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國的高考政策也進行了相對應的調整,這就需要在教學上需要做出改變。而歷史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以及實踐運用能力的滲透。但是從目前中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來看,受應試教育影響而導致在教學的方向和策略上都存在著不足之處,無法滿足于學生在知識點學習和發展上的實際需求。相關的教育學者針對這一情況,將新高考背景、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發展情況以及目前高中歷史的教學現狀等相結合,并通過分析得出了必須要在高中歷史教學基礎上做出課堂教學改革,并致力于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效且愉快的課堂,這樣才能讓高中生提高歷史成績并促進其全面化發展。文章首先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挑戰,然后又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分析展開討論,并提出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高中學生
一、 引言
高考是中國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在教育事業當中都備受重視,同時也是學生通往成功的必然渠道。為了利用高考選拔更為優秀的人才并讓學生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中國也因此對高考的內容和各項制度進行創新和改革,主要的方向是考試的方式、次數以及內容等方面,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而歷史作為高中必修課程當中的一種,在新高考制度下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是一種機遇。那么如何在此背景下,將傳統歷史課堂當中的問題有效解決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各高中歷史教師所要注重的任務。
二、 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
俗話說,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于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歷史這門學科當中包含著許多的情感價值觀,它會隨著學生的學習深入而不斷影響著他們的心理,但是高中生與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年人之間是存在著差別的,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將自己的價值觀端正,所以需要教師合理地對其進行指導。但是這門學科當中涵蓋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在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難免會感覺到十分的乏味,并出現反感的情況。而且教師大多時候在講完課之后都讓學生去背誦重要知識,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他們是否對其有興趣或者是聽懂了嗎。例如,很多歷史的事件都是有時間的,需要學生去掌握,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也就是說思想當中沒有印象,那么如果死記硬背的話是很難有效記憶的,甚至在不斷背誦和忘記的過程里產生暴躁的情緒。除此之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家長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他們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教師,動不動就拿學習成績說事,告訴他們只有成績提高了考上好大學以后才能有出路。所以在課上進行講課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考試的技巧或者是需求來授課,這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十分無趣的。
(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也能相應的帶動課堂的氣氛。但是目前教師考慮的是高中生就要面對高考,所以如何讓他們掌握知識點并記住那些重點的知識才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教學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先帶領學生過濾一遍知識點,把重點的內容記下來,然后再讓學生集中背誦。這樣一味地知識點傳授使得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只能聽教師單一的灌輸,沒有任何自我發揮和表現以及交流的空間,時而久之就會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教學水平不足
很多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從講課的角度就能看出來,這部分教師總是圍繞著教材展開教學,就是將教材當中的一些知識點整理一下,然后再給學生講課,所有的教學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那么何談教學質量。甚至這些教師秉承著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己任,而不去貫徹高中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其他的價值觀念,這對于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發展而言都極為不利。
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挑戰
在新一輪的高考改革當中,對于文理學科的分界線是有所劃分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地選擇考試項目,這樣就能有效地發揮出他們的特長,但是這其中物理學科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在這一背景之下,對于高中歷史教師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必須要跟著高考的改革而轉變教學的觀念和策略。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自身必須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價值觀,以此來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保障,然后將教材和一些課外資源有效結合,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與愉快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其全面化發展。
四、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分析
(一)以學生為中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兩個方向,因為只有學生愿意去學習,才能讓教學達到最大化的效率,而且課堂氣氛也因此高漲。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在講解到某一知識點的時候通過給學生普及背景和相關的故事來達到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效果,然后再利用某些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來達到最大化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當中講解到《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這一內容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秦漢時期的一些背景故事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方說:在秦朝末期,劉邦和項羽的軍隊都在攻擊秦朝的部隊,但是劉邦的兵馬十分少,而他卻先攻進了咸陽城,項羽知道了以后十分憤怒,便派人攻擊,當項羽到達咸陽了以后,劉邦又稱咸陽是給項羽打的,然后跑去了壩上駐軍。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派人告訴項羽他想要稱王,項羽聽到以后就讓部隊整頓準備攻打劉邦,當劉邦聽說以后,十分的害怕,親自給項羽的伯父敬酒然后自愿結為親家,然后讓其幫助他在項羽的面前求情。而項羽則邀請劉邦共餐,這就是歷史上的鴻門宴,在宴會上,雖說美味佳肴但是卻暗藏著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提示他擊殺劉邦,但是他卻認為劉邦是真心敬畏自己的,然后范增便讓項莊假裝舞劍伺機擊殺劉邦,而項伯為了保護劉邦也和項莊一起舞劍助興。這時劉邦的部下樊噲拿著盾劍沖了進來怒視項羽,當被問及何人時,他說是劉邦的驂乘,而項羽則敬畏他是漢子便賜酒。樊噲喝完酒以后便對項羽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話語,而劉邦則是趁此機會逃走了。部下張良為劉邦推脫,說他不勝酒力,已經被部下送了回去,并且親自囑咐為項羽線上玉斗一對。然后項羽接過玉斗以后十分的高興,而范增則拔劍氣得將玉斗擊碎。或者是教師給學生講《焚書坑儒》《指鹿為馬》以及《破釜沉舟》等故事典籍,這樣一來就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有利于教學的有效展開。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在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背景下,中國教育事業當中也積極地引進新型的技術設備,以此來致力于打造現代化課堂環境。而高中的物理教師也應當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通過視頻和圖片等多元化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將其有效地掌握。例如:在學習到《辛亥革命》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的時間,給學生播放同名電影,因為電影學生都有很大的興趣參與,而且其中也十分真實地還原了辛亥革命時期的一些場景和事件,能夠達到預習的效果。或者是在講到《蒸汽的力量》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網上搜集一些與蒸汽時代發明相關的圖片,例如,第一輛蒸汽汽車、第一架蒸汽飛機以及第一列蒸汽火車等等,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再制作相應的PPT,把這些圖片插入進去,就像學習到某一知識點的時候,用圖片或者小視頻作為引入點,能夠時刻地帶動學生好奇心,從而保證整個課堂都可以高效地開展。
(三)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歷史當中有很多關于意義、影響這種內容,一般來說在教師故事的引導下學生都能對其中的事件有所了解,但是到了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概念時,卻很難將其理解和掌握。那么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就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這些重難點。例如:教師先給學生合理地進行分組,并保證每個小組維持在人數、成績以及性別上的平衡,以此來為小組合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例如,學習到“百家爭鳴”這一內容的時候,主要講解的內容是在春秋時期這些知識分子當中都存在著不同的派別與思想之間爭奇斗艷的局面。這其中主要的代表有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墨家等等,而且每個派別所并承擔的思想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和聯系,那么如何將其區分并合理地掌握是這節課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則根據教材內容所涉及的幾個派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并通過抽簽的方式讓每個小組進行抽取。例如,一組抽到了“墨家”那么他們的任務就是對墨家的代表人物、主要事件、主體思想等內容進行探究,通過討論和交流將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這樣一來就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師則給每一個小組指定時間,時間到了以后讓各小組發表討論結果,從而在這過程中構建一個和諧、愉快以及高效的教學氛圍,并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重難點。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國的高考也在根據學生的發展與學習實情而不斷進行改革。作為高中的歷史教師,他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教材當中的知識點,然后能夠將其作為己用,從而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做鋪墊。在教學當中,教師也應當結合學生的考試、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等因素來展開分析,并不斷地創新和完善多元化教學策略,從而幫助高中生掌握歷史這門學科當中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肖凱鍵.走班制教學模式下的構建海南省高中歷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議[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8.
[2]張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應然追求與實踐樣態[J].教學研究,2020,43(2):87-92.
[3]辛曉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課程走班制教學探索研究[J].才智,2020(8):37.
[4]沈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挑戰[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劉靖寧,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