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莉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一直都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巧設寫作活動,給學生提供情境下的寫作任務,通過多樣化的寫作訓練來豐富文言文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鑒賞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一、課本劇改編,把握情節
新課標指出“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蘇武傳》以多種藝術手法和一波三折的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為促使學生全面把握理解情節,我設計了課本劇改編的寫作活動:1.提供并介紹劇本寫作知識,如矛盾沖突的集中與激發,語言的個性化等知識。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選定情節,把《蘇武傳》改編成多幕劇劇本。3.選擇優秀劇本在班級演出。
學生積極參與到課本劇的創作中,在劇本寫作過程中,不斷地對人物的性格、事件發生的背景、人物之后的經歷有深入了解的需求,促使學生主動地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多種途徑查閱相關的資料,如關于人物的身材外貌、關于李陵的經歷和評價、對當時漢和匈奴的外交活動等資料,同時能依照自己的閱讀經驗、理解水平去研讀課文和這些文史資料。有小組學生圍繞著戰爭與和平、堅守與背叛、愛國精神展開戲劇沖突,創作了“出使被困”“衛律誘降”“蘇武牧羊”“李陵勸降”“榮歸大漢”五幕劇。
二、敘述視角轉換,深入心理
敘述視角的轉化,對于人物形象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蘇武傳》中,班固從第三者的視角敘述,為蘇武立傳,主要突出蘇武愛國志士的光輝人物形象,卻也忽略了人物內心的復雜和豐富性。為突出表現出蘇武被囚困于匈奴漫長19年間豐富的心理活動和心路歷程,我設計了以下寫作活動:發揮合理想象,適當增加人物的心理描寫,以第一人稱敘述,把蘇武遭囚禁和北海牧羊的主要內容改編成小說。
這一寫作任務通過以第一人稱敘述來寫作小說,讓學生從蘇武的外在形象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使蘇武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學生從自己的閱讀感受、人生經歷和對人物的理解出發創作了風格各異又帶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小說。這個寫作活動強化了學生個體的閱讀體驗,深化了對歷史人物的理解,積累、豐富、提升了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經驗。
三、頒獎詞寫作,品評人物
“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這是新課標對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蘇武傳》塑造了具有不屈民族氣節、高尚愛國精神的蘇武形象。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理解蘇武的藝術形象,評價蘇武愛國精神的內涵和現實意義,我設計了以下寫作活動:蘇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以2019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為例,請為蘇武寫一段頒獎詞。
學生作品展示:
曾憶壯年出使,意氣風發,一腔熱血拋灑黃沙;十九載終歸來,須發盡白,丹心猶在終見天日。威逼利誘前,他富貴不能淫;艱難困苦前,他威武不能屈。縱世間忠貞志士少,他仍愿持節穿越荒漠,像火把照亮前方。(余艾琳)
學生想要對人物做出評價,就必然促使自己更深入地閱讀文本和相關拓展資料來豐富和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僅促使學生掌握了頒獎詞的寫作,提升了他們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蘇武形象中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在課堂教學中,多種形式的寫作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去更積極更廣泛更深入的閱讀,更主動地用自己的閱讀經驗、知識儲備進行寫作,不僅令到他們獲得創作的樂趣和成就感,而且有效提升了他們的閱讀鑒賞和寫作能力,更好地促進了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