的科技創新能力依然有待提升。石家莊沒有一所“985”“211”院校,同時又緊鄰京津,受虹吸現象的影響,創新人才的供給優勢不足,這樣會導致科研能力低,創新能力不足,這些都成為石家莊經濟發展的阻礙。科技創新能力的低下還會進一步導致經濟發展的集約化程度較低,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對于石家莊的發展來講,影響也非常大。
三、石家莊產業結構優化思路
(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石家莊的產業結構剛剛進入“三二一”階段,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在繼續保持住“三二一”發展格局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從前文分析可以發現,第一產業比重近年來一直在明顯下降,而第二產業比重下降非常緩慢,這和石家莊是老工業城市有關,但是伴隨著供給側改革思路的提出,石家莊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亟需轉型。第三產業近年來發展較好,但是缺乏創新能力與人才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勢必會面臨“瓶頸”。因此,降低第二產業比重,鼓勵第三產業的發展依然是石家莊產業結構升級戰略的重中之重。
(二)優化農業產業發展
石家莊的農業產業發展得過于傳統,要在進一步強化原有優勢的前提下,鼓勵開拓高端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進一步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以及鄉村“能人”作用。要依托平原地區的地理優勢,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背景,積極與京津商超等加強合作,提升自身的品牌效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創新力度,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多地用于農業生產中。
(三)優化重工業發展
上述幾大重工業位于石家莊工業產值前幾位,但是利潤不理想。這說明這些產值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極有可能是市場已經飽和,產能已經過剩。要想重工業繼續保持大的產值而利潤相應提升,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調整產品策略,將進入壁壘低的低端產品轉型為高端產品。這便要求企業必須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實現。
(四)鼓勵現代服務業發展
石家莊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僅與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差距較大,跟同級相鄰的城市也有較大的差距。政府要借助財政稅收、金融政策支持等手段,加大力度引導社會服務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領域發展。
(五)發展同時重視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連續多年來,石家莊都是全國工業污染較重的城市之一,隨著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建設,城市大氣污染尤為突出。政府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信伴隨著重工業發展的轉型會越來越好。
(六)提升勞動者素質
產業結構要調整,離不開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問題便日益凸顯。石家莊本地高校水平整體不強,因此要注意人才引進以及本土勞動者的后期培訓。要鼓勵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產學研”一體發展,進而為科技創新提供保障。
注釋:
①資料來源:蘇東水.產業經濟學(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89 頁。
參考文獻:
[1]趙蕾,馬麗斌.河北省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路徑研究——基于低碳經濟視角[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03):30-34.
[2]任國煒.石家莊市工業結構調整研究[D].河北大學,2011.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石家莊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石家莊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區域財政金融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45790175A)。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