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摘要:土地資源非常重要,它是我國社會發展以及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中國土地面積廣闊,但是由于人口眾多,所以人均占有率非常低,因此,土地資源是十分珍貴的。另外,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政治等發展不平衡,各地土地的開采利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所以有關部門應該根據我國各個地區的特點,對土地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土地資源管理部門應該認真分析各個地區土地資源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調整土地管理政策,使其能夠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管理政策;耕地;林地
分類號:F301.2
1我國的土地資源概況及區域分析
我國的國土面積有9,600,000平方公里,在世界排第三,但是我國又是人口大國,約有1,400,000,000人,所以人均土地資源非常少。并且我國的地形地勢非常復雜,沙漠、戈壁、鹽堿地等占比非常高,可利用土地資源相對較少。我國土地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東南部適用于耕地的土地較多,而西北則多荒漠。目前,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類型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類[1]。我們應該改善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協調國民經濟的發展[1]。
2我國土地資源的管理調整政策
我國的土地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和規章制度等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發展,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我國近些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土地資源進行了調整,相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基礎上進行落實,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
2.1加強對土地資源進行管理體制改革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進行土地資源管理的基礎,它非常重要,要重視制度效應,完善優化土地資源管理流程,搭建科學的土地資源管理體系,改革土地管理的經濟運行機制[2],使各個環節有制度可以遵循,提升管理效率,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2.2加強對土地資源的規劃體制建設
目前,很多地區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管理比較分散,缺少統一的規劃性,只是按照規定對土地使用進行審批,沒有考慮整體效益。而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統一的使用規劃,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對土地資源的有效控制。
2.3加強對土地資源的法制建設
法律是保障土地資源管理的強有力武器,它可以很好的規范約束人民的土地使用行為,對破壞土地資源以及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所以,要加強對土地資源管理的法制建設,對污染環境、亂占土地、土地非法買賣等行為明令禁止,并明確處罰標準,加強法律宣傳力度,提升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識,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有法可依,順利推進。
2.4加強生態體制建設
土地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進行土地資源管理還要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近些年我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而土地資源的開采利用過程中,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比如礦產資源開采時,可能會引起地表塌陷、山體滑坡、廢棄物堆積等問題,工廠在生產作業時可能會帶來大氣污染以及水污染等問題,林木開采可能會造成土地荒漠化,這些生產建設都是在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針對土地資源的管理也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加大資金以及科學技術投入,規范土地使用者的行為,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
2.5進行土地資源管理的注意事項
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和利用,有利于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有利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進行土地資源管理政策的調整,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證耕地面積,保障糧食安全。我國是人口大國,每年需要的糧食數量非常多,有的糧食還需要進口,糧食安全關系到我國的民生問題,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我國在進行土地管理政策調整的時候要考慮到糧食安全問題,要保留足夠的耕地用于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保證我國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二,提高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土地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提高土地的質量,創新使用方式,提升土地的生產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性。第三,保障工業化和城鎮化所需的土地。近些年,我國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交通以及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土地越來越多,在保證耕地資源充足的條件下,還應該保留足夠的發展建設用地;第四,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土地的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土地開發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那么會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比如,礦產開采中的地表塌陷、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以及廢物殘渣的堆積等,所以在土地資源開采利用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第五,利用土地資源時一定要建設良好的結構以及布局。土地資源本身有限,所以需要將剩余的土地量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在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等綜合因素的前提下,將利益實現最大化。
3我國土地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我國近些年經濟和科技發展較快,同時城市化進程也在快速發展,在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主要有,第一,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耕地保護壓力加大[3]。我國人口數量眾多,隨著城鎮化建設以及水利工程修建、工業生產的發展非農建設用地越來越多,導致部分耕地被占用,適宜農耕的土地數量開始減少。第二,土地資源退化嚴重。雖然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嚴重的情況,使得土地生產力減弱。第三,土地污染嚴重。近些年我國工業發展迅速,但是在工業生產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對土地以及水資源、空氣等造成了污染,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第四,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集約化程度低。很多地區的土地都是家庭使用,難以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可以推行承包制,提升土地生產力,還可以通過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率。第五,土地管理問題較突出。其實我國很多地區都存在土地管理問題,比如管理效率不夠高、存在違法亂用土地的行為。經濟以及人口的增長對土地剛性需求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始終面臨著人多地少的嚴峻問題,我國之前為追求經濟的發展,確實忽略了環境保護工作,造成了現在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所以,在現階段,我國進行土地管理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做到數量管理、質量管理和生態管理一起抓,對全國各類型土地資源的數量情況嚴格把控的前提下,要對土地的產能以及利用效率著重進行審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證各類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4結束語
土地資源非常珍貴,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土地資源的支持,它是人類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是由于人口眾多,所以人均土地面積非常少,沙漠以及戈壁、山陵等占比較大,因此,可利用土地資源相對較少,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我國應該根據發展需要不斷地調整土地管理政策,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嚴格把控土地的使用權限,禁止出現亂占林地、耕地的現象,在土地資源的開采過程中,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土地資源進行開發,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我國的后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
參考文獻:
[1]劉文慧.探究土地資源管理政策的調整[J].大科技,2017,000(035):213-214.
[2]張寶棟.試論土地資源管理政策的調整[J].微計算機信息,2019,000(012):110-111.
[3]凱賽爾·卡地爾.試論我國土地資源管理政策的調整[J].中國農業信息,2016(19):23.
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 南寧 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