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軍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機制建設;保障水平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國家、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南京市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的核心標準和底線任務,在強化政治擔當、夯實工作基礎的同時,力爭通過聚焦攻堅“突破口”、提高政策“集成度”,構建教育扶貧工作發展新格局,全面推動實現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價值認同“定盤星”
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打贏脫貧攻堅戰既是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教育部門的職責使命。農村義務教育不僅關系到農村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質量實現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的應有之義。扶貧濟學路漫漫,一枝一葉總關情。南京在教育扶貧的過程中,不僅關注農村貧困人群子女的受教育情況,更關注農村整體的教育數量和質量,通過政策傾斜,確保農村兒童均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二、完善組織領導,推進機制建設“全覆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南京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上級要求,成立教育疫情防控專班,召開脫貧攻堅會議,制定決戰決勝年實施方案。對教育脫貧工作進行深入排查、全面梳理,重點對疫情下網絡保教、學生資助、項目建設的存在問題與面臨困境分析研究。建立由市教育局牽頭,市財政、農業農村、規劃資源等部門參與的部門聯動機制,完善了由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參與的上下協調機制,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閉環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完善機制、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了組織保障。
三、突出精準幫扶,聚焦教育扶貧“突破口”
1.扎實做好控輟保學。
2019年7月,教育部反饋南京市疑似輟學兒童、少年共602人。按照義務教育分級管理原則,我市細化職責分工、壓實主體責任,將全市疑似輟學兒童數據按照戶籍信息,梳理切割到全市12個區。各區政府發動和組織街道、學校、公安等多方力量,確保核查和勸返復學工作落到實處。對戶籍管理、學籍管理、延緩入學、超齡離校、出國等情況,依據實際予以核減;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根據相關政策幫扶救助,讓輟學兒童返校讀書;對適齡殘疾兒童區別不同情況,以隨班就讀、特教班、送教上門等合適形式實施義務教育,納入學籍管理;對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入學的,給予勸說教育。通過努力,目前教育部對南京疑似輟學學生已全部銷賬。
2.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
早在2010年,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新班額計劃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起始年級班額控制在45 人以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充分的教育。2018年,南京市再次完善了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要求各區摸清底數,定期公布完成情況,對現有大班額實行銷號管理。經過數年努力,我市已于2015年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班級,2020年消除了僅剩的5個56人以上大班額班級。
3.有效增加資源供給。
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為了避免地方經濟發展用地擠壓教育發展用地,南京市較早以立法形式優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給。《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建立了統一的城鄉教育配套標準。市級建立基礎教育學位預測制度,每年對全市基礎教育學位總體情況開展預測,指導各區加強對本區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預測分析和摸底調查,提前謀劃編制本區的基礎教育資源建設方案。據統計,2017—2019 年,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五區中小學、幼兒園竣工項目95個,總面積約114萬平方米,投入超過59億,有效增加了學位供給。
四、加大保障力度,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
1.教育經費向農村傾斜。
按照“城鄉統一、重在農村、以區為主”的原則,督促區級人民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財政體制改革后,2020年,市財政已經對原老五縣下撥城鄉教育統籌發展專項經費約3.1億元,用于提高相關區辦學水平。其中對規劃繼續保留的10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市財政每個點再投入120萬元,用于提升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水平。2020年初,相關區制定了鄉村小規模學校改善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0年已全部達到省定提升要求。
2.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
加強學生資助工作基礎建設,制定南京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規范,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細則,建立健全各學段學生資助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學籍系統、資助系統與扶貧、民政等部門數據庫的高效比對,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面對疫情防控及脫貧攻堅的雙重考驗,2020年,全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25 萬人次,免除困難學生學費、學雜費,發放(生活補助)9439.98萬元,評選出1000名勵志獎學金獲得者。為配合“停課不停學”活動,我市對欠缺設備的困難學生,提供電腦、手機和網絡設備,并且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延期開學而進行網絡學習所產生的移動數據流量費用提供流量補貼。
3.持續推進標準化建設。
南京市成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教育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協調解決困難,推進工作落實。2018年,市政府召開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推進會,下發《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攻堅計劃(2018—2020年)》,提出了三年工作推進要求。2020年4月,根據省教育廳反饋的我市2019年度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監測結果,我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成效明顯,達省定標準比例為98.38%。其中浦口、六合、高淳三區已達100% ,江寧、溧水兩區分別為93.26% 、97.73%。
4.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機制。
南京市教育局建立并不斷完善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區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和學校心理咨詢室三級心理援助體系,及時有效疏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學校落實責任,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其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狀況進行跟蹤記錄,組織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起“一幫一愛心”結對幫扶,在生活、學習上予以幫助。通過“南京教師志愿者聯盟”,在全市不同地區為留守兒童提供托管、學習輔導、心理援助、課余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服務。
5.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十三五”期間,南京深化推進“百校千師攜手共進計劃”,每年根據各區需求及時調整結對校,目前共有結對校244 所,累計投入資金2752 萬元。通過組建“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實施“領雁工程”,積極推動鄉村學校骨干教師培養,把國家、省、市級教師培訓的機會更多地向鄉村教師傾斜,讓鄉村教師有更多機會參加優質培訓,甚至出國培訓。做好鄉村教師定向培養,2016 年至2020 年,我市浦口區、六合區、高淳區共計培養373 名定向師范生,培養一批扎根農村、甘于奉獻、一專多能、素質全面的本土化鄉村教師。在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在省特級教師、斯霞獎、市學科帶頭人等各項評優表彰以及職稱評審工作中,注重向鄉村教師傾斜。繼續實施鄉村教師專項獎勵政策,擴大南京市鄉村教師政府專項獎勵覆蓋人群,2019年將工作滿一年的鄉村教師也納入獎勵范圍。2020年發放鄉村教師專項獎勵經費近6400 萬,確保鄉村教師實際工資收入水平高于同職級城鎮教師。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也不是終點,推動有質量的教育公平仍需攻堅克難。在今后的工作中,南京市教育局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準度和集成度,進一步推動全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