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琴 胡慧子 高溪蔓


摘 要:實踐教學作為高等院校教學改革重要組成部分,對未來人才培養具有深遠影響。當前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不完善,存在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單一、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素質待提高、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通過創新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打造強大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健全客觀全面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等措施,建立科學全面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動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模式;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76
1 實踐教學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重要內容
新時代高等教育應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能力強的人才為目標,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教育發展道路。“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習近平同志對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提出的標準和要求。教育改革已到關鍵時期,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國高校都在不斷探索推進。“優秀人才”和“科學知識”是經過實踐淬煉的人才和能夠服務于實踐的成果。每一所高校應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深切體會這種迫切感,肩負時代使命,以實踐育人為載體,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2 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亟待創新
2.1 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
實踐教學內容陳舊,缺少創新。實踐環節層次不分明,內容不連貫。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基本由專業課教師兼任,他們往往理論基礎扎實而實踐能力限。實踐教學重視和投入不夠,實踐教學學時嚴重不足,走形式走過場。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基本以教師劃定選題范圍、由學生自主進行、最后以提交實踐報告形式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實踐過程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有限,師生互動低,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容易在學生意識中形成實踐課就是自由活動課的不良印象,實踐教學的意義不能體現,教學目標成了虛設。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基本上是網上查閱資料,“閉門造車”,與實際嚴重脫節。實踐教學內容單調,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的自主選擇及創新能力無法體現。
2.2 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目前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落后,實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已經嚴重制約實踐教學未來發展。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直接決定學生能力水平。與綜合型院校管理類專業相比,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建設起步時間較晚、前期基礎薄弱,其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等教學資源更是匱乏。現有師資力量大多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他們在承擔大量理論教學外又很難有更多時間深入實際充實自己,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往往力不從心,大多流于形式,以至于實踐教學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水平師資人才難以引進也是困擾中醫藥院校的重要難題。這些人才中有些能力強水平高,但很多又不具備高校所要求的高學歷條件;而學歷高的又無法接受學校能提供的待遇水平。
2.3 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
沒有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只是理論課程的附庸,實踐教學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建設及管理。
(1)目標不明確這是直接導致實踐教學差強人意重要原因。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沒有明確的制度文件和規范指導,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工作缺乏質量體系保障。沒有明確目標,實踐教學不受重視,沒有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隨意性大,形式主義走過場嚴重,與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脫節。
(2)評價指標及方法不完善在實踐教學評價中,沒有建立完整的考核評價指標及指標體系,導致實踐教學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指導。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忽視了實踐教學課程的差異性和特點,影響了整體考核評價工作的提升。
(3)缺乏主體責任及落實缺乏頂層設計,主體責任不明確,未建立責任落實運行機制及路徑,實踐教學各自為政,管理不到位,責任落實形同虛設。
3 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探討
3.1 創新符合專業特色發展的實踐教學內容
加強課程內容設計,這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實踐教學內容設計應充分體現“創新”“求是”“差異”“靈活”“漸進”的原則。
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始終探討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經濟發展熱點難點問題;求是:實踐內容求真求實,要讓實踐教學接地氣;差異:重視和兼顧學生個性化的差異及知識需求的特點;靈活:內容設計上把握大的方向,細節由學生掌握,要注意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漸進:內容體現循序漸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尊重教學規律。
以統計學為例,統計學是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基礎理論課程,長期以來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際上,用人單位對統計數據搜集、整理及分析的需求非常大,我們希望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工作中所接觸的統計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我們在該課程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實踐教學。
首先,明確實踐教學課程主線圖(見圖1),通過這條主線,理論與實際有效結合,學生可以系統全面掌握統計學內容。
圖1 課程主線圖
其次,根據課程主線拓展實踐教學學習內容。實踐教學可以依托中醫藥院校特點,結合專業背景,以統計方法涉獵中醫藥各個層面;實踐教學還可以研究微觀和宏觀經濟熱點問題。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將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拓展他們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以統計學實踐教學為例,內容設計緊扣實際,所有內容應明確具體要求,以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見表1)。
在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課程、不同階段學生特點,深入挖掘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充分體現差異性、突出個性化,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優化調整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前瞻性、創新性和挑戰性,調動激發學生的潛能。
3.2 充實整合提升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3.2.1 注重培養培訓體系多元化構建,提升在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的成效取決于是否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長期以來,中醫藥院校管理類教師隊伍水平提升主要通過引進和培養兩條渠道,即引育結合,重在對在職教師培養的提升。基于高校教書育人、教學改革、教師職業發展需要,迫切要求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多元化發展。培養培訓,首先是內部開展,可以通過專項課程學習、公開課交流、講座、聽課、講課比賽、跟師等形式舉辦,務必做到常態化可持續;其次是通過校外交流,通過參與教育部及省廳專項學習、國內外院校交流訪問、學術交流等多種方式并舉,推動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提高。
3.2.2 鼓勵教師跨專業跨學科合作,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發展
教師跨專業合作有助于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幫助教師更好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同時,跨專業合作應積極打造多元化、多層次學習交流平臺,密切跨課程教師之間聯系,形成相互促進的交流與學習環境,推動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
教師跨專業合作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實踐課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統計學實踐課程可以請經濟學教師參與,讓學生了解我國宏觀微觀經濟動態,把握未來發展方向;統計學課程請市場營銷教師參與,學生可以模擬產品市場進行營銷方面統計調查、整理和分析;投資學課程融入統計學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投資市場風險、發展和規律;我們還可以將中醫藥專業教師請進來,拓展統計學實踐教學內容。
教師跨專業合作還體現在科研成果上。在這方面,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已做了很好嘗試,在科研項目、著作和論文等方面已形成廣泛合作。如在對實踐教學創新模式主題研究中,統計學、投資學和會計學教師合作發表了《參數檢驗在企業財務預算編制中的應用》一文,積極探索跨專業合作前景及效果,目的就是為了豐富教師知識積累,進一步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發展。
3.2.3 “走出去、請進來”,實現教師隊伍深度融合
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走出去”。管理類專業建設應聚焦醫藥衛生服務行業,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資源優勢,鼓勵教師下沉到醫藥企業進行鍛煉學習,不斷探索特色鮮明、內容豐富、方法有效、效果突出的實踐教學課程;教師應長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非醫藥企業(公司)一線去鍛煉,將實踐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促進教師專業實踐水平提升;到兄弟院校去取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開拓知識視野,豐富知識結構。
“請進來”是實踐教學有效手段。聘請企業管理者開展管理論壇,請他們結合實際管理經驗為在校學生講解企業管理等,通過管理論壇,學生與專業人士現場交流,不僅可以開闊在校學生視野,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聘請企業導師走進課堂,實現學生對實踐課零距離體驗;請行業學術專家專題講座,學生可以了解學術前沿動態及行業發展;請職場前輩或校友來做交流,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及發展認識將更加清晰。
3.2.4 打破條條框框,不拘一格引進人才
針對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現實問題,中醫藥院校應加大對管理類專業師資人才引進力度,打破傳統用人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引入更多高層次人才和企業導師講授專業課、建設名課,促進管理類專業在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全面提升。
通過內培外引,培養能將綜合知識融于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具有高水平的專兼職師資隊伍。以現有教學實踐平臺和科研項目為依托,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探索更加成熟可推廣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方案。
3.3 建立客觀全面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3.3.1 明確實踐教學評價目標,完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明確目標,實踐教學評價才有清晰方向。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設目標是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應將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核心,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明確實踐教學評價內容、特點和環節,制定完整教學時間表,建立嚴格實踐教學機制;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增強實踐教學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3.2 注重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多元化,充分體現評價體系科學性和系統性
實踐教學要以教學課程為主線,融合行業調研、社會調查、課外活動等多元形式,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多元化應充分體現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階段等方面全面覆蓋。學生評價指標設計中應側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評價。教師評價指標設計中,應強化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實踐教學實現路徑及模式、實踐教學平臺等方面評價。
評價指標設計應充分體現科學、客觀、全面和可量化,注重公正合理性、規范性、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導向性。通過建立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強化過程與結果,避免以往隨意性和形式主義,促進實踐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3.3.3 創新評價方法,提高實踐教學評價有效性
合理的評價方法,不僅能夠準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還能激發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熱情。中醫藥院校管理類專業在實踐教學評價方法上,應加強學生研究型學習,可以通過教師科研項目介入的方式帶動和激發學生參與研究;創新研究報告評價方式,提升學生實踐課學習深度;突破傳統試卷考核形式,可采納小組演講、提交調研報告、沙龍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評價,強化閱讀和寫作能力考查,提升學生學習廣度和深度。
3.3.4 主體責任明確及落實,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設的有力保障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建立以校級領導、職能部門、院系、教師、學生五方共同參與的運行主體,完善主體運行機制及路徑,明確各主體責任及落實,設定暢通無阻良性循環的反饋及解決通道,強調以實踐教學質量為中心的過程管理,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管,重在建設”,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增耀,張翔,張慧芬,等.產學研協同培養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2019,(11):81-84.
[2]康萍,蔣夢莉,邢喜榮,等.信管專業實踐教學與應用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9):169-171.
[3]田秋生,夏清泉.“四方協同、知行合一”:地方高校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體系創新[J].傳媒,2019,(14):83-85.
[4]王前,鄒霞.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12-12.
[5]江凈帆,田振華.重構理論與實踐的融通機制——師范生“四年一貫遞進式”校外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Z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