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津
摘 要:我國擁有著許多民俗文物,而其雖然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但人們對民俗文物的價值尚未產生正確的認識,了解也不夠全面,因此對博物館的民俗文物沒有形成很好的保護和利用。文章針對博物館對民俗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進行分析,闡述了民俗文物的重要價值意義,探討了民俗文物的現狀,討論了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利用情況,并提出具體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博物館;民俗文物;保護;利用
博物館所陳列的民俗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其屬于客觀存在,和民族文物存在著本質區別,也有著相互交叉的聯系。在過去,人們對民俗文化的價值沒有產生正確認識,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導致很多民俗文物在歷史洪流中被逐漸淹沒。對此,相關研究人員需要加大對民俗文物的研究力度,而博物館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對策,從而更好地去保護和利用民俗文物。
1 民俗文物的價值意義
民俗文物是指具有歷史年代感,和人們的民俗生活以及生產相關的器物,其種類較多,而且與信仰崇拜、游藝競技、民間工藝以及生產勞作等有關,具有十分顯著的地域民間風俗特征,可以有效反映當時的生活文化、方式、民俗制度以及時代特征等,對歷史和民俗的發展變遷進行真實記錄。民俗文物是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的重要結合體,對比普通的文物,民俗文物能夠有效展現特定歷史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現狀。隨著我國工業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在此過程中卻丟失了大量的傳統民俗文化,因此人們應該對此加大重視。通過有效保護和利用民俗文物,重現傳統民俗文化風貌,使人們更加全面地了解民俗文化,并有效追溯文化根源,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延續傳統民俗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歷史文化地位①。
2 民俗文物的現狀概述
針對民俗文物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在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的雙重沖擊中,民俗文物的保護工作開展也遇到一些困境,大量民間技術工藝正逐漸消失,一些珍貴的民俗文化更是開始慢慢絕跡,民俗文物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初時期,出現了大量販賣珍貴文物的商人,其向國外每年都低價出售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民俗文物,導致這些民俗文物逐漸流落海外,對我國的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開展造成巨大阻礙。現如今,人們逐漸加大對民俗文物保護工作價值的重視程度,而相關的民俗文物保護工作也在全國各地逐漸開展起來,但目前我國還未有專門的民俗文物博物館。與此同時,民俗文物征集和保護工作開展也受到了相關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政治、文化和經濟等因素,導致此項工作的大范圍開展遇到了障礙,許多民俗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往往無法得到有效落實。此外,我國目前對民俗文物的定義還未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這對民俗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開展也產生了極大的限制②。
3 博物館與民俗文物的保護
我國的民俗文物種類豐富多樣,而且在全國各地都有著相應的民俗文物,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的民俗文物都能夠得到有效流傳。實際上,我國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物都在歷史的洪流下逐漸淹沒。而我國近些年來也發生著重要的歷史巨變,工業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于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而言,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其民俗文化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導致很多民俗文化隨著這種變化而逐漸消失。所以,我國的相關博物館具有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對能夠反映人們歷史前進步伐的民俗文化進行保護和收集。博物館所采取的主要保護手段在于經過具體的調查和資料收集工作,從而有效展出民俗文物。該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此,博物館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少數民族地區加大調查力度,并對當地的民俗文物信息進行充分收集,從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化發展階段,做好相關的整理工作。與此同時,人們也不能對漢族地區的民俗文物調查和整理產生忽視,相關民俗工作人員需要拓展自身的眼界,不能將其在特定范圍進行局限,如果只是對民俗文物的工藝價值進行關注,而對其背后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內涵產生忽視,這將會對相關工作的開展產生極大影響①。
在具體調查工作當中,民俗工作人員發現多數民俗文物的做工不是十分精良,很多文物往往還處于被使用狀態。而從這些民俗文物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其將來可能會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可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使用的相關生活用品也會在將來成為珍貴的民俗文物,用來對這段歷史進行記錄,也可能會逐漸消失。所以,相關民俗文物的工作人員應該培養自身的超前意識,從而更好地收集民俗文物,做好民俗文物的調查和保護工作。在博物館的具體調查和收集工作當中,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僅局限于收集和整理相關實物。民俗文物和民族文物在具體的概念和形式上往往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民族文物只能通過對實體物體進行探索,從而研究相關的歷史文物。而對于民俗文物來說,多數文物我們在生活當中可能還曾經多次接觸到,有著豐富多彩的故事背景以及具體的使用方式。相關民俗文物工作人員需要在對調查實體文物之余,采用文字的方式有效記錄相關流傳工藝,形成具體的文字調查報告,有效整理和保存大量的珍貴文物、文獻資料,避免在博物館展覽過程中出現原則性錯誤。如果某一項民俗文物缺少相關的文字資料注解,那么在對其進行研究時往往也會存在很大的阻礙。在這一過程當中,相關調查工作人員可以使用先進的科技產品,錄制相關的視頻資料,豐富民俗文物資料的記錄形式②。
4 博物館與民俗文物的利用
為了對博物館的民俗文物進行有效利用,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大研究和調查力度。一些專業的博物館文物工作人員為了獲取更多的民俗文物信息,往往需要開展大量的調查工作,從而對民間風俗文化進行綜合性調查,通過具體的調查和收集所獲得的民俗文化信息及民族信息資料將會成為博物館的珍貴資料。博物館工作人員通過開展這種細致化的實踐研究工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而且還能有效提升文物收集和展覽工作的整體水平,這對博物館發展和民俗文物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博物館的具體展覽過程當中,其主要職責在于向社會大眾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并向社會展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發展進程。民俗文物在具體展示過程中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段來合理進行展覽。如博物館可以針對某個民族特定的民俗文化來開展展覽工作,同樣可以針對多個民族所具有的不同民俗文化來開展相關的專題展覽活動。在具體的展覽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合理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從而使各個民族的民俗文物以更為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現。通過采用播放影視錄像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使現場氣氛得到活躍,另一方面還能夠使觀眾的視覺效果得到增強。而在具體的觀賞過程當中,相關參觀者往往會對民俗文物的來源和發展情況進行了解。
在展覽時,博物館需要采取有效的對策,從而使觀眾能夠主動參與到相關展覽環節當中,在現場對民俗文物的再生產過程產生一個良好的體驗。例如,云南某個歷史文化博物館在具體展覽過程中,將傣族獨特的制陶方法進行了展現,在具體制作過程中對原始痕跡進行了保留,這也使得民俗文物所具有的珍貴歷史價值得到了有效體現。同時,在參觀展覽時觀眾可以自主動手來演示具體的制陶過程,并對其中的樂趣和文化進行體會。博物館還可以采用相關的民俗商品使民俗文物得到有效利用,具體來說,博物館可以合理設置相應的制作坊,使觀眾在具體參觀過程中能夠購買一些民俗小制品當作紀念品,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播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③。
5 博物館對民俗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民俗文物的民間文化價值十分豐富和深厚,可以有效反映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狀況。所以,博物館需要做好民俗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使其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得到有效發揮。博物館對于民俗文物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歷史使命責任,需要結合工作開展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創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從而進一步提升民俗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水平。
5.1 做好民俗文物的收集、調查工作
對文物的詳細資料進行調查是保護和利用民俗文物的重要前提,對此,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資料的調查和收集工作。但由于調查和收集的工作量相對較大,而且要持續較長的時間,所以博物館和相關文物管理部門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比,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民俗文物調查和收集工作中分清具體的主次,對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加大調查力度,并對當地的民俗文物和文化信息等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在具體的調查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民俗文物的工藝和技術價值進行關注,同時還需要充分分析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博物館需要確保全面開展相關的調查和收集工作,不能因為相關物件的品質不良或者做工不夠精致就對其產生放棄的念頭。隨著歷史的發展和變遷,這些民俗文物都可能會成為無比珍貴的稀世珍寶①。
5.2 建立民俗文物檔案,進行數字化管理
博物館需要做好民俗文物調查結果的管理工作,并要結合實際調查結果合理建立民俗文物資源總目錄和相關文物數據信息資源庫。具體來說,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民俗文化和文物的保護范圍進行合理劃定,并做出具體的標志說明,從而建立完善的記錄檔案,具體設置出相關的機構或者交由專人來進行負責和管理。與此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博物館的服務范圍區域民俗文物資源狀況進行了解,通過合理應用相關的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開展數字化檔案管理工作。
5.3 注重民俗文物背后的文化傳承
文化延續著民族的重要精神血脈,不僅需要做到薪火相傳,同時還需要與時俱進。博物館需要加大對民俗文物背后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通過將有益的民俗文化進行傳承,從而使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得到有效發揮。具體來說,博物館需要將現實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進行有效結合和統一,從而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下能夠形成全新的精神面貌。根據博物館民俗文物資源所具有的特點,將相關民俗文物經典文化內涵作為重要核心,充分將文物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傳承作用和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進行有效發揮。
5.4 利用好民俗文物的社會文化服務功能
博物館在對民俗文物進行收藏和展覽時,其自身的優勢十分顯著。對此,博物館需要對這種優勢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而使民俗文物所具有的價值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活動。通過展覽民俗文物、開發特色文物旅游資源、修復民俗文物等相關活動的開展,可以使人們對民俗文物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產生良好的感受,并加大對民俗文物的重視程度,使各項保護政策得到有效落實②。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俗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此,博物館需要充分做好民俗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不僅要對相關的民俗文物進行有效保護,而且還應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民俗文物所具有的重要價值。通過民俗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開展,可以將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等價值轉為具體的社會效益,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延續我國重要傳統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