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題在初中物理題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近幾年中考的物理試題中就可以得出一個結果,初中物理考試中解答題部分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在物理考卷中,一道解答題就蘊含著初中物理的好幾個考點,物理解答題能夠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與解題能力。中考物理試卷中物理的解答題得分率是最低的。培養學生的計算題解題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應試答題,更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文章從初中生在解答物理計算題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習題分析提升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一、 引言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計算題是初中物理課程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計算題的訓練,學生不僅能夠夯實物理知識基礎,也能夠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學習方法。要培養學生的計算題解題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清楚每一個物理概念,學生要學會如何使用解題規律。最后要做到當學生拿到一道物理解答題的時候能夠精細地拆解分析每一道題所蘊含的物理概念,物理模型。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思維創新,讓學生看到解答題時,在腦海中就能形成解題思路,最終在考試的時候能夠迅速地解答物理計算題。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題解題能力符合課程標準要求。但是,從目前初中生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效果來看,其中存在問題是比較突出的。所以,教師有必要結合物理教學過程對如何提升學生計算題解題能力進行探究。
二、 初中生在物理計算題解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物理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圖片說明,歷史背景等等。這種措施可以使物理教材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材的難度也適用于現在的初中階段的學生。圖文并茂的物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的養成。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物理教材上的難度明顯降低了,計算題的難度也明顯降低了。而近幾年來,初中階段的學生物理計算解題能力反而下降,這種現象就可以在中考物理解答題的板塊反映出來。現階段的學生面臨著新的困難與挑戰,這是由于學生在平時學習和解題的過程中,往往對知識和題目的理解不夠透徹,還停留在表面認識之上。初中階段,學生該具備的物理思維在解答題中也難以體現出來。學生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很少做相近的針對練習與變式練習。初中階段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沒有系統化、全面化地得到訓練。初中生在物理計算題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審題不清,錯誤百出。在物理計算過程中,學生由于審題不清,導致錯誤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錯誤直接影響了學生實際能力的發揮,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審題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是因為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條件理解錯誤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學生馬虎敷衍,態度不端正導致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最終都會導致學生在解題中對條件整合與運用失去準確度,影響解題結果。因此,教師應對癥下藥,多管齊下,努力幫助學生減少因審題造成的解題錯誤。第二,解題過程混亂,方法運用不合理。一些學生解題思路混亂,無法準確呈現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導致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錯位;一些學生對所需的解題方法一知半解,在運用中出現錯誤,導致解題無效;一些學生態度不端正,在解題中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雖然最終結果正確,但過程卻不甚合理、嚴謹等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有意識地規范學生的解題過程,促使學生在解題中端正態度,學習方法。第三,缺乏認真檢查的習慣,影響解題的準確度。一些學生在解題中盲目自信,不愿意回顧檢查完成的題目,無法及時糾正計算題中的錯誤;一些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檢查方法,對問題中的錯誤視而不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檢查習慣,教授學生科學的檢查方法,幫助學生控制錯誤率,提高解題效率。第四,尚未形成方法體系,難以實現舉一反三。初中生受到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學習態度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計算題中的方法不夠敏感,更多的是“就題論題”,無法建構知識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即便是在題海訓練中依然難以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三、 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一)指導學生認真審題,理清問題條件
在初中物理計算題中,為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端正態度。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培養;通過嚴格的要求促使學生生成對學習的責任感,并主動保持認真仔細的態度,以把握題目中的每一個細節。有一些學生在面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時候,心底里就打起了退堂鼓。部分學生認為物理計算題的難度非常大,從審題的時候就產生了放棄的念頭。教師要引導著學生端正做題態度,不管這名學生學習情況如何,也要在拿到物理計算題時認真審題。其次,要求學生,仔細讀題,在反復閱讀中找出關鍵物理量,并作出標記。例如題目:一列列車長為140m,此時它正在以72km/h的速度穿過一個隧道,整列車車身在隧道中的時間為42s,請問:(1)隧道長度為多少?(2)整列車全部通過隧道的時間為多少?在這一題目中,顯然140m、72km/h、42s這些物理量與解題有關,學生需要用筆做出標記,并附上自己的簡單理解,為后續審題做準備。接下來,繪制圖形,用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抽象的物理量。數形結合是初中物理學習中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審題中將物理量、物理關系用各種圖形呈現出來,以輔助理解,提高信息整合分析程度。例如,對于上述問題,學生就可以利用線段圖對車輛通過隧道的過程進行呈現,以方便分析探究。最后,把握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理清解題思路。學生需要根據已知條件選擇公式和方法,建立解題思路。
(二)規范學生解題過程,滲透解題方法
在解題指導中,教師一方面要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還應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規范學生的解題過程。學生的解題步驟就能反映出學生的解題思維。如果一個學生解題過程是非常清晰明了的,那么他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解題的時候要注重強調解題過程,在訓練中規范解題的條理性,一個有條理的解題思維才能反映出學生的思維有序性。
在指導學生解題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兼顧講解與提問環節,既要為學生滲透解題方法,也應該鼓勵學生提問,在師生的良性互動中,共同完善解題過程。例如題目:一個銅球質量是178g,體積是40cm3,這個銅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空心體積是多大?(銅的密度為8.9×103kg/m3)在解答中,教師按照計算題的步驟,與學生共同分析,先找準判斷實心球與空心球的質量標準,并按照這一標準理順思路,最終完成解題步驟。在講解后教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的學生則想要通過銅球的密度進行判斷,教師則鼓勵其帶入密度公式,找對比標準,完成自主解答。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了解題過程,也在獨立思考中找到了解題思路,并初步掌握了對比解題的方法。
此外,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解題習慣提出要求,例如根據不同題目設計解題格式,對豎式解法、橫式解法進行合理布局;字跡要工整、美觀,繪圖準確;對公式、變形公式等知識的運用要進行必要的文字說明,完善解題依據等等。這樣的解題要求能夠有效規范學生解題過程,促進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的形成。
(三)要求學生認真檢查,提高解題效果
在初中物理計算題解題中,教師應針對學生檢查習慣的培養提出要求,并通過相應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檢查,提升其檢查能力。
在檢查物理計算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思考解題的依據是否充分,分析代入的數值是否準確,查看單位是否統一,重新核算計算過程是否完整,計算結果是否準確。
此外,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還應設計情境,提高學生的檢查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小組間交換作業、練習,以“老師”的身份給別人進行檢查批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他人的錯誤中反思自己,作為以后解題的參考;可以通過相互交流,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檢查方法,共同完善檢查過程,可以相互監督,促進學生自我檢查,主動發現解題中的問題,不斷糾錯、改進,提高主動檢查能力。
(四)啟發學生歸納總結,提升解題能力
許多物理計算題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學生可以通過一道題目總結歸納方法,實現舉一反三,奠定自主解題能力。
在物理解題中常見的方法有:第一,分析法,即從所求結論追溯到已知條件,通過反復讀題找條件,確定對象,分析過程找規律,返回列式求答案等步驟形成思路,成功解題。第二,假設法,即針對問題進行一些合理假設,簡化條件理解,讓問題迎刃而解。第三,整體分析法,即把彼此獨立而又有一定聯系的物體或物理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處理的方法。第四,簡化法,即把題目中的復雜情境或復雜現象進行梳理,找出題目中的相關環節或相關點,使要解決的復雜的問題突出某個物理量的關系或某個規律特點。簡化問題,形成思路。例如在電路圖分析中,學生可以將電流表當作導線,電壓表當作斷路對電路進行簡化,判斷電路是并聯還是串聯,進而完成計算。
當然,在物理課程中,解題方法并不僅限于以上幾種,此外還有極值法、定義法、對比法等等。教師在指導中應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從不同問題中總結相同的方法,發展抽象思維,提高方法運用的靈活程度,逐漸形成自主解題能力。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計算題解題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針對學生在計算題解題方面的不足,應指導學生認真審題,規范學生解題過程,要求學生認真檢查,啟發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不僅能準確、合理地運用物理知識,而且能夠端正解題態度,掌握解題方法,提升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希克.初中物理“伏安法”非線性圖像問題解題策略例析[J].物理教師,2020,41(5):45-46,49.
[2]周潔.提高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途徑與技巧[J].華夏教師,2019(6):57.
作者簡介:康玉雪,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永登縣大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