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莉
摘?要:城鄉幫扶是我國城鄉綜合發展的重要政策,它希望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共同提高。在學前教育領域中,基于教育系統背景下的城鄉幼兒園結對幫扶改造農村薄弱幼兒園實施方案已經全面實施。它堅持科學發展觀念,希望全面改造農村教育薄弱環節,充分發揮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開展校際、園際幫扶教育活動。本文中主要探討了平涼市崆峒區學前教育片區管理模式即城鄉幫扶背景下促進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建設基本思路與策略路徑。
關鍵詞:區域培訓模式;城鄉幫扶;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073-02
【Abstract】Urban and rural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policy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It hopes to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impro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urban and rural kindergarte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fully implemented. It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hopes to comprehensively transform the weak links of rural educ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radiation-driven rol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schools,and earnestly carry out inter-school and inter-garden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Kongtong District of Pingliang City,that is,the regional training mod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support?Construction of basic ideas and strategic path.
【Keywords】Regional training model;Urban and rural support;Rural kindergartens;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trategic path
針對農村幼兒園專業教師的區域培訓模式是源于城鄉幫扶政策背景,并參考了《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以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相關規范內容的。它其中主要考慮到了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起點較低、專業發展動力不足、資源共享交流不暢通、專業培訓缺乏有效引導等等阻礙問題展開的。要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借助區域培訓模式,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結合“內修+外助”基本教師職業發展路徑,真正做到外助帶動內修,全面提高農村幼兒園專業教師整體教育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
1.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建設基本理論
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區域培訓模式是為了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明確教師教育教學職責,進而達成全面促進教師未來專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在本文看來,首先建立農村幼兒園的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1)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所謂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它是指學習者與助學者所共同組建形成的團體,他們在培訓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溝通、共享各種教研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精進業務水平。這一學習共同體中的所有教師成員都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構建相對良好的交流合作、互助互進人際關系。
學習共同體是當前區域培訓教師發展進步的關鍵,它所構建的共同體范圍可小可大,小到小組、大到跨地區學校,而網絡也是建立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平臺,它能夠實現學員共同愿景,建立開放有序的組織機構,優化共同行為規范,是一種高效率、互動性強且存在浸潤式理念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共同合作學習模式。學習共同體中的公共空間開辟非常關鍵,它圍繞教師專業發展進行開辟,對于農村幼兒園教師而言非常有利,因為它大量利用了農村幼兒園中的各色教育資源,真正展示了農村幼兒園區域組織建設魅力。
(2)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內容
針對農村幼兒園教師所建立的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在一定區域中展開,它除農村幼兒園教師以外還有大量的城鄉農村幼兒園及其師資力量。在這里包括了高師院校、城市幼兒園以及各種教師研培部門,它的師資輸出能力、教育理念傳遞能力以及資源共享能力突出,真正建立了城鄉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在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幼兒園教師希望通過大量的“內修”與“外助”來提升自我,結合異質交往、學習者多層次參與來構建相對成熟教師學習共同體,也為他們提供專業成長的舒適職業空間,持續更新各種教育理念。在該過程中,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學習與發展思維、行為也不斷被推進、優化,這就實現了城鄉區域學前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總體來講,農村幼兒園構建區域教師學習共同體還是非常注重“外助”功能發揮的,因為幼兒園本身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豐富自身資源,確保自身能夠更好輸出助學者,實現更好的教育理念傳遞、文化連接與資源共享。
2.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建設原則
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擁有它獨立的建設原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對教育發展共同愿景的激發
對教育發展共同愿景的激發可實現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形成區域培訓模式。在該過程中,必須引導農村幼兒園教師致力于專業發展層面上,提出一些創造性的、有效性的教學理念。為此,準確把握教師學習狀態是關鍵,這能夠有效喚起他們的自主專業發展意愿,同時能夠建立協商對話關系,明確共同認可學習愿景,為農村幼兒園教師有效學習、快速發展創立前提。
(2)對聯結合作文化的凸顯
區域培訓模式的構建需要基于多個不同層次的文化組織展開。農村幼兒園邀請鄉鎮幼兒園助學者教師前來園內助教,本身他們的文化層次就不盡相同,這也是實現了區域學習共同體中的多重文化資源集聚整合,構建了典型的“跨界共同學習”教育發展體系。在該過程中,要基于多重方法、方式建立合作文化體系,為區域培訓共同體建立與教育內容實施賦予責任,聯結形成和諧發展的合作文化機制。在這一學習共同體內部是存在平等、自由交流合作關系的,它能夠為農村幼兒園教師與城鄉幼兒園教師建立有效學習與發展合作關聯關系,實現區域培訓模式背景下的跨區域幼師共同發展。
(3)對共同學習體的引領
針對學習共同體的有效引領應該基于同層級橫向互助展開,其中更要加入更多縱向引領,這就對區域培訓學習共同體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需要共同體中教師學院擁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識體系與更強的業務能力水平,這些恰好是農村幼兒園教師所欠缺的。為此,需要做到對共同學習體的有效引領,深度了解農村幼兒園實際狀況,給予農村幼兒園教師最有效的支持與教育引導,通過共同學習體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兼備農村幼兒園教師群體。
3.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建設的策略路徑
結合上述三點原則,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建設策略路徑應該結合多點展開。
(1)基于共同愿景建立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共同學習體
共同愿景就是區域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它主要是基于共同認同教育價值觀基礎之上所構建的,而推動這一共同愿景發展的關鍵則是成員學習推動,通過它來全面引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主動學習過程。
首先,建立專業指導機構,確保學習共同體專業指導常態化。考慮到農村幼兒園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因此需要基于城鄉幫扶主體政策背景建立幼兒教育專業指導與資源開發團隊,組織開發、研制、豐富科學的幼兒教育課程資源內容。同時也可利用遠程MOOC形式錄制幼兒園教育課程資源,將其傳遞給農村幼兒園,形成并完善農村幼兒園當地網絡課程資源體系,建立一對一指導機制,建立城鄉幫扶背景下的農村幼兒園與城鄉幼兒園相互關聯合作關系。通過專業指導機構,幼兒園也希望結合教育實踐作為出發點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實踐研究能力。
其次,要強化監管力度,再次基于共同愿景優化豐富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共同學習體,全面落實“兩教一保”制度。所謂“兩教一保”制度就是一個幼兒園班級中配備兩名專任教師,主要負責幼兒的教育教學工作。再配備一名保育員,主要負責幼兒的生活管理工作。2013年我國提出“兩教一保”政策其目的就是為了有效落實城鄉幼兒園教育保育質量,提高幼兒園教師教學管理工作水平,為他們騰出更多空間與時間來提高自身專業發展能力。“兩教一保”中的3名教師應該來自更高一級的城鄉幼兒園,他們也會為農村幼兒園教師提供一些先進的理論教育方法與教育指導資源。例如,可與農村幼兒園教師分享讀書摘記、同事議評等等。結合不同教育資源、方法建立支持體系,確保實現對農村幼兒教師自主學習過程的有效促進,為他們的共同愿景生成提供內部動力,形成良性發展的農村幼兒園區域培訓教師共同學習體。
(2)基于合作文化促進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對話學習過程
要基于合作文化來構建農村幼兒園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同時豐富其中的對話學習過程。在該過程中,要基于區域教師學習構建相對自由平等的農村幼兒園內部人際關系,再通過城鄉幫扶政策中的外部鄉鎮幼兒園助學教師來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發展權威性。基于此,農村幼兒園教師要學會善于傾聽教師合理建議意見,建立信任工作機制,基于多種方式形成資源共享,確保農村幼兒園教師能夠與助學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決策、共同進步,建立一種內修外助的平等合作人際關系,形成情感基礎。
在構建完善情感基礎之上,形成新的對話學習過程,這是為了有效區分區域培訓教師學習共同體中的不同成員關系,構建特色互補合作模式,實現雙方教師的取長補短,追求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在該過程中,幼兒園應當引領學習共同體中成員積極開展各種集體備課活動,同時展開小組研課、公開課、跨園兼課、共擔課題以及讀書交流等多種合作性教育教研活動。在該過程中結合合作互助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幼兒園教育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保證每一名教師都能獲得學習發展契機。當然,基于“外助”的專家教授機制構建對農村幼兒園教師區域培訓水平提高也有一定幫助,它能夠與農村幼兒園教師形成互動教育體系,提出更多豐富實踐案例,實現對教師業務水平與專業能力事業的有效提升與拓展,形成具有濃厚合作氛圍的教師專業發展區域培訓合作對話學習共同體。
(3)基于教育問題發現與解決促進農村幼兒園教師合作學習進步
最后要基于教育問題發現與解決構建農村幼兒園教師合作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共同發展進步。在該過程中要構建教育問題發現與解決支架,這是考慮到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研能力相當有限,因此應該基于教師的“問題意識”啟發來構建支架,避免學習活動停滯。該支架的關鍵作用就是為教師適當點撥,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支持教師激活內部知識內容,改進教育思維策略,實現教師在區域培訓學習共同體中的對話交流與拓展,深化完善教師對某些教育問題的有效理解,最終幫助他們創造性解決某些幼兒園教育問題。在該過程中,應該借助城鄉幼兒園的豐富教育資源構建支架,再次構建城鄉幫扶教育模式,援助農村幼兒園教師群體區域培訓機制構建,幫助他們發展進步。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培訓模式應該基于學習共同體構建和城鄉幫扶政策雙向展開。在該過程中應該優化學習共同體中的學習意識與合作能力,引導他們學習關注更多先進教育知識內容,進而實現對農村幼兒園教育資源的合理化豐富與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廣梅.鄉鎮中心幼兒園民間游戲篩選與改編的個案研究—課程審議的視角[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3
[2]高曉雅.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基于鞍山農村民辦園的研究[J].速讀(下旬),2018(02):214
[3]周文靜,張鈺婷,張藝馨.專業標準實施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述評[J].大眾標準化,202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