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教育理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時,核心素養理念得到了社會的深刻重視。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是改變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學能夠改變原有的授課模式,大幅度地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授課效果,對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物理學科作為高中課程的核心部分,更加應該積極地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高中物理教學。基于此,文章針對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念;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物理學科被稱為“思維的體操”,最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伴隨中國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滲透,學校教育已經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中。高中生在經歷了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知識積累之后,會形成自己對物理規律的認知能力。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和運用,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課堂,多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的授課占了絕大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然而在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模式中,轉變了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課堂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邏輯思維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積極對課堂模式進行創新,對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一、 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對于物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物理學科地位不高。首先,家長對于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不了解,對于《物理課程標準》更是不理解。其次,當代中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對學習沒有興趣。對于物理的學習,學生一開始有強烈的興趣,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壓力增大,需要掌握的公式也越來越多,不少學生由跟不上到不愿意去學甚至有了厭學的心理。學生對于物理課程的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別談興趣一說了。最后,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原來教師長篇大論的講變成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努力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高中物理課堂的必要性
現如今,高中物理教育正逐步由教科書式教學向素養教育轉變,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發展和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強調學生對物理知識本質的理解,從物理的視角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觀點。當下社會需要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個人能力。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來說,學生接觸這樣一門復雜的學科,肯定存在著對于這門學科的好奇心,這樣會促使他們一探究竟,但是他們對如何學好這門學科存在著疑惑,再加上經過學習時間的推移,學生探究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便會失去對于這門學科的興趣。所以,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前期應該要以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在教學中找到突破點,使學生形成學習物理的好習慣,以及學科的探究意識。
三、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物理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生活上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學習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會對外界感興趣的事物充滿著濃厚的探究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是至關重要的。高中物理的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材料,從教學實際出發,講究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引入環節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從教材中的地位來看,超重和失重既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具體應用,又為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現象打下基礎。教師借著生活中乘電梯現象告訴學生超重和失重的定義,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太空中的完全失重狀態,之后通過實驗視頻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學生根據新媒體技術制作的動態課件,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超重和失重的實驗現象,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利用小組合作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弘揚主動精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倡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模式之一,符合學生未來綜合發展的需要。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主體是學生,更加強調小組合作,小組成員不僅要自己掌握知識,更要幫助組內其他成員掌握知識。除此之外,小組合作也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互幫互助意識。讓學生發現自我,表現自我,讓自我意識得到充分的體現。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一物理上冊第三章《牛頓第三定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鼓掌時右手對左手有力的作用,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完成任務,加強了記憶。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對物理課堂的探究興趣與熱情得到提升。此外,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做學習的主人。每個小組把自己小組的意見在全班進行交流,使得每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體驗到探究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利用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是物理學科的必要環節,物理學科屬于一門探究性學科,學生需要全身心地參與進去,在教師引導下充分讓學生大膽猜想。新課改倡導物理課程需要形成科學探究性課堂,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形成問題互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課堂實踐性。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與彈力》的過程中,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問答,學生進行搶答。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初中所學內容,學生回答力的定義,力作用在物體上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使物體產生加速度。教師幫助學生認識重心與穩度,之后為學生舉例并演示物體的形變,物體受力作用后,形狀發生了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并了解知識的本質,只有讓學生明白和了解物理,才能更容易地投入物理學習和解決問題。采用這樣新穎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不會感到疲憊,還能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學生通過從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體會到物理的價值,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教師應該為學生精心設計學習內容以及布置學習任務,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以及啟發性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課堂教學效率。
(四)利用物理競賽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通過這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物理的學習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針對物理中的生活知識在每個學期舉行相關的競賽。競賽的目的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物理運用能力,讓學生從內心重視物理的學習。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關于“平拋運動”知識點的競賽主題。學生結合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了和運動、分運動以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的規律。學生會根據自己所學知識體驗探究總結生活中的平拋運動,這樣的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機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逐漸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五)利用復習環節提高學生邏輯推理素養
不論在哪門學科中,最忌諱的是邊學邊忘,學習完新的知識,便將舊的知識忘記。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在物理教學中發生,教師除了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還要帶著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復習,鞏固以前的知識點,這未必不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教師對每單元重要的知識點,采用梳理知識結構圖的復習方式來整理以前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了更好地監督和指導學生正確地回顧復習知識點,要拋棄死記硬背的方式,采用創新的方法。
例如,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新的學習方法,利用思維導圖這種新的學習模式,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能使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引導學生復習,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這種方法也利于學生自己在課下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學習,教師也可以從中告訴學生在人生中需要規劃,需要目標,才能夠更快地完成一件事情。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對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育抱有肯定的態度,和學生完美配合。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能力,但是,知識不應該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應該成為學生發揚創新精神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繼忠.情景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9(11).
[2]桑立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關鍵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6).
[3]李洪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J].祖國,2019(23).
[4]蔣文鵬.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5).
[5]李寶江.多媒體輔助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狀調查及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1).
作者簡介:鄭新忠,山西省晉中市,山西省太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