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社會信用征信體系建設,國務院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公布實施《征信業管理條例》,一批信用體系建設的規章和制度相繼出臺。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健全與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促成交易的互聯網平臺建設需要建立在社會信用機制基礎上,才能保證交易良好運行和強效保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多方主體協同參與,政府和企業加快企業和公民的個人信用檔案建設,企業間相互合作,打破信用數據共享壁壘;加快建立聯合信用協會,引入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進行有效監督、共同競爭,逐步建立共享、全面、系統的信用體系機制。
國內多數學者針對共享經濟的含義、本質進行定性描述;謝雪梅[1]等指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社會閑置資源的合理利用,側面指出共享經濟的基礎是信用。建立社會征信機制的關鍵在于打破共享信用數據壁壘,形成共享數據信息機制與統一信用評價標準。不少學者針對共享單車發展影響因素進行定性描述;許煒[2]等通過分析國內外共性單車經營模式,同時結合中國國情提出政府、企業和公民的應對措施。劉家林[3]等通過對企業共享單車產生的外部性進行分析,指出優化管理共享單車投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給予政、企、民三方主體建議。李敏蓮[4]等運用NPV、IRR模型對代表性的共享單車企業如摩拜、ofo等進行盈利能力分析,并且較深入地探討了政府和共享單車關系。較少學者針對共享單車進行定量研究;王霽月[5]等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的各個因素進行深入分析,通過比較各因素權重值且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出影響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總體而言,定性描述較多,定量研究缺乏。本文在吸收前者研究經驗基礎上,針對影響共享單車信用評價體系元素進行分析。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影響信用評級因素層層分解,比較各因素的相對權重,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和總排序,以此作為方案優化決策的依據;同時進行數據模型分析,探究四位一體型的新型征信機制。
通過對相關調查問卷的整理與研究,在遵循全面性與重要性兼顧,可操作性,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等指標選取原則的基礎上,構建用戶評級體系。
(一)采用1-9標度法,對不同情況的評比給出數量和標度。
標度1定義說明:兩個元素對某個屬性具有相同重要性。標度3定義說明:兩個元素比較,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稍微重要。標度5定義說明:兩個元素比較,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明顯重要。標度7定義說明:兩個元素比較,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重要的多。標度9定義說明:兩個元素比較,一個元素比另一個元素極端重要。標度2,4,6,8定義說明表示需要在上述兩個標準之間折中時的標度兩個元素的反比較。
判斷陣矩的一致性檢驗:

表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 CR<0.10時,認為判斷矩陣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
(二)目標層:共享單車用戶信用評級A:標準層:個人基本情況P1,子標準層:年齡D1,文化程度D2,平均月支出D3,網絡合約了解度D4。標準層:用戶賬戶情況P2,子標準層:付款時間D5,初始騎行抵押方式D6,付款方式D7。標準層:用戶反饋情況P3,子標準層:提出優化措施D8,反應單車本身質量問題D9,檢舉上位用戶違規行為D10,反應單車臟亂度D11。標準層:用戶在第三方平臺信用評級情況P4,子標準層:芝麻信用評分D12,第三方提供的違約情況D13,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評級D14。標準層:用戶對單車的不規范使用情況P5,子標準層:破壞單車D15,上私鎖D16,載物過重D17,其它D18。標準層:用戶對交通的不規范騎行情況P6,子標準層:違規停車D19,騎行區域D20,闖紅燈D21,其它D22。
(三)判斷矩陣的構建
根據專家的意見以及層次分析法所采取的標度方法,構建標準層和子標準層對共享單車用戶信用評級的判斷矩陣。

表2 標準層判斷矩陣
分別構建判斷矩陣P1-D,如表3

表3 判斷矩陣P1-D
同理構建判斷矩陣:P2-D,P3-D,P4-D,P5-D,P6-D,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4 用戶個人信用分值判斷表
當共享單車用戶的信用評分低于600分時,該用戶將被拉入共享單車行業黑名單,不能使用任何一款單車,并且不良記錄將會被記入個人征信系統。當用戶的信用分在900分以上時,將會有獎勵。當用戶的信用分在800-900分時,單車企業也將給予優惠。
(四)驗證模型的可行性
通過網絡平臺線上發放問卷126份,其中有效問卷101份,無效問卷25份。隨機選取一名對象陳某,為一名大學生。根據其問卷的回答情況,按照上述用戶信用評分模型進行信用評分,結果如表5。

表5 陳某個人評分結果匯總表
根據陳某的調查問卷情況,得出陳某的信用評分為826分,信用等級為AA級,其單車信用為優秀。
形成共享單車行業“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即形成從政府、企業、公眾三個層面展開相互監督、促進的管理模式,這已經無法有效解決多種征信信息復雜并存、參考標準不一、用戶方面違約另尋平臺的漏洞等現象問題。因而,筆者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機制:
(一)引入聯合征信機制,形成“四位一體”監督格局;實現企業間信用數據共享和征信數據標準統一化,通過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進行實時監控和有效監督,政府、企業、公民的有機聯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監督、相互分享的良性發展模式。
(二)完善共享經濟信用體系法律法規環境;成都市在今后設計時應將相關主體信用記錄、信用數據庫建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等納入政策制定內容中。成都市交通委員會、城管委員會及公安局相關部門應作好帶頭表率作用,嚴厲打擊不合法、不合規、不合意的商業民眾違法行為。
(三)促進共享單車行業形成聯合自治協會;單車自治協會有利于減輕政府負擔和干預,形成長期有效、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通過協會的業內促進與監督,形成相互分享、相互學習和相互競爭的共享單車良性發展勢頭。通過協會與政府的聯合治理,積極探尋有效管理單車問題的切實舉措與科學方法。
(四)積極探索單車行業共享經濟信用數據共享體系的形成;由于數據共享涉及企業利益與用戶隱私,這需要政府起帶頭領導作用,希望能在政府的監管和保障下,企業間能夠共享信用數據和信用積分;同時共享信用數據有利于對共享單車發展狀況進行檢測,以便更快捷地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