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麗
【摘要】為了滿足新時期的人才培養需求,確保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滿足實際的就業需求,各個學科都高度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對于小學語文而言,高學段的內容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語文作業作為語文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應該在設計方面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讓作業能夠觸及學生多層次的能力發展。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0.引言
基礎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階段作為學習生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從現實教育形勢來看,仍然存在灌輸式教學等現象,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被有效調動。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背景下,學生需要減輕學習負擔,才能不落后于當今時代。
1.小學語文高學段作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1.1 遵循人文性原則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最大區別在于能夠豐富情感并傳達思想,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主要的載體與教育資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還可以起到很好的育人功能。例如,在語文學科當中的古詩詞或某些文言文,都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主要來源。因此,語文作業作為語文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必須要引起重視。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的時候,需要通過科學、精心的設計來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從而使教學當中的教育意義在學習過程得到充分地體現。
1.2 秉承創新要求
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的一點在于很多問題并沒有完全固定和正確的答案,所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加開放的學習內容。開放性表明,當前的語文作業設計范圍不局限于某個領域,或不局限于教科書當中,只要能夠與目標達成一致,都可以認為是有效的教學內容。作為學生而言,他們應該學會利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并發現生活當中的美,用自己的話來講述自然的語言。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可以設置某些開放性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1]。如學習完某些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對課文內容進行縮寫和改寫。,完成知識的二次應用。
1.2 突出時代性特色
雙檢時代是一個知識社會時代,在知識社會當中信息的交流和溝通過程,本質上是知識的習得和再現過程。當代學生作為數字時代的公民,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會更加廣闊。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僅要結合課本描述的內容,更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例如通過網絡渠道來拓展作業范圍,使作業從單純的配套練習過度為拓展化內容。雖然每個學生的生產環境存在差異,但如果能夠豐富現階段的語文作業形式并改變傳統的作業設計體系,會更加容易幫助學生迸發思維火花。
2.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語文高年段作業設計要求
2.1 創新作業形式與內容
小學語文作業在內容和形式上可以進行拓展和創新,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喜愛,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當中,考慮學生的身心特性。小學階段學生對于事物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可以利用這一點布置某些探索發現類作業內容或是圍繞實踐操作開展的作業。需要注意的是此類作業的設計不可違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讓學生過早承擔學習壓力。語文的學習并不單純依靠書面練習,還應該通過言語表達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凸顯出語文學科的輸出特性。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階段,需要教師對內容進行積極引導,利用語文語言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客觀描述。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合作類作業來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鼓勵學生將已經學過的古詩文制作成為手抄報,從而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2]。
2.2 突出作業趣味性
在雙玄被井下作業的趣味性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主要舉措,而前文也提到當今的小學生出生于科技時代,他們對于周圍的信息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適當借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合理輔助,吸引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關注與認知,,同時營造一定的文化欣賞情境,讓學生感悟文化魅力。綜合來看,作業的趣味性體現在學生的參與度方面,如果學生能夠調動自身的感官參與到作業當中,那么他們就會覺得語文學習相對簡單,愛上語文學科。
2.3 自主化作業設計
自主化作業設計的核心在于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類型,改變學生過多依賴教師布置作業的發展現狀。例如在學習到《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時,課后的作業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別代入文章當中的父親和母親,通過對話的形式感悟文章的深層次思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與家長進行交流,以合作分析的方式感受語文和生活之間的聯系,突出語文學科的社會參與感,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并熱愛生活。知識是需要應用的內容,而不是只存在于腦海當中的理論部分,作為教師應該在自主化作業設計的環節中與家庭教育進行合理配合,循序漸進對作業設計進行完善和整合,使作業設計滿足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對雙減政策有著更加全面和根本的認知,將語文作業和學生的能力培養進行結合,無論是課內作業設計還是課外作業設計都需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診斷,在進行歸納整合后,采取更加合理的設計方法[3]。
3.結語
雙減政策的提出,對于減輕學生壓力,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在學生的發展和成才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素養。本次研究以作業設計為核心內容展開綜合探究,目的在于優化今后的作業設計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完成語文學科的學習。同時也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改善語文學科的教學推進措施與策略,實現“減負不減質”。
【參考文獻】
[1]倪中華. 減負不減質——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的精準設計探索[J]. 少年寫作, 2021(17):2.
[2]葛春蕾. "雙減"之下小學高段語文家庭作業的分層設計研究[J]. 讀與寫:上旬, 2022(1):2.
[3]徐圓.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改進與評價的優化分析[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