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瑋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社會對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其中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運用,逐步展示出了其他教學模式所無法取代的教學優勢,成為深受學生與教師歡迎的新型教學模式之一。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采取一定的優化策略,使情境教學模式應有的教學功能能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的展現。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教學模式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的教學課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這就使學生在心理方面產生了一定畏難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針對如何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嘗試運用,使小學英語課堂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實現了更加有效的提升。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顯示出了其他教學方法所不可比擬的教學優勢,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認識與運用方面的不足。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與改良,使其教學優勢更為充分發揮的同時,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能力。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優勢
情境教學法作為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項新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通過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具有真實性或準真實性的教學場景,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增強或對教學的知識點進行運用,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的有效完成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體驗式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代入感,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顯著的教學優勢。
1.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傾向。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面臨的最大的教學障礙就是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只能通過大量的背誦與練習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容易對具有趣味性的事物產生興趣,對于這種枯燥、單一的學習模式,很難長時間進行注意力的集中。而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有效的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模式,使英語課堂呈現出多樣化和實踐性,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各種教學情境的引領下,以更加積極的狀態,進行學習、練習,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2.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語言類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在以往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完全剝奪了學生開口進行交際的機會,使學生只能進行“啞巴英語”的學習,嚴重阻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情境教學法的方式,進行交際場景的設置,為學生提供更多口語交際的機會和空間,從而能使學生在更多的鍛煉中,實現自身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3.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與運用。語言作為文化背景的載體,每種語言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底蘊。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更應對其產生的文化背景進行一定的理解。而通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教師可以結合西方國家的節日,創設具有節日氛圍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在教學活動的參與中,實現了對西方國家人文意識及風土人情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的理解,實現了對英語知識的有效運用。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分析
1.教學情境的創設與現實生活相割裂,缺乏真實性。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無法對這一情境創設的原則進行良好的把握,因“情境”而“情境”,無法使學生在具有真實性的交際場景中進行英語知識的有效運用。這樣不僅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使學生將英語運用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阻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2.教學情境的創設無法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缺乏趣味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動機具有一定的外在性,他們會根據自己對學科的興趣或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來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規律,來進行趣味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師無法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無法根據學生的喜好來進行教學情境的營造,從而使教學情境不能有效的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3.教學情境的創設無法體現課堂教學目標,缺乏交際性。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為英語內容的有效教學而提供服務的。而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無法有效的結合課堂教學目標,為學生營造具有交際性的學習氛圍。這樣就使學生無法在有效的語言環境內進行口語交際,實現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阻礙了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1.通過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增強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把握,實現教學情境的整體性創設。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和主體性。而這種關聯性和主體性,在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中,主要是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的。而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由于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性認知,只會根據某節課的教學內容,孤立的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這樣就非常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把握,也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體系的整體構建。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英語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刻的進行教材內容的研讀,通過對各個教學板塊之間內部聯系的準確把握,實現對英語知識體系及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正確認識。從而有助于教師高屋建瓴,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情境的把握與創設。如在教學Unit 2 My Family這一單元時,教師就應從整體進行把握,從家庭成員單詞的拼讀、閱讀、交流等多個方面進行入手,通過整體性教學情境的創設,將這一單元的多個教學內容進行貫徹,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或在教學活動的參與中,實現這一單元中多個教學內容的學習與鍛煉,使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2.通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提高對學生學習地位的尊重,進行趣味化、層次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指導理念。這樣教師就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實施和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學習規律,通過增強教學情境的趣味性,來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學生能夠產生更為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就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并將其中蘊含的趣味性因素進行挖掘,通過兒歌、故事、游戲、表演等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展示,實現趣味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如在教學Unit 3 At the Zoo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學生通過佩戴動物造型的頭像,來進行相應動物單詞的朗讀、拼讀及動物特征的描述等,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另外,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還應對學生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充分的承認與尊重,并通過具有層次性的教學情境創設,來引領不同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不同學生間的共同發展。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對英語基本技能、運用能力及拓展能力進行訓練的過程,創設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英語綜合素養的不斷提高。
3.通過教師對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正確認識與把握,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化和交際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發展。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正確地認識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并以此目標為基礎,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同時,也應使學生通過在教學情境的引領與參與中,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首先,教師應通過真實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理解,實現對英語語言的構建與運用。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學生最為熟悉的場景、最為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使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真正進行融合。其次,教師還應注重為學生創設具有交際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與教師、學生進行英語的口語交際,使靈活、有效的語言輸出代替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想說、樂說、會說的過程中,實現對英語知識的靈活、綜合運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實現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已完全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及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和教學要求,有效進行對情境教學法運用優勢及運用現狀的了解,并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對這一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創新與完善,實現運用策略的優化,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而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忠偉.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6(20).
[2]劉順利.小學英語歌謠情境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英語廣場,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