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梅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要求隨之提高,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滿足新課標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本文針對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初中生物實驗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和新型的教學平臺提出了幾點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效果的策略,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實驗技能
初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生物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的生物學理論知識,獲得生物實驗知識和掌握實驗技能,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優化和提高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初中生物新課標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動,但是從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來看,初中生物實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平時的生物實驗教學環節存在一些為“應對”學生實驗操作考核進行的突擊訓練現象,實驗教學過程只是表面的模仿,具體操作過程的簡單重復,導致實驗教學效果較差。實驗教學的開展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優化,我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一)生物實驗教學的課時不足
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較多科學探究性的內容,生物教學將需要占據更多的教學時間,但是目前在初中教學活動中,相對于其他的主干課程,如數學、語文、英語和物理等,生物這一門課程所占課時數相對較少,而且生物理論知識的教學又占用了較少學時數中的較多時間,因而使得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進而大大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有效進行,難以滿足初中生物新課標對學生探究學習的要求。
(二)教師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缺乏對實驗教學的繼續研究學習
在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活動中,存在通過讓學生觀看已有的實驗視頻、教師講解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來進行生物實驗學習的現象,將生物實驗課變為了課堂講解課,組織學生進行實際實驗操作的機會少,導致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差,沒有將提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實踐能力及養成科學思維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三)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參與度不足,積極性不高
學生參與實驗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實驗示范下,僅僅是簡單地模仿教師完成實驗的操作過程,沒有對實驗的原理和內在的機理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深究,不能對實驗表象背后的內在本質進行有效的探究分析,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習慣沒有通過實驗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的實驗效果不能滿足新課標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現代科技產品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
實驗設備是進行實驗學習的基礎保障,實驗室內除了提供進行實驗教學的必要實驗設備,也需要提供一些服務于課堂教學的電子設備,使實驗課得以有效地進行。如實驗室內可以安裝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師可以將學生實驗操作和相關理論知識教學安排在同一節課內進行學習,節約教學的時間,提高教學的效率。實驗室內安裝投影設備,利用投影儀對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展示。如對“鳥類結構的觀察”實驗中,教師在講桌上進行實驗演示,可利用投影儀展示實驗操作的過程,學生坐在座位上就能清晰地觀察實驗的每個步驟,提高學習的效率。學校生物實驗室除了需要配備普通的光學顯微鏡,還可以增添新型的電子數碼顯微鏡,學生不僅可以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還能將自己制作的動植物細胞結構實物圖像清晰地顯示在數碼電子顯微鏡的電子屏幕上,利用電子數碼顯微鏡可讓同學之間輕松地分享各自的實驗結果,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做出的細胞結構圖像進行展示和評價,讓全班學生觀看班級實驗中成功的實例,也能對存在問題的實驗結果結合圖像進行分析,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信心,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二)為學生創造更多生物實驗學習的機會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物社團、生物實驗技能競賽等活動,補充實驗教學時間上的不足。每周組織學生開展生物社團活動不僅增加了生物實驗的學習機會,還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資源豐富生物實驗的學習內容。生物社團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自主設計一些容易從生活中取材、實驗條件易控制、結果明顯的簡單實驗。對于一些難度比較大,時間跨度比較長的實驗,社團內可采用分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最后共同討論和分析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分享實驗過程中的收獲,營造課外促學和“以點帶面、傳幫帶”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廣大學生重視學習生物實驗相關知識和技能。
學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實驗技能的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重視度和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平時的生物實驗中認真學習,實現“以賽促學”,讓學生可以在這樣一個競賽平臺中持續得到鍛煉,從中受益,從而實現通過競賽強技能、增素質,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還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如蘭州智慧教育云平臺、“對分易”和“雨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學習生物實驗提供預習、復習所需要的相關資料、視頻、微課等,不僅能提高實驗教學的課堂效率,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外自主學習實驗的機會。
(三)教師要提高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度
深入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和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強自身實驗教學的學習和研究。生物教師可通過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生物實驗教學培訓,觀看網上優秀實驗課視頻等提升自己的實驗教學技能,校內可充分利用本校的優秀教師資源,通過集體備課、組內探討等方式不斷改進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實驗操作技能薄弱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強化本校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實驗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實驗的主陣地,教師要切實努力提高實驗教學的課堂效率。
實驗教學前教師必須要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要明確實驗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熟悉和規范實驗的操作、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設置等;結合以往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老問題并預測實驗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提出預定的應急處理措施,避免不能及時解決而影響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對各種現象及時反饋,對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確或不規范的現象,教師要指導學生改正,對于操作規范、表現優異的學生要給予表揚,肯定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優點,增強學生實驗的信心。
(四)督促學生在實驗前打好實驗相關的知識基礎
部分學生在實驗前對所要學習的實驗原理、操作等知識沒有掌握清楚,就動手去做實驗,導致實驗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使實驗不能順利地進行。學生即使通過模仿教師的實驗操作過程最終完成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思維活動也較少,沒有完全弄清楚實驗操作的目的和意義,實驗中出現問題也不能主動思考解決,對實驗的結果也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實驗結束后對相關知識記憶也不牢固,長此以往也會使學生失去實驗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在實驗課前打好實驗相關的知識基礎是確保學生有效進行實驗學習的基石。
在進行生物實驗課程之前,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自行進行知識點的總結、相關結構的畫圖、實驗導學案等途徑來督促學生梳理和鞏固實驗學習的理論知識。如在“顯微鏡的使用實驗”中,學生已具體學習了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可以讓學生繪制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內化所學的結構知識,為“如何使用顯微鏡”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設計實驗導學案,設置實驗原理和操作規程等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前自主學習,不僅能鞏固實驗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清實驗的思路和具體步驟、明確實驗學習的目標等,還能提高學生學習實驗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五)培養“實驗—觀察—思考—總結”的科學實驗精神,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初中生物實驗是學生進行實驗學習的入門和基礎階段,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科學的實驗態度,為學生以后的科學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觀察是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提高實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技能。實驗教學中教師先要明確學生要觀察學習的內容,教師除了結合觀察內容進行講解,還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觀察的儀器、材料、操作要點、操作順序及實驗現象等進行思考,讓觀察不只追求表面現象,變成對教師實驗操作的簡單模仿,而是要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自己將如何進行實驗操作、這樣操作的原因和本質特點。如在顯微鏡的使用實驗中,在低倍鏡條件下利用轉換器換上高倍鏡,物象變得模糊,此時要使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節。在思考的基礎上梳理和總結整個實驗過程并完成實驗報告。
在平時的實驗中指導學生自主利用所學知識,科學合理設計實驗變量,真實記錄實驗中的數據,當實驗結果出現異常時,要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重復實驗。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科學家的探究歷史,引導學生從中領會科學探究的精神,助力學生在生物實驗學習過程中養成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結語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要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優化生物實驗教學活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青,黃桂秋.初中生物學科實驗教學情況調查分析及建議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1).
[2]曾琦.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研究[J].現代鹽化工,2018(6).
[3]高小艷.淺析互聯網時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0(6).
[4]馬軍元.淺談初中生物化學實驗儀器改進策略[J].學周刊,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