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山
摘 要:高校實現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任務,必須注重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推進高校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的體系化建設,需要將專業課程教學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結合于學校和學生實際,以教育方針引領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發展,以“一盤棋”思維強化專業課程思政的銜接、實現渠道和教材、評價等體系建設,以系統化觀念完善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注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建立包括馬克思主義思想元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中華優秀文化元素、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元素等四個維度的理工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關鍵詞:高校理工學科;課程思政體系;元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70
1 以教育方針引領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發展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尤為重要。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關鍵”課程,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理工學科專業是研究理學和工學兩大學科的專業,作為現代教育分支學科,必須承擔起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使命,切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高校各教育分支學科具有各自不同特點和教學規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也必須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體系。2017年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專業教育課程要根據專業特點和育人目標,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實現“專”與“紅”的有機融合這一要求,必須不斷推進高校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的體系化建設,注重將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教學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結合于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滿足理工學科專業課程師資建設和學生培養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2 以“一盤棋”思維推進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
系統觀念要求我們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堅持“一盤棋”謀劃,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使發展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落實這一觀點,就必須注重構建課程銜接體系、雙渠道實現體系、教材和評價體系,推動專業課程思政的系統化發展。
2.1 建設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銜接體系,整體性推進
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推動“顯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隱性思政”——專業課程思政的同向發力。推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必須注意與思政理論課的內容銜接,發揮專業優勢,挖掘思政元素,在拓展思政理論課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因勢利導,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目標,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相互銜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完善思政教育課程銜接體系,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
2.2 構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實現渠道體系,調動積極性
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把思政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校園生活全過程,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發揮課外活動的積極作用,通過學科競賽、校外實踐和團隊活動等參與性強、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中充分開展思政教育,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多渠道推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
2.3 推進專業課程思政教材、評價體系建設,提升規范性
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堅持系統化理念,總結教育教學規律,建立適應自身特點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料體系,并在教學大綱、教材和教案等明確目標、要求和內容。在此基礎上,在本科評估、年終評教、職稱評定等的標準中完善課程思政成效評價內容,科學評價課程思政建設水平,推動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建設。
3 以系統化觀念構建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強化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發揮專業知識體系中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拓展思政教育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實現這一目標,各專業學科必須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做到有所依托、有的放矢。建立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要注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這是對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選擇的價值目標。為實現此價值目標,必須多維度構建思政元素體系。這一體系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這是體現思政課程自身特點的元素。同時,必須弘揚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協同精神,這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價值追求,從而推動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系統化、規范化,進一步探索總結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規律,更好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
3.1 馬克思主義思想元素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相統一的特點,其也一直與科學技術同步發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理工學科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現代科學技術,所以在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理工科專業的教學中,通過對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闡釋,解釋生產生活中各種現象產生的客觀原因,提升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通過開展實驗和社會實踐,運用所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掌握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構建科學的方法論體系,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深化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涵,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
高校學生必須從我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斷奮斗信心。由于理工科學科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和當前科技發展取得的長足進步,增進學生對社會應用科學現狀的了解。同時,根據理工科學科具有的前沿研究領域廣,新興交叉分支學科多和與生產實踐聯系深的特征,結合引起全球廣泛關注的5G、量子衛星等前沿熱點技術的介紹,增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深度,激發學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3.3 中華優秀文化元素
高校教育需要注重文化熏陶,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中華優秀文化元素,促進學生對中華文明的傳承。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基礎研究要遵循科學發現自身規律,以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鼓勵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辯論。理工學科課程由于具有應用范圍廣、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通過組織參加學科競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創新訓練計劃和課題研究等多種途徑,著力提升學生探索未知、勇于創新和團結協作的科研創新精神,將中華優秀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具體事例中,實現“潤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4 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元素
理工學科需要培養未來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必須強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從而實現培養目的。理工學科專業課程教學中,必須發揮專業課程學科史、人物史的豐厚教育資源,通過講解科學家事跡風采、重要科學理論和技術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為科學事業奮斗終生的職業理想,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要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校園學習生活各方面,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對科學家甘于奉獻、淡泊名利的事跡講解,開設論文寫作通識課程,組織學生參與校外實踐、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培育良好的學術作風,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5-7.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滬寧出席[J].黨建,2019,(04):4-5.
[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J].社會主義論壇,2017,(03):4-5.
[4]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D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6]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學類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4-66.
[7]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11/c_1126483997.htm.
[8]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學類課程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