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繪本是現代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具有形式多樣、貼合小學生需求、教學功能全面等特征,但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該教學工具的功能,就要做好繪本素材選擇及教學互動工作,而現代部分教師對這兩項工作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導致繪本工具作用有限。對此文章展開相關分析,闡述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選擇要求、繪本教學互動必要性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英語繪本;素材選擇;教學互動
一、 引言
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主要科目,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小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理論與單詞,但作為外來語言小學生對英語有天生的陌生感,因此學習起來更加困難,這時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就需要采用一些相關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其中英語繪本與互動教學就是兩種有效手段。英語繪本與互動教學可以配套使用,教師利用繪本來吸引小學生,再通過互動來完成英語教學目的,此舉在理論上是能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而實際上因為部分教師不得要領、認知不全面,所以兩種手段應用受限,這一條件下文章研究可以解決當前問題,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發展。
二、 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選擇要求
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選擇不可盲目,要先找準方向再做選擇,對此教師應當緊抓“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視小學生為課堂主導,以他們的興趣取向、學習需求為方向來進行選擇。文章將對這兩個方向上的英語繪本素材選擇要求進行闡述。
(一)小學生興趣取向下的素材選擇要求
根據小學生興趣取向來選擇英語繪本素材,可以讓小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專注的學習狀態,充分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能動性,由此可保障教學質量,因此有必要依照興趣取向方向來進行素材選擇。該方向的素材選擇要求包括:興趣取向獲取、興趣取向整合與開發,文章將對兩項要求進行分析。
1. 興趣取向獲取
要根據興趣取向來選擇小學英語繪本素材,自然要先了解小學生的興趣取向,因此需要先進行獲取。方法上,首先教師要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再根據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即可獲取小學生興趣取向。其次為了保障師生溝通順暢,教師在溝通當中應當主動與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小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對教師袒露心聲,以便教師獲取小學生的興趣取向。
2. 興趣取向整合與開發
每個小學生在興趣取向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給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造成一些困難,如整體小學生興趣取向繁多,這意味著教師在選擇中的工作量更大,且可能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符合興趣取向的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這時就有必要開展興趣取向整合與開發工作。首先在整合工作當中,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興趣取向表現,從中盡可能找出不同取向的共同點,再根據共同點來選擇素材,此舉可減輕素材選擇工作量。其次在開發工作當中,教師應當通過溝通讓小學生視域更加開闊,對多種事物產生興趣,這樣可以降低素材選擇難度。
(二)小學生學習需求下的素材選擇要求
小學生學習需求分為兩種類型,即主觀需求與客觀需求,這里針對主觀需求,教師要對英語繪本素材形式進行選擇,如小學生因故不能前往課堂上課,則可以借助網絡途徑來展示繪本,而針對客觀需求教師則要主動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來選擇素材。小學生的主觀需求一般是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要實現的目的”,如小學生希望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時教師就要選擇一些能營造熱烈氣氛的繪本素材,且通過教學方法來發揮素材功能;小學生的客觀需求一般是指“在教學目的上,小學生應當實現的目的或應當開展的行為”,如圍繞教學目的,每個小學生都要先學好理論,后進行實踐,這時就要考慮到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針對能力偏弱的小學生,教師所選的繪本素材內容就要相對滯后,針對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則相對提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三)教學主題下素材選擇要求
教材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對教學主題設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繪本素材的選擇必須要在教學主題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選擇才能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不足,教師對英語繪本素材選擇的越嚴謹科學,小學生更容易學習理解。
1. 根據教材內容選定繪本素材
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輔助小學生英語學習,因而教師在進行繪本素材選擇的過程中要立足于英語課本教學,按照教學設計進行篩選。教學設計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科或整個單元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所接觸的英語內容都要盡量同本學科或者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一致,比如在學習生物的話題時,就要選擇動物、植物、微生物相關主題的英語繪本,而不能選擇同天氣、資源相關的繪本。
2. 根據話題選定繪本素材
話題一致的繪本能夠發揮不一樣的教學輔助效果,比如,有些繪本素材能夠囊括整個單元的重要內容,擔當綱領性作用;有些繪本素材能夠支持單元學習的主題,主要承擔補充輔助作用;有些繪本素材同單元主旨作用一致,主要承擔配合作用,還有些同單元教學話題一致但是內容不同的,可以作為拓展內容。因此,必須要根據話題進行繪本選擇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小學英語繪本素材教學互動必要性與策略
(一)必要性
小學英語繪本素材作為教學工具,其雖然具備良好的教學功能,但也需要通過教學方法才能發揮,因此在小學英語繪本素材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而傳統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過程中小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思維與行為就要跟隨教師要求開展,因此在這種方法下小學生會感到學習無聊、枯燥,學習難度進一步提升,這時小學英語繪本素材在教學中也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但如果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教學互動方法來進行教學,則小學生在學習中將有良好的主觀能動性表現,教師作為引導者在一旁引導,讓小學生獨立、主動地根據小學英語繪本素材進行學習,由此可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小學英語繪本素材教學功能,說明教學互動開展具有必要性。
(二)策略
以“游戲化教學互動”方法為例,圍繞小學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重點,下文將對相關教學互動策略進行分析。
1. “聽、讀”教學互動策略
為了通過英語繪本來培養小學生的“聽”能力,教師可以先將若干英語繪本發放給小學生,隨后隨機播放某個英語繪本的對應單詞或語句,小學生聽后需要盡快從所有繪本中選出正確繪本,這樣小學生的“聽”能力將得到提升。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學生對英語單詞、語序的認知會愈發深刻,逐漸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與語句,加之教師的指導不斷修正,由此他們的“讀”能力也會得到提升。例如某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教師向小學生發放了若干英語繪本,繪本均為動物形象,隨后向小學生播放了“Do you have a pink dog?Can you show it to me?”語句,這是小學生就要從英語繪本中選擇《粉色的狗》繪本,通過該教學互動策略,該教師班級所有小學生的英語“聽、讀”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2. “說、寫”教學互動策略
為了通過英語繪本來培養小學生的“說”能力,教師可以采用英語繪本與學生進行交換互動游戲,這種游戲可以有效保障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并對他們的“說”能力進行培養。該策略的教學形式大體可以分為兩種:①教師向小學生展示某個英語繪本,小學生對應要將描述內容寫下;②教師與小學生各自擁有一些英語繪本,隨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某個英語語句,小學生要根據語句內容寫下對應的回答句式,并做出相關舉動。如某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了第一種形式進行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了“黑色的豬”繪本,小學生就要在課本上寫下“Black pig”單詞。
3. 以圖片入手吸引學生閱讀思考
圖片是英語繪本的核心,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和聯想力豐富,通過繪本推動發揮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小學生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繪本圖片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互動交流。假設,教師將一本關于動物的繪本納入教學,對于繪本中各式動物的不同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學習更多單詞和句型。比如一種正在流口水的獅子,教師可以以此提問學生:“大家仔細觀察,誰能說一下此時這只Lion(獅子)最想要做什么呢?”學生們說:“Lion餓了,它應該是想要吃很多東西。”那么教師可以接著引導學習單詞hungry(餓)以及獅子餓了可能會吃的rabbit(兔子)、sheep(羊)等一系列單詞。另外繪本中還會展示一些動物不同的形態,比如展示小魚在水中游的情景,并搭配了相應的英語“What is the fish doing?The fish is swimming.”同時,繪本還對swimming這個單詞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如此,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層層遞進,掌握更多英語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繪本中展示的小動物,使用彩紙剪裁成各種形狀,然后對照繪本拼接形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每拼接成功一個小動物就由一個小組成員大聲喊出動物的英文名稱,固定時間內拼接并喊出最多動物的小組獲勝。以此提升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加深他們英語學習記憶力。
此外在以上幾種策略中,教師必須注重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當通過獎勵來保持,即假設在“聽、讀”教學互動策略中,教師應當給予繪本選擇正確率、速度達標的小學生獎勵,這樣才能促進小學去學習,這是策略使用中需要關注的重點。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針對小學英語繪本教學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繪本選擇方向與要點,同時論述了小學英語繪本素材教學互動的必要性,且提出了相關策略。通過分析結果可知,在繪本選擇得當的條件下,通過教學互動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采用該方法可起到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佩云.英語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文淵:中學版,2019(2):96.
[2]敖春.英文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50-51.
作者簡介:周瑩,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周家鎮周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