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彤
摘 要: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零基礎,需要身邊長者的諄諄教導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除了智力教育鍛煉,不能缺少的就是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讓幼兒體會成長的快樂與艱辛,通過親身體驗,幼兒才會真切感受到收獲的快樂,也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勞動教育從幼兒抓起,能夠更好地配合智力教育。基于此,對經驗自然主義教育觀中幼兒勞動教育啟蒙的意蘊與啟示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經驗自然主義教育觀 幼兒勞動教育啟蒙 意蘊 啟示
在當今教育實踐中,幼兒勞動教育卻往往被忽視、被淡化。教育者應幫助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使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1 勞動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勞動教育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必要的環節。是教育實踐中非常重要的實踐體驗環節,是貼近現實生活的生存技能和發展技能。3-6歲時期,正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由于這一階段的特殊性,他們本來有很多時間可以參與勞動教育,但現今許多家庭和幼兒園,對幼兒的智力教育卻占滿了幼兒的所有時間,在幼兒園重視手工操作、畫畫等技能培養,回家參加邏輯狗、舞蹈、五子棋、繪畫等興趣課程,當慣了家庭“小皇帝”的他們很少有參與勞動教育的機會。注重幼兒的智力教育、培養幼兒興趣方面的特長是不可或缺的,為孩子將來在社會發展中謀求更多的可能性。但家長和教師常常忽視的一點是,一個人在社會發展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生活獨立自主。孩子考試高分、鋼琴過了幾級、拿了什么獎項是很好的精神食糧,也能夠轉化成物質食糧,但怎么吃、怎么用有些孩子就做不到了,為了避免“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需要重視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最簡單的就是教會幼兒掌握最基本的家務能力,再延伸到德育教育與智力教育中。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后面很難再改過來。培養幼兒生活的良好習慣,基本上孩子后面在生活自理方面就不需要家長過多操心。
2 重視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建議
2.1 以游戲為載體,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品質
在勞動教育中,部分成人往往將重點放在孩子從事勞動上,而忽略了孩子在參與勞動過程中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對技能方法的習得以及自我情感體驗的表達,這導致孩子對勞動產生消極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勞動觀,以知導行。勞動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讓幼兒自由表達意愿和發揮想象力、創造性的一種形式。將勞動有機滲透到活動區中,讓幼兒通過游戲扮演、情景模擬、生活再現,在與環境、材料、同伴的互動中,自然而然地習得勞動技能,并熱愛勞動、樂享勞動。例如,在“美食林”里制作果汁,設計水果蔬菜拼盤、清洗蔬菜、剝豆刮皮;點餐、送餐、用餐;在“圖書館”整理圖書、給娃娃講故事、借閱圖書等。在游戲中,幼兒充分感受到參與勞動的快樂,同時通過參與不同的游戲不斷地積累新的勞動經驗,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培養了幼兒自信、樂觀、堅持、合作等良好品質。
2.2 通過重視勞動教育激發幼兒對勞動的興趣
在幼兒園,教師要組織幼兒參與勞動學習的集體活動,讓孩子先了解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對幼兒活動的安排以動畫視頻、音頻等比較形象生動地展現方式為主,配合一些教具教師親自示范,讓孩子參與體驗。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安排就體現在午餐、午休上,教師在旁有序指導,讓孩子們排隊自己拿碗打飯,安靜吃飯并清洗碗筷放回消毒柜;午休時讓孩子們自己疊被子收拾床鋪,不太會的上前協助。從這些小動作出發,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吃飯、午休,再去幫助別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課間休息想要喝水也要學會自己去拿杯子接水喝,零食的包裝也要學會自己拆,都是些基礎動作,放在此處特別提出的原因是有些幼兒連這些基本動作都要教師代勞,教師有照顧小孩子的責任,但不能縱容小孩子什么要求都答應。接水喝都讓教師幫忙,更別說其他的勞動實踐課程安排孩子會愿意去做。教師與幼兒溝通時說話的語氣不宜過重,要溫柔親近,對不聽話的孩子也要溫柔地規勸,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在家里的勞動教育基礎內容就比較多,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基本處入手,慢慢教會孩子進行最簡單的勞動,與孩子約法三章,規定家長教會后自己要堅持每天動手做,等到孩子熟練后父母再適當增加難度。
3 結語
總之,勞動教育絕不僅僅是勞動,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幼兒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積極探索幼兒勞動教育的科學方法,并善于從先進的勞動教育經驗中總結提煉,從而得到實際并富有成效的方法,切實提高幼兒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浪.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策略[J].教育觀察,2019,8(38):60-62.
[2] 林玉春.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1):93.
[3] 張紫微.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19(47):190-191.
甘肅省酒泉市第二幼兒園 (甘肅省酒泉市 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