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雯
摘 要:教師的教學語言與運用,將決定課堂的氛圍、教學的程度、教學的效率等,其作用不可忽視。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基于特點有效應用教學語言。這樣才能夠利用語言藝術打造語文藝術課堂,發揮語言的潛移默化作用,實現有效語文教學。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規范性、準確性、情感性、趣味性、藝術性五個角度入手展開深入理解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理解
小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期,也是學生語文學習成長的“奠基期”。該階段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習方法等,需要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巧妙利用語言進行教學引導。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結合語文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有效發揮語言的積極作用,實現有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之所以強調教師要注重教學語言的研究,是因為教學語言在落實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
首先,教師對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滲透程度以及把握程度,將直接影響語文學科教學的深淺。有效利用語言能夠降低小學語文知識的難度,能夠讓語文知識變得趣味、多彩、生動、形象,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層次,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其次,小學學段教師的語言有著示范、啟蒙作用。語文教材采用規范、準確、科學的教學語言,能夠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規范進行語文學習,能夠為后續的語文素養提升以及深度學習打下基礎。
最后,語文教學語言的有效應用,能夠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始終處于高昂、積極、趣味的狀態,能夠輔助教師的“教”與“學”達成和諧,從而促進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析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把握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有效利用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輔助教學。
(一)規范性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注重漢語拼音、筆畫順序、標點符號、句子主謂賓等方面的規范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初步接觸相對復雜的語文知識,很容易混淆,倘若教師的語言不夠規范,很容易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后期則很難糾正。教師必須說普通話,寫規范字。要注意強調各種漢字的發音,這樣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如在學習《春曉》時,一些學生會將“少”說成“sao”,實際上這就是發音錯誤。因此教師要在朗讀示范時注重強調重點發音,且要注意朗讀示范聲音響亮,這樣學生自然會跟隨教師的規范用語,進行正確發音。
(二)準確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與辨析能力較弱,若教師總是在教學時出現模棱兩可的語句,會導致學生發生學習記憶混淆,嚴重影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必須把握每個詞語、每篇文章的真正含義,準確傳輸語文知識,保證語文教學語言的準確性。這樣能夠讓學生將語文知識正確在腦海中進行分類記憶,利用準確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在學習《四個太陽》時,現實世界中并沒有四個太陽,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區分語文藝術與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讓學生科學認識太陽的顏色,同時感受作者的寫作創造性,加深學生對語文藝術的把握與現實生活的理解。
(三)情感性
語文知識充滿藝術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折射一個故事,都傳遞一種思想。要想加深學生對科文的學習與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注重語文教學語言中的情感,要以語言喚醒學生的共鳴,驅動學生理解課文。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才更深層、更有效。
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語言,模仿“我”和“父親”的對話。如“爸爸!為什么?”,要在示范朗讀時表現出急切、驚訝、不解;如“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表現悲傷、難過、期望。在教師的教學語言示范下學生很快對“我”的情緒把握到位,對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不再停留于表面,以教學語言為媒介驅動學生進行課文深層次的理解與學習。
(四)趣味性
小學生很容易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生注意力轉移、學習積極性下降等問題。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就要注意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要利用幽默、充滿活力的語言,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語文學習中,利用教學語言,實現輕松、趣味語文課堂的構建。
如在學習《難忘的一天》時,教師可以用趣味幽默的語言,簡短地講述自己難忘的一天。同時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講述自己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這樣能夠契合本節課的文章題目,讓學生理解“難忘”二字,同時建立良性互動關系,讓課堂變得趣味多彩。語文課堂也會因學生的故事分享而變得豐富、立體,語文教學語言的積極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五)藝術性
教學語言充滿藝術色彩,教師應當滲透教學預言的藝術性,利用教學語言,走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同時帶動學生走入語文世界。這里所說的藝術性,主要包括語言韻律藝術、語言留白藝術、語言鼓勵藝術。
語言韻律藝術,強調語文教師在利用語言教學時要注意言語節奏的把握,急緩適當調整;語言留白藝術,即教師要在利用教學語言時適當“留白”,要給學生思考教師語言的空間和機會;語言鼓勵藝術,即教師要在教學課堂上適當對學生進行語言鼓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予以認可,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參與積極性。這樣的語文教學語言才充滿藝術,才更符合教學需要。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的言與行、說與做,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應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教學語言特點、發揮教學語言藝術作用。這樣才能夠利用語言打造一個規范性、準確性、情感性、趣味性、藝術性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學的目的才能夠順利達到。
參考文獻:
[1]馬召翔.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2):82.
[2]張功.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科技資訊,202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