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旻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全方位推進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跨文化高職人才成為高職教育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的通用英語教育(EGP)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亟待培養一批具有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
藥學英語作為高職院校藥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英語階段的英語課程,是學生完成公共英語課程(EGP)的后續課程,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SP)。它既具有英語教學的通性,又具有藥學專業知識領域的特性。藥學英語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的開設為培養國際化醫藥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隨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各個領域和國際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其中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中醫藥逐漸地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要想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進一步促進中醫的發展,專門用途英語(ESP)的推廣勢在必行。將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融入到高職藥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幫助學生確立對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念的自我認同和自我重構。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與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對自身的理想、信念、學說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對當代先進文化充滿信賴感的尊奉、堅守和虔誠,對未來文化發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擔當和追求。[1]然而,長期以來,外語教學片面強調學習西方文化,從而導致了文化失衡現象。將優秀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讓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全面、精準的認知,學會以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價值,學會用英語來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讓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2]
藥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既具有英語教學的通性,又具有藥學專業知識領域的特性。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藥學專業素養的培育。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融入到高職藥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確立對傳統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念的自我認同和自我重構,讓學生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文化意義、文化地位和文化作用產生認同感,從而在今后的職業實踐中產生精神力量的支撐感和獲得感。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水平對學生今后職業規劃和發展都具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一帶一路”日益增加的影響力,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也不斷擴大和深化,藥學領域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藥學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勢必將具備有超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相比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高職學生大多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個體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方法的認知也是參差不齊。
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接受、文化沖突和文化判斷的過程。高職英語教學中側重于詮釋英語文本的知識內容講解,忽略文本背后更為深層次的文化體驗和感悟,忽略中、西方之間不同文化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差異的判斷,因而存在明顯的文化教育失衡現象。學生往往對本國優秀文化缺乏認知,對西方文化則十分崇拜和推崇,他們無法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核心價值,難以對本國文化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高職英語課程一般只開設一年,課程側重于英語等級考試的培訓系列內容,即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提升以及應試技巧和策略的講解,其中涉及中國文化的英語理解和表達的內容甚少。
在網絡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中醫藥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可以借助MOOC 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音、視頻網絡學習資源,使之與高職藥學英語教學內容相融合。在關注學生語言習得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文化認知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核心價值,學會用英語呈現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考慮到目前高職《藥學英語》通用教材內容安排上較少涉及傳統中醫藥文化,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可以依據教學大綱,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和調整,適度加入課外有關中醫藥文化的相關文本資料以及音、視頻材料。這些內容的選取采用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遞次展開的原則。學生在MOOC 網絡課程平臺上獲取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英語閱讀和視聽內容,體會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醫、西醫在思維方式、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方法等方面的差異。課程內容分為六個單元(具體見圖1),分別是識人體,解中醫 (Know the Human Body and Understand TCM)、觀生活,明中醫(Observe Life and Understand TCM)、體民俗,感中醫(Experience Folklore,Percept TCM)、讀名篇,敘中醫(Read Masterpieces, Speak of Chinese Medicine)、走向世界的中醫藥(TCM to the World)以及解密中醫和西醫的差異(Deciph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在學習TCM to the World 主題時,教師借助文化紀錄片《中醫世界》以及《本草中國》中一個又一個故事來呈現中醫藥的神奇魅力以及它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通過迪拜腦癱女孩戴拉中醫治療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醫針灸的神奇效果;通過屠呦呦以及她的研究團隊多年來研制青蒿素的感人故事,讓學生了解中醫藥工作者們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情、追求與擔當;同時學生也認識到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屠呦呦的獲獎讓世界重新認識來自中國的傳統醫學。

圖1 課程具體內容
1.人際模式的課堂活動
教師利用MOOC 中關于中醫健康觀、整體觀、中西醫在治療疾病的差異等內容,以英漢雙語的方式進行探討、思考,并讓學生觀摩MOOC 課程中上傳的音視頻和文本資源相關內容,自編對話;也可以就一些中醫藥文化主題相關的文本內容改編對話;或者以小組形式開展中醫藥文化視頻的英文解說。
2.解說模式的課堂活動
教師讓學生閱讀一些關于中醫藥文化主題相關的英語文本材料,解析其中的重、難點單詞、語法、長句結構以及翻譯技巧,讓學生強化中醫藥文化中重點單詞和特定用語(例如:陰陽、五行、君臣佐使)的表達等。同時,教師將一些中文視頻和與之配套的英文解說詞一起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體會其中的翻譯技巧。
3.陳述模式的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利用MOOC 課程或者其他渠道讓學生自由選取相關的中醫藥文化主題,如TCM in Scientific Diet(科學飲食中的中醫藥)、TCM in the Four Seasons(四時節氣中的中醫藥)、TCM in the Eyes of Foreigners(外國人眼中的中醫藥)等讓學生以小論文寫作方式呈現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也可以開展各種與中醫藥文化知識相關的比賽,可以是英譯漢詞匯翻譯比賽、中醫藥文化知識搶答等。這些活動能培養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能力,以及中、西方醫藥文化差異的思辨能力。
教師可以在MOOC 課程資源中建設與章節內容匹配的中醫藥文化試題庫,將測試的內容、形式和比例進行具體化,從而確保體現中醫藥文化的教學內容貫穿教學全過程。例如可以在期末測試卷的閱讀理解和英譯漢翻譯題型中適量增加中醫藥文化內容;在平時測試環節中要求學生附上課堂學習報告以及有關中西醫藥文化對比內容的小論文。
中醫學在很長時間里是世界上超一流的醫學,中醫藥也是中國最具原創優勢的科技領域,面對中醫藥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都應該有自信。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3],我們有責任宣傳和弘揚中醫藥文化,讓它發揚光大。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到藥學英語課程學習中能讓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全面、精準的認知,學會辯證看待西方文化,能夠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形成正確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將愛國情懷根植于專業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