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 郭文圣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下一步,鄉村如何走向振興?這是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郭文圣建議,加大力度培養農村人才,推動鄉村振興。
郭文圣表示,鄉村要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通過建設產業基地,發展特色產業,精準對接人才需求,既要提供優惠政策和平臺,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土人才,又要以制度創新和優質服務,引進高層次人才,更要整合在外鄉賢資源,切實規劃好鄉賢回歸的項目、智力、資金等資源,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建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黨和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推出后,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但是,因為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與城市仍存在明顯差距,人才扶持政策仍不完善,造成大量本土人才流失,存在中高端人才不愿到農村就業的問題。
郭文圣認為,農村地區人才的流失除了城鄉差距,還有當地缺少規模企業、優勢產業以及無法提供相應機會和發展平臺等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沒有人才,鄉村振興就成為一句空話。郭文圣坦言,鄉村振興只有做好“筑巢引鳳”這篇文章,才能留住人才、培養人才。
首先,要搭建平臺,聚焦產業。通過建設經濟產業基地,發展特色產業,主動跟進和對接產業結構調整,精準對應特色產業人才需求,凸顯產業聚焦效應,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形成“吸引一個,帶來一群”的滾雪球效應,吸引創業人才,從而帶動就業。
其次,挖掘人才,培育人才。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努力發現、磨煉和重用人才,通過培育、使用和留住的途徑,著力挖掘一批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鄉村專業技術人員等,提供優惠政策和平臺,讓其施展才能,打造本土人才的領頭雁,增強人才素質。
還要抓住本土人才發展的關鍵、核心、急需方面,有針對性地實施培訓、外派深造,不斷激發人才發展潛力,增強農村本土人才資源總量,提高整體水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在引鳳還巢方面,郭文圣建議要創優環境,通過精細化管理人才,提供管家式服務,推行“全程代理服務”制度,落實引進高層次人才居留、落戶、醫療、子女就學、創新創業、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為人才及時排憂解難,營造良好環境。
此外,還要弘揚鄉賢文化,以鄉情為紐帶,以“鄉賢回歸工程”為載體,建立鄉賢聯絡機制,整合在外鄉賢的項目、智力、資金等資源,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建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健康且發展有序的產業是鄉村留住人才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人數的不斷增加,各地民宿業悄然發展,初步展現出促進鄉村旅游增收的新亮點。
然而,郭文圣在調研中注意到,各地鄉村民宿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如產業發展中配套產品、設施缺乏統籌謀劃;如個體投資財力不足,區域規模效應不明顯以及產業無序發展等。
郭文圣強調,產業發展應有序。為了更好地促進民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他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成立組織機構,加強規劃布局。解決經營管理缺乏專業化運作、配套項目不完善等難題,形成目標明確、布局合理、定位科學、特色鮮明的發展規劃。
其次,加大扶持力度,試點先行帶動,出臺促進鄉村民宿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資金投入、項目審批等方面扶持民宿發展。堅持邊發展邊規范原則,在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準入門檻和審批辦法。
再次,加強服務指導,確保有序發展,根據鄉村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市場細分原則明確發展定位,提升民宿產業整體品質;建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發展設計,提高從業人員知識和技能,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檔次。
此外,完善配套設施,實現多元發展。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形成鄉村民宿和旅游項目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局面;積極招引文化公司、青年旅社、創意人士等多元投資經營者,通過產業融合,對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管理,并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
最后,加強宣傳推介,打響民宿品牌。充分運用新媒體講述民宿特色文化、民宿人文故事及展示入住體驗、客群營銷等方式,廣泛宣傳鄉村民宿所蘊含的文化和時代價值;充分挖掘鄉村旅游和民宿文化元素,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游客了解民宿,提升精品民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