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嚴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的持續進步,互聯網、通信以及計算機等技術的日漸成熟,促使我國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程度也隨之逐漸提高。在此背景下,要想使得工作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提高,就應當采取信息化管理措施,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對于礦山生產作業而言,結合信息化管理理念、應用信息化技術是確保其生產工作安全運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礦山企業經濟效益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應用
引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對當今世界產生影響越來越重大,信息技術革命是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更推動世界科技不斷向前。信息化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儲存、分析、傳輸,信息技術主要功能為為設備提供系統以及進行信息服務。信息化技術近幾年不僅對經濟、科技產生著巨大影響,對礦業的發展也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滲透性以及便捷性,與傳統的行業結合,對傳統設備進行優化,使得傳統設備更加智能化、自動化、通用化、數字化,提高信息傳輸的準確度,加快信息傳輸速度。信息化技術在地下礦山的應用,對礦山的整體安全提供技術保障,信息化技術在地下礦山主要應用于地下礦山的安全監控、安全預警、安全監管、安全監管,對于事故預防以及突發事故的處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技術在地下礦山的應用將大大提高礦山安全的整體水平。
1礦山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信息化建設缺乏系統的整體規劃,功能單一、各系統數據各自獨立、互不共享,利用率極低。②各信息系統數據傳輸格式(接口協議)缺乏行業標準,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孤島”的現象。③不注重系統平臺的選擇。造成礦井的系統集成很難,集團公司的系統集成更難,成本更高。④多數系統平臺功能不完善,沒有應用最新信息技術,如:安全與生產系統集成、三維可視化、遠程網絡平臺等。⑤缺乏信息系統管理制度,多數系統因沒有制度管理而無人維護,處于癱瘓狀況,甚至許多礦井的系統驗收后,就再也沒有使用。
2信息化技術在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中的應用
2.1礦山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應用模式
礦山企業運營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必須全面掌握企業經營的具體狀況,對于促進礦山企業有效運作和有效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根據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有針對性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以及業務水平。同時也可以根據大數據綜合信息分析結果,考慮礦山企業開發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因素,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調控。此外,結合信息化管理的發展情況技術人員可以對礦上企業檔案進行管理,將所有的檔案進行編號與排序,從而方便工作人員調用,還可以實現檔案信息的實時共享,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檔案的利用率以及使用價值。通過引入門禁系統等先進的管理設備,確保對礦山作業區進行人員管理,提高工作的規范性,以控制外來人員的進入,從而實現礦山企業人員管理的信息化,確保礦山企業的生產能夠安全穩定的進行,保障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2.2建立完善的礦山企業數據庫
礦山企業若想創建一個完善且全面的企業數據庫,便需要先確定好創建該數據庫的主要細節與流程。創建一個獨立的數據庫需要先從啟動工作入手,其后再確定好技術環境與數據庫的主體,再開展數據建模、數據庫細節設計、數據的進一步轉換、對原數據加以定義與管理、研發用于用戶決策的數據分析工具、管理企業數據庫等工作。在數據庫的模塊劃分方面,首先需要區分事故登記表、事故相關人員登記表與國際表等。還需要創建其他功能更具有針對性的數據庫,例如:氣候環境數據庫、設施設備數據庫、生產作業數據庫與員工管理數據庫等。由此,將礦山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全部數據都采集儲存起來,若是企業具備足夠的技術條件與經濟實力,則可把這些數據庫資源實行綜合分析,構建出一個更加全面且完善的大規模數據庫,為礦山企業的生產作業提供全面、有效的數據信息支持,促進礦山的生產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進而推動我國礦山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2.3安全監測系統的應用
過去礦山開采過程中,對于礦山開采的安全預警往往憑借礦工的經驗,礦工將自己的經驗與客觀觀察事物結合在一起,預防礦山事故的發生。經驗預測法預測準確率較低,并且經常會預測錯誤,造成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礦山開采過程中事故預測的手段也在不斷地進步,預兆事故的方式不斷從主觀經驗的方法逐漸轉變為科學系統的預測方法,運用一些儀器增加預測準確性,如探地雷達、火災預警器等。儀器的應用對于安全事故的預測科學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發達的當今,將儀器的數據與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通信技術、自動監測與控制技術等相結合,通過儀器對地下氣體含量估算、對地下溫度、濕度估算并傳輸給信息系統,信息系統通過分析與實時監控,對地下狀態進行實時評估,達到了預測安全事故以及評價安全系數的作用。在預測到安全事故即將發生時,根據設定進行預警并指揮控制,將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2.4礦山企業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得以實現
企業信息的集團化、標準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集團化信息平臺須建立以下標準(數據中心):三維地測、工程信息管理標準:數據格式,存儲方式;安全監測數據傳輸標準;人員定位系統數據傳輸標準;視頻監控圖像傳輸標準;束管監測(煤層自燃監測)數據傳輸標準;自動化子系統數據傳輸標準等。
結語
礦山開采工作本身便具有較高的危險性,若是安全管理不夠到位,則會對井下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危險,而信息化技術在管理工作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將其應用于礦山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安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水平,能夠促進安全管理效果獲得大幅提升,從而使得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具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華艷,魯衛紅.芻議建設數字化信息化礦山[J].礦業工程,2018,6(4):3-5.
[2]程水利,金超.加強礦山企業信息化一提升企業競爭力[J].現代礦業,2019,12:123―124.
[3]伊靜.礦山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分析[J].經濟管理,2019,30(11):1-3.
新疆國安建設安全評價中心(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市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