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李萌茜
摘?要:幼兒教師非正式評價是幼兒園日常工作之一,非正式評價對幼兒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存在未正確認識非正式評價、評價內容寬泛、評價方式有誤等問題。要發揮非正式評價對幼兒的積極效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幼兒園應加強幼兒教師非正式評價知識培訓、減輕幼兒教師在園工作負擔;幼兒教師應認識非正式評價價值所在、樹立正確非正式評價觀念、優化自身評價素養。
關鍵詞:集體教學活動;教師非正式評價行為;教育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054-02
【Abstract】Informal evalu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one of the daily work of kindergartens,and informal evalua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ldren.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teachers do no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l evaluation,the evaluation content is broad,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wrong and so on. To give play to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formal evaluation on children,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Kindergarte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formal evaluation knowledge trai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in the kindergarten;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recognize the value of informal evaluation,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informal evaluation,and optimize their own evaluation literacy.
【Keywords】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Teacher informal evaluation behavior;Education advice
我國教育部在 2001 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重要活動組織形式之一,幼兒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非正式評價能給予幼兒最直接的回饋和感受,對幼兒的認知發展、智力發展和情感社會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響。
1.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非正式評價行為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非正式評價的正確認識
當前,結果性評價、檔案性評價等對幼兒發展情況做出的正式評價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對幼兒做出的即時、即地和即興的非正式評價則社會認知度不高,也未能得到幼兒教師的足夠重視。對于3-6歲的兒童而言,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能夠給予點頭關注或者微笑回應,這種非正式評價能夠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含義,更容易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但幼兒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2)非正式評價內容過于寬泛,未考慮幼兒的差異性
在集體教學活動時,常常能聽到“你真棒”、“回答的特別好”等對個別幼兒進行的肯定性語言評價,或者是“摸摸頭”、“獎勵貼貼紙”等非言語肯定性評價,非正式評價模式化,內容過于寬泛。古德布羅菲提出:對學生的表揚一定要針對真正的進步與成就,模式化、寬泛化的非正式評價,不但不能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還有可能降低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非正式評價時應做到“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幼兒”,對于不同的幼兒需進行有差異的非正式評價。
(3)非正式評價行為落腳點有誤,易引發幼兒之間的攀比競爭
在非正式評價過程中,特別是針對個別幼兒或者是小組幼兒的評價,教師存在落腳點有誤的情況,即教師將非正式評價當成是鼓勵或批評其他幼兒的理由,易引發幼兒之間橫向的比較和競爭。這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說話方式上,類似于“你看看別人,早就做完了”、“你畫的真棒,不像其他小朋友”等一些對某一幼兒的表揚或對其他幼兒的批評,除引發幼兒之間的攀比競爭之外,也于無形中加重了幼兒的心理負擔,于無意中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2.造成教師非正式評價行為存在問題的原因
(1)幼兒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扎實
認知是首要環節,幼兒教師關于非正式評價的相關理論知識經驗將影響其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非正式評價。首先,一些教師不了解評價的目的和方法,只掌握了“評價”的字面意思,而對于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施非正式評價的途徑、方法等,存在著較大欠缺。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只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教學經驗和對其他教師的模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觀性。
(2)集體教學活動本身的缺陷所導致
集體教學活動作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幫助幼兒建立初步集體感,發展幼兒社會交往技能,但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施非正式評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幼兒人數多,教師在實施非正式評價時難以體現幼兒的不同需求及其主體性的發揮;另一方面,集體教學活動一般都承擔有一定的活動目標或要求幼兒達到的某方面的能力,這導致教師會將重心落在幼兒在課堂中的行為,如是否認真聽講、是否能回答老師的問題等,而無暇顧及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專注力、觀察力、言語表達能力等,更無法做出評價。
(3)幼兒教師在園工作負擔壓力較大
一方面,幼兒教師坐班情況下要負責班級事務、環創、編排節目等任務,在園負擔較重。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師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一般會與班級少數回答問題比較“積極”的幼兒進行互動,這導致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另一方面,幼兒是一個活躍的群體,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自然的吵鬧或調皮行為會給幼兒教師疲憊的身體再添心理負擔,部分不會內隱個人情緒的教師,會將消極情緒外露給幼兒,導致幼兒教師非正式評價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落腳點有失偏頗。
(4)幼兒教師評價的價值觀念不正確
價值引導行為,幼兒教師正確的非正式評價觀念影響并決定著幼兒教師做出非正式評價行為。在一項訪談研究中,大多數幼兒教師都將好孩子的標準確定為不調皮、遵守規則、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活動等,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教師的非正式評價側重于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遵守紀律,積極發言等,幼兒沒有達到這一“標準”,那對應的非正式評價便是批評或者懲罰,這樣的評價方式是有失公允的,也導致教師的非正式評價行為缺乏多元性,未呈現評價的獎勵、激勵、監督作用。
3.改進幼兒教師非正式評價行為的教育建議
(1)幼兒園方面
第一,加強幼兒教師非正式評價方面的培訓。幼兒園大多培訓都是關于正式評價理論方面的培訓,而對非正式評價的培訓涉獵較少。在理論知識方面,從非正式評價的起源、含義、特點、價值、方式等系統基礎知識開始學習,這是非正式評價的前提和基礎;培訓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疑惑和分享經驗,大家共同商議有價值的處理方式。在能力訓練方面,幼兒園可以成立專門的教研組,采用到班級聽課的方式關注教師的非正式評價行為;還可以將集體教學活動作為公開課展示,邀請學前領域的專家、教研員利用公開課聽課的方式專家和教研員對教師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幫助教師不斷提高自己非正式評價行為的能力。
第二,合理安排工作,減輕幼兒教師在園工作負擔。幼兒園活動的開展堅持保教合一原則,這要求幼兒教師要同時負責幼兒生活部分和教學部分,工作任務重。因此,一方面,幼兒園管理領導層必須合理安排幼兒教師工作任務,合理規劃利用一日活動,盡可能保證幼兒教師有午睡時間,減少幼兒教師工作負擔,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非正式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學習中;另一方面,幼兒園要合理分配師資配備,提倡“老帶新”、“新幫新”等模式,為教師的非正式評價創造適宜的外部環境。
(2)幼兒教師方面
第一,充分認識非正式評價的價值所在。一方面,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非正式評價的價值所在,有效、積極的非正式評價不僅可以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建立和諧師幼關系,還能增加幼兒自信心,為幼兒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合理運用各種類型的非正式評價,將豐富的神態表情和夸張的肢體動作運用到教學評價中,讓教師的“意圖”放大化,幼兒也更能領會教師要傳遞的信息,非正式評價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樹立正確的非正式評價價值觀念。一方面,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非正式評價觀念,弱化評價的甄別功能,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著眼于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縱向比較,而不是將“聽話的”與“調皮的”之間做橫向比較;著眼于幼兒最近發展和進步,而不是鎖定幼兒在活動中的臨時表現;另一方面,發揮非正式評價的多元化功能,著眼于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各方面的表現,如語言領域方面的完整表達、社會領域方面的積極與他人交流、小組合作,而不是鎖定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紀律和規則,如不要說話、不要搬弄小椅子、不要東張西望等。
第三,提升優化自身的評價素養與行為。教師還需掌握正確的評價類型和評價方式,提升自身的評價素養與評價行為。首先,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非正式評價應落實到每個幼兒,比如,在贊揚幼兒的時候,肯定性言語評價應具體,取代“你真棒”、“非常好”等籠統的贊揚方式;其次,教師的非正式評價行為應具有激勵性質,在運用否定性言語評價時,不能帶著批評和比較的視角看待幼兒,應以鼓勵幼兒為主,不能傷及幼兒的自尊心;最后,要重視自身的情感狀態,根據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個性的幼兒要采用合理、客觀的非正式評價。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http://www.dafeng.js.cn/K1308267X/doc/2016/3/64671.shtmll,2001.09
[2]李瑩.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非正式評價行為的質性研究[D].寧波大學,2018
[3]Thomas S. Good Jere E. Brophy著,陶志瓊,王鳳,鄧曉芳等譯.透視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45
[4]牟映雪主編.學前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