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摘?要:節日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時間點,節慶活動具有其特有的情境性、實踐性和感染性,將節慶活動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以孩子為中心,通過選定適宜的傳統節日,創設適宜的節慶主題環境,安排適宜的教育活動,家園攜手利用多樣的教育活動熏陶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傳統節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幼兒心中生根發芽。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幼兒園;教育活動;融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001-02
【Abstract】Festivals are an important time point in human life. Festival activities have their unique situational,practical and infectious nature. The integration of festival activities into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take children as the center,by selecting suitable traditional festivals,creating suitable festive themed environments,and arranging suitabl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 home and the family will use variou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 nurture children,cultivate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and mak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llow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ake root in the hearts of children.
【Keywords】S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Kindergarten;Educational activities;Integration strategy
傳統節日是各民族匯聚本民族文化習俗而形成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活動以一種記憶和符號的形式存在著,具有特有的情境性、實踐性和感染性。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1.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
傳統節日是源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民俗風情,留存著歲月的痕跡,并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的節慶活動體現了人們對歷史人物、民俗風情的紀念,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前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不同的節日資源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對幼兒的成長發揮著不同的意義。依托傳統的節慶活動,巧妙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對促進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增強民族情懷和文化自信具有獨特的價值,對幼兒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1)在家國情懷中傳承文化血脈
傳統節日中都隱涵著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教育內容,在教育活動中融入“我們的”節日文化,豐富“我們的”節日文化內涵,讓幼兒對我們中華文明產生認同感,將優秀的傳統美德筑牢在幼兒心里,從而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2)在傳統節日教育實踐中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
“禮者,養也;禮者,敬人也”。傳統的節慶活動大都離不開社會性行為的慶祝活動,在親人好友相聚的時刻,孩子們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家庭倫理、社會倫理的內容,從而能夠促進幼兒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發展。
(3)創設節日環境滋養幼兒美好的心靈
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將傳統的節日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并根據不同的節日引導幼兒制作并品嘗不同食俗、體驗不同習俗、感受不同風俗,在潤物細無聲中發展幼兒的各項能力,從而能夠對幼兒的心靈進行啟發、培養和陶冶,幼兒的意志、情感也會相應伴隨而生。
(4)滲透傳統節日的游戲和活動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在傳統節慶活動中,要善于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從準備材料開始,可以參與制作美食、參與制作手工。蒙臺梭利曾經說過“聽過了,就忘了;看過了,就記得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幼兒的主動參與,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幼兒合作、動手、分享能力養成的需要。
2.幼兒園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現狀
(1)西方節日活動受到追捧
“讓幼兒了解西方傳統節日萬圣節的由來,感受西方文化”這是某幼兒園在網絡媒體上的一篇宣傳標題。不知何時,西方的節日備受中國的幼兒園追捧,萬圣節要孩子穿道具扮鬼,圣誕節要家長準備圣誕禮物、布置圣誕樹,仿佛搞個西方節日活動,幼兒園就顯得高大上了。殊不知,這樣會讓幼兒對西方節日留下深刻的印記,對我們自己本民族的傳統節日反倒淡漠了。
(2)活動形式重于內涵
幼兒對傳統節日知之甚少,教師對傳統節日的關注也大多流于形式。有些幼兒園雖然在教育活動中融入了傳統節日,活動開展的也很熱鬧,孩子們也很開心,但是這些活動大多只停留在吃了什么美食、做了什么手工、組織了什么親子互動,對于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卻少有人理會。這樣的活動會讓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只停留在表象上,不能夠認知到傳統節日的人文背景,也就無法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無法生成民族認同。
(3)缺乏幼兒的主動參與
幼兒園都很重視節日活動的開展,但是我們也常常看到活動是由老師在主導著。以迎新年的表演活動為例,從節目的選排、到正式演出,有些班級會用少則一個月,多則兩三個月的時間進行反復排練,而正式的表演活動也是孩子們在教師的指揮下,依次上臺表演節目給被邀請參加活動的家長們看,沒有上臺的孩子要么在后臺候場、要么表演完回到后臺等候,這樣的節日活動會給幼兒留下什么樣的印記,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留給師生的也許只有滿身的疲憊了。這樣的活動不僅沒有辦法幫助幼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甚至還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3.傳統節日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實踐策略
幼兒園可利用的節日資源分為中國節日、西方節日和世界節日。幼兒園應當開展適宜的傳統節慶活動、創設適宜的傳統節日環境、拓展適宜的社會教育資源,加強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幼兒的愛國熱情、最終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1)以幼兒為本
幼兒園的教育首先應該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著眼于幼兒發展為本。在選擇傳統節日資源、選取組織活動方法時都需要以幼兒為主體,就需要教師細心地關注到各年齡段幼兒對節日資源所具有興趣的一般心理特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特點,讓教育活動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內容,而不要只是為了傳統節日而創設環境,讓傳統節日的活動僅僅成為幼兒園單調無味的一日生活的調和劑。
(2)選定適宜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在遵循傳統歲時的時間框架下,依循獨特的地理環境、不同的民族風情,加之不同的農耕生產和生活節律而衍生出的世俗節日。因此我國傳統節慶活動可以選取的主題可以是與季節更迭相關的,也可以是與少數民族相關的。幼兒園一定要根據幼兒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選定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節日。
比如,可以選取我們共同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等節日。在少數民族地區,可以根據民族生產生活節奏與民族文化風情選定適宜的傳統節日。
(3)創設適宜的主題環境
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在創設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幼兒園環境時,不僅要考量物質環境的創設,也要考量人文環境的創設,幼兒園應當在人文及物質環境中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并體驗我們的節日魅力。
以春節為例,從準備臘八粥開始,教師引導幼兒唱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割大肉,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對聯貼門口……”,再引導幼兒參與到寫對聯、剪窗花、大掃除、蒸棗饃的活動中來,并創設過大年的教室環境,教師一步步引導幼兒參與到忙年、備年貨的活動中來。
(4)安排適宜的活動內容
《幼兒園的工作規程》第五章第二十五條指出,寓教育于活動中,教育內容要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以自然季節與人文活動為基礎的傳統節慶活動本就是以生活為主題的,教師必須主動先行體驗生活,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與當地文化環境的適應性變化,引導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活動中。
以端午節為例,各地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掛艾葉菖蒲、畫額、驅五毒、掛蛋袋……,這些民間習俗中哪些適合幼兒,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幼兒,教師要根據不同幼兒的生活特點巧妙的開展活動,而不是按照既定的活動計劃,一個接一個的帶領幼兒做完就行了。
此外,由于地理環境及民族風情的不同,每一種節日文化歷經歲月的洗禮流傳到今日,不可避免會有一些遺風陋俗的糟粕,教師應當選擇切合幼兒實際的、有利于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優秀內容。
(5)家園攜手共育幼兒
在傳統節日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家長的共同參與既能夠豐富教育資源,又能夠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園,更有助于節日活動的深入開展和傳承。
以重陽節為例,邀請爺爺奶奶入園與幼兒一起共度重陽節,孩子們立即就能夠感受到:重陽節是一個敬老感恩的節日。
依托傳統的節日文化資源,創設適宜的傳統節慶活動,教師引導幼兒親自參與節慶活動的準備、組織和慶祝的全過程中,讓幼兒喜歡上“我們的”節日、愛上“我們的”美食、承襲“我們的”文化,進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的民族情懷,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
充分重視和發揮傳統節日文化載體的功能,讓我們的孩子理所當然的享受“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家庭與社會,更好的適應全球化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32
[2]蕭放.歲時節日[J].民間文化論壇,2016(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