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映臻
摘? 要:學業倦怠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嚴重影響了學業與身心健康,對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近年來,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教育界和心理界的關注。該研究根據在北京、武漢、河南、安徽、福建、蘭州地區上大學的部分本科生的學業情況,對他們學業倦怠的現象、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對全國大學生有效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倦怠? 現狀? 影響因素? 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1(c)-0228-03
Abstract: Burnout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stud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by th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ome undergraduates in Beijing, Wuhan, Henan, Anhui, Fujian and Lan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burnou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n propose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 to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urnout;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vention
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或缺乏主動力時感到的疲勞和沮喪,從而產生一種恐懼對待學習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沒有遠大理想、缺乏學習動力、學習壓力大、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甚至產生學習恐懼癥。
1? 現狀
我們團隊從北京、武漢、河南、安徽、蘭州、福建分別選取了3所大學,并對這18所大學的本科生展開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調查發現,女生的數量普遍比男生多,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數量普遍比大一、大四多,所以對學業有倦怠的大學生基本聚集在大二、大三年級,可見,性別和年齡對大學生學業倦怠都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即使是對學業有倦怠的大學生,成績處在偏后位置的并不多。有些學生是長期處于學習倦怠狀態,有些只是在面臨重大考試前有此現象。所以,像期末考試、學科競賽、資格證考試等重大考試前夕是大學生出現學業倦怠的高峰期。
2? 影響因素及原因
2.1 北京地區
對北京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無法維持學習熱情及周圍誘惑大。老師和同學給予的壓力大、父母期望高、無法維持學習熱情及學習無計劃對他們的影響相比其他城市偏低。因為生源地為北京的學生,大部分更愿意留在北京讀大學,所以在北京讀大學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北京本地的學生。北京的教育資源豐富,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老師和家長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建設,所以均會盡量不給學生過大的壓力。生源地非北京的學生之所以報考北京的院校,大部分也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夠留在大城市發展,所以他們大部分對自己的未來和學習都非常的有計劃和規劃,而且為了能夠留到大城市發展,他們自己本身就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所以他們大部分的壓力來源其實是自己,而不是父母、老師和同學,但由于長期的努力和奮斗,他們也會無法維持學習熱情。
2.2 武漢地區
對武漢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無法維持學習熱情、周圍誘惑大及學習氛圍差。學習能力差和對未來無規劃對他們的影響相對于其他城市偏低。對于生源地為武漢本地大學生,武漢屬于一線城市,經濟相對發達,教育資源較豐富,教學水平相對高,培養出來的學生眼界相對開闊,對未來自己的規劃且學習能力相對較高。對于生源地非武漢的學生,武漢名校眾多,能夠到武漢讀大學的學生基本都是佼佼者,這些學生之所以報考一線城市的大學,也是希望能夠留在一線城市發展,獲得更好的資源,所以他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對未來也充滿著規劃。結合北京的數據可以發現,在相對發達的城市讀大學的大學生,學習能力差和對未來無規劃這兩個因素對學生學業倦怠產生影響的比例相對于其他相對不發達的城市是較小的,即城市是否發達,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大學生是否對未來有規劃有一定的影響。
2.3 河南地區
對河南大學生影響著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周圍誘惑力大、無法維持學習熱情、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對專業失去興趣,周圍誘惑大對他們的影響較其他地方較大。河南是高考大省,生源地為河南的學生高考壓力大,高考前精神緊繃,所以,在進入大學后,精神有所放松,學習容易松懈,容易被周圍其他事物誘惑和影響,導致學習重心偏離嚴重,不愛學習,注意力自然也會不集中。生源地非河南的學生則是受到了周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如大學周邊的很多娛樂場所,其他不愛學習的學生都會影響到他們。河南的大學專業選擇相對較少,只有一個211和少數一本學校,所以他們容易對專業失去興趣,也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專業。他們相對其他地區的學生容易對學習無計劃和對未來無計劃,這和他們的初高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河南的教育發展相對不先進,只有很少初高中會設置職業規劃課程,所以大多數學生不愛規劃,也不善于規劃。
2.4 蘭州地區
對蘭州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有注意力不集中、無法維持學習熱情、自律性差、周圍誘惑大。蘭州大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相比其他地區偏高,這是由于初高中的學習習慣影響造成的。蘭州的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初高中不良的學習環境以及教育的方式不當造成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大學學習。對未來無規劃的學生比例相比其他城市偏高,因為在蘭州,很少有學校會對學生進行終生規劃教育,通常只要求學生考上重點大學,并不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父母期望和認為所學的知識無用對學生的影響相比其他城市的比例較低。因為蘭州地區的考生相對于高考大省較少,省內也有高校,并且省內省外的高校對于省內部分考生有優惠政策,故父母的期望較小。蘭州處于西北地區,這里的人有著特別強烈的讀書能改變人生的信念,大部分老師家長給孩子灌輸學習能夠改變人生的思想,所以大部分學生不會認為所學的知識無用。對于生源地非蘭州的學生,由于蘭州就業機會較少,大部分學生希望以考研的方式去別的地區繼續深造,來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他們不認為所學知識無用。
2.5 安徽地區
對安徽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無法維持學習熱情、周圍的誘惑大和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對未來無計劃對他們的影響相比于其他城市偏高,學習無計劃相比其他城市偏低。安徽經濟不是很發達,教育水平也不是很好,因此,在安徽讀大學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安徽本地學生,外省學生不多。由于安徽基礎教育階段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高中階段通常是靠老師家長要求監督為主,學生自控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同時,由于大學生活比較豐富,影響學習的事情更多,而學習又比較枯燥,所以他們易受其他事物影響,注意力不易集中。安徽的學生在高中階段,老師家長只要求他們學習,并沒有讓他們考慮過將來的發展問題。因此他們在選擇大學專業時也很迷茫,在大學進入專業學習后,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和定位,學習也沒了動力和目標,所以對未來無計劃這一因素的影響相比其他城市偏高。由于安徽的學生基本都是接受應試教育的,所以他們都比較擅長安排如何進行學習,對于學習都有自己的思路,故學習無計劃這一因素的影響相比于其他城市偏低。
2.6 福建地區
對福建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因素有對未來無規劃、學習氛圍差、周圍誘惑大、無法維持學習熱情、自律性差。對未來無規劃,學習氛圍差,父母期望、學習能力差、所學知識無用和學習無計劃對他們的影響相比其他城市偏大。這與地區經濟發展有關,福建地處東南沿海,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福建是僑胞僑鄉的人口占比最大的一個省份且受到海外文化的影響深遠,加上海外經濟對本地小農經濟的沖擊,海外經商致富成為許多福建人的選擇。在此大環境下,福建大學生容易發現讀書學習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同時面對眾多選擇,大學生對未來難以規劃,對學習也倍感迷茫、缺少計劃,產生對所學知識感到無用的感受。與此同時,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學習優秀才能在福建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地區找到好機會、好資源、好出路。結合近幾年福建省高考成績排名來看,福建省基本處于中、下游行列。學習氛圍差,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能力差。
3? 干預措施
3.1 建立有效的適合學生發展和學習的教學管理及評價機制
第一,學校根據社會和學生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合適和有價值的課程和學科內容,讓學生明確這些學科的性質,指導學生進行課程選擇,同時要有高能力的教師通過靈活、創新的教學方法把知識和技能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第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可開展多種討論會、研討會及對問題解決的討論等,讓學生參與有興趣的項目;同時在制訂教學計劃和策略時允許學生參與,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第三,規范考試制度,增加反映學生創新能力的題目的比例,杜絕考前劃范圍的現象。
3.2 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目標
目標激勵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方式,在學習倦怠的預防中,可以引導大學生建立合理的學業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難以實現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過低沒有成就感,難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在攻克每個目標時,要為自己制訂好學習計劃,并在實行的過程中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學會學習,有效學習。
3.3 互相及時溝通,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一定要和家長老師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當前社會就業發展情況和填報的專業的學習狀況,也要考慮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適合這個專業。學生入學后,學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機制系統,開展一系列心理導向活動來引導不同時期大學生,增強大學生對未來生活的預見性。同時,要加強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教師和輔導員要及時地把學生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和老師要及時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況,尊重和理解他們的選擇并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3.4 大學生要增強綜合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會有效地應付壓力
在學習生活中,大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調控和適應能力。一是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加強自身個性修養,鍛煉堅強的意志。二是學生應該培養對同學對老師的興趣,樂于合群,積極參加學?;虬嗉壔顒?,與同學老師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是學生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要有積極的自我保護意識。
3.5 激發大學生學習熱情與斗志
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讓大學成為培養大學生精神資源的中心,為大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意志砥礪的機會,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通過靈活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熱情與活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慵懶思想,呼喚自信,振作精神,讓年輕的學子們激蕩起應有的活力和熱情。
參考文獻
[1] 章紅艷,謝玉露,王馨怡.大學生學習倦怠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9(9):177-179.
[2] 馬幸會,邵明華.低年級大學生學習倦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青年與社會,2019(20):235-236.
[3] 程姣.本科生學業倦怠現狀與成因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6.
[4] 張安濤.大學生學業倦怠現象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91-192.
[5] 孟麗紅.學業倦怠的成因與干預[D].西北師范大學,2017.
[6] 張霞.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與學業倦怠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