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軍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石油行業儀器類產品質量管理體系(API SPEC Q1)如何與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相融合,并促進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得以建立并深入、有效性之運行。通過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管理技能為實現制造中心的國際化、正規化、科學化管理作出指導,達到降本增效,不斷提高顧客滿意。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 ?管理層? 有效運行
1引言
“質量是測井儀器的生命”,對于制造中心來說,這絕不是一句口號。普通消費類產品、升級換代頻繁,很多消費者對于產品可靠性期待值并不高。但是石油工業是高風險及高成本的行業,測井儀器在井場作業出現質量問題,僅僅是進度拖延一天,就可能造成上百萬元經濟損失。所以,作為一個石油行業測井儀器制造單位,制造中心的質量控制能力應當作為制造中心核心競爭力來建設。同時,質量也是制造中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是開拓市場的生命線。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質量可加強制造中心市場中的競爭力,產品質量是形成顧客滿意的必要因素。
對于制造中心,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質量劣勢成本,高效率、低成本向顧客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追求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同步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首要問題,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是制造中心發展的重點,而恰恰質量管理體系就是指導制造中心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將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付諸實施的有力利器。管理體系,顧名思義就是管理者的武器,反之,對質量管理體系如何有效運行了解不深入,使得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不暢與制造中心質量管理脫節。本文探討制造中心管理層如何指揮、引導制造中心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活動并使之有效運行。
2. API SPEC Q1及QHSE體系定義與融合
質量體系的建立過程是制造中心貫標認證的基礎過程,只有按照標準,結合中心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和建立質量體系,才能為體系的運行及質量體系真正的發揮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制造中心質量體系就是要把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落實到生產運營中,一方面要按照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形成制造中心自己的質量體系,使之運行有效,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質量中心要實施質量體系以達到提供質量保證、滿足第三方提出的外部質量保證要求的目的。
3質量體系如何有效運行
質量體系的運行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系統工程,需要中心各部門協調配合,對體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檢查和改進,并最終提高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使得質量體系在中心發揮應有的效用。
3.1領導作用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2015新版標準重點強調了管理層對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承擔責任。按照ISO9001標準運行質量體系,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3.1.1管理層如何指揮、引導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活動的有效運行,制造中心領導者通過充分發動全員,使他們積極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管理層在其管理活動中充分運用和發揮質量管理思想,主持質量體系的運行工作。管理層如果不能認識到體系運行的重點在改善企業管理、夯實各項基礎工作,就很難在體系運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妥善解決各方面的問題。
3.1.2基于風險的思維對組織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梳理,分析了企業內外部的優劣,機遇與風險并采取相關措施利用優勢、規避或降低風險并對質量管理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組織開展變更管理等活動。
3.1.3質量管理體系程序在執行過程中與規定出現偏差的時,管理層應及時、適當的調整程序要求,確保體系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3.1.4聆聽內外部顧客的需求、期望,有效跟蹤顧客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感受與反饋意見,通過持續改進,不斷增強顧客滿意度與忠實度。
3.2企業質量文化的建設
眾所周知,全面質量管理是把質量問題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以綜合分析研究,實施全面、全過程的管理,而質量管理原則中最核心原則之一就是全員參與。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全員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將國際先進的標準要求傳遞、宣貫到每位與質量管理相關的員工并助其理解標準“為什么這么要求”、“要求的目的”及“怎樣做可以滿足要求”,使其認識事到其所從事工作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作出貢獻。培育濃厚的質量文化,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3.3產品的質量管理
3.3.1產品生產標準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需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制造中心目前在產品執行共165項標準,其中企標57項,引用外部標準108項,這些標準的建立和實施是在徹落實國家關于標準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技術標準為核心,以管理標準為支持,以工作標準為保障的制造中心標準化體系。
3.3.2產品技術文件
管理層策劃組織編制以產品技術標準為綱要編制原材料采購、制造、過程檢驗、最終檢驗、包裝與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技術文件。包括生產對象、生產條件、生產方法及包裝貯運等技術要求。技術文件是是實現產品質量的重要前提,技術文件的形式可以是標準、規范、規程、守則、操作卡、作業指導書SOP等。
3.3.3產品質量符合性的檢查
除了檢驗組日常檢驗工作外,管理層應組織策劃質量專項檢查等活動,基于“質量既是滿足要求”客觀事實,依據生產文件,應用統計工具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將質量把控提前,做到以預防為主的目的,明確不合格品處置的權限,通過數據統計對其原因分析,實施隔離與處置。依照PDCA通過糾正或預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發生或再次發生,從而不斷降低公司發生的不良質量成本。
3.4基于風險的思維持續改進
管理層應基于風險的思維對組織內外部環境進行梳理,分析了企業內外部的優劣,機遇與風險并采取相關措施利用優勢、規避或降低風險并對質量管理風險進行識別、分析;變更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動。將預防為主的思維融入企業質量管理活動中,并將基于風險的思維貫徹至各級基層管理者甚至基層員工,形成預防為主的質量管理模式。
3.5質量管理流程及關鍵控制
通過五個階段的管理實現了產品質量實行生命周期管理。
制造中心產品質量實行生命周期管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在研發階段在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系統進行標準化研發設計,同時結合制造需求建立PDM輸出的標準化文件清單;在產品轉化階段研究院與制造中心雙方確認,從PDM系統接收輸出的標準化文件清單,通過PLM系統做好EBOM向MBOM轉化,同時補充和完善制造過程中工藝標準和要求;在產品實現階段在加強原材料的來料質量控制和生產過程控制,并嚴格執行產品測試程序,同時產品生產后,對設計、工藝文件二次驗證,形成有效溝通反饋機制;在產品交付階段做到完善產品出廠測試標準,并按照標準進行相關測試,同時完善交付客戶資料的標準化工作;在產品應用階段幫助用戶建立檢測及維保能力及設備維保策略的完善和強制執行,同時加強設備故障的標準定義和分類。
4.結束語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仿佛是石油行業制造業打開市場的敲門磚,是向顧客展現質量管理的能力與向相關方傳遞不斷持續提高顧客滿意的意識。質量管理體系是無數質量管理者智慧的沉淀與結晶,仿佛是無聲的老師指引著我們不斷前行。企業的應將管理體系要求灌溉于心,落實于行,標準要求落地生根,培育濃厚的質量文化,持續推動全面質量管理,為向顧客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質量專業綜合知識》中國人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
【2】《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
【3】《質量總監成長記》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