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揚
(黔東南州民族高級中學,貴州 黔東南 556000)
一般而言,除了需要特殊考核的專業將體育作為高考必考項目外,大多數高中生在高考中并不會面對體育考核,這也讓許多高中生乃至學校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并不重視,加之,高中需要學習的各類課程內容多、難度高,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提前學習完各類課程,以留出足夠的時間參與多輪的復習,學習的時間少,高中生學習壓力大,體育和德育的時間往往被主科學習所占用[1]。學生的體育鍛煉、德育素質的培養得不到應有的時間,這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違背,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立德樹人”,以德為先,道德品質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標準,高中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受到高考壓力、學生對文化成績過于看重等原因的影響下,高中體育教學時間在一些學校被壓縮,部分教師甚至為了滿足“學生利用體育鍛煉時間去學習文化課程”的要求,而忽略了體育教學內容,將體育教學時間全部還給學生,而學生大多也將時間選擇在文化理論課程學習,忽略了體育鍛煉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價值,使得德育教育在高中體育中開展得不夠順利。
德育教育不是教師的“說教”,而是教師潛移默化的教學引導、影響,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親自感受德育教育,感悟良好的道德品質帶來的積極意義,促使學生擁有體育意識,道德意識,但現下高中體育教育還需要多加努力,積極地改善和創新教學方式,因為以往的高中體育方式已經難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也難以有效地引起學生學習德育體育的興趣,只有在不斷實踐中,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真實學情的教學方式,進而進行德育教育,變則通,不變則不通。
體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健康運動的知識與技巧,在具體的項目活動中能夠增進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能力,而如何檢驗學生的能力,則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難點,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致使許多高中生由于缺乏平等、公正、全面的考核,并不能積極地參與體育課堂活動,與德育教育的目的相背離,優化考核制度,重視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素質能力的公正、全面的評價尤為重要。
學校設立的社會意義便在于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但在整體的教育環境中,升學率影響著學校每年的生源,不僅僅是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中生有著升學的壓力,學校層面也具備升學率的壓力,高中生整體的文化課成績對升學率有著直接影響,這也導致學校更為重視文化課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對體育教育并不重視。
傳統的體育鍛煉以教師為主體,使得學生在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時,容易產生一種“為別人學習”“沒有參與感”的心理,在體育的課程教學中,積極性不高。而德育樹人中的樹人,要求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2]。而基于 “立德樹人”,高中體育不僅可以加強學生身體素質,也在不斷地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從被動的鍛煉到自主鍛煉,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正確的體育精神,發展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使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獲得良好的發展。
團隊協作意識是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素養,培養團結協作能力能幫助高中生懂得合作,更好地融入社會集體當中,提高集體的工作效率,發展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而體育活動是最為容易將集體概念、團結精神等德育品質釋放的形式之一,在高中體育活動中,有意地引導學生組成合作,共同完成體育任務,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教師積極地在體育課堂上多為學生提供體育合作的機會,促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養成成良好的體育品質,同時,為學生營造一種健康、積極校園體育鍛煉的氛圍,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高中體育難免會有比賽,有競爭,而基于 “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有時會故意在教學中設置競技比賽,激發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而每一次競爭、每一次體育比賽活動,都需要學生不斷地挑戰自己,完成自我的超越,這對于訓練學生的意志力作用極高,通過大數據表明,往往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堅持、堅強的意志力和競爭意識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會具備很好的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而且在高中體育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德育教育,可以提升高中生意志力和競爭力,讓學生保持較好的得失心,能夠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
體育項目活動中往往擁有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效地挖掘這類內容,制定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有利于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而具體如何挖掘德育內容,則是需要學生親身感受,如長跑運動員不僅需要強大的耐力,還需要足夠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長跑運動員的長跑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其中的體育精神,只是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時間、場地、學生整體素質等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既能夠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又能從中學習到良好道德品質。
例如,在提及的“長跑”體育測試項目時,長跑需要一定的運動技巧、耐力及意志力,學生在觀看奧運會時總是會被其中的運動員的成就和失敗帶動著得失心理,但是學生對于長跑真實感受是有所欠缺的,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出發,挖掘“長跑”運用項目中可利用的德育教育內容,設置課程。首先,根據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并結合校園常用運動場400米跑道和課堂十幾分鐘時間,教師可以安排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的長跑項目(具體根據學生學情選擇),讓學生真實地參與到長跑中。其次,教師教授不同項目的運動方法和技巧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后在學生參與長跑實踐技巧時,教師適當地提點、鼓勵學生堅持、努力、挑戰自己完成長跑,學生在只有在真實的長跑中才能感受到長跑運動員的偉大品質,也在挑戰之中,體會到體育教育的德育意義,樹立強大的自信,提升學生的體育意識。
德育教育不是教師長篇大論的教導,而是以身作則地引導教學,但是引導教學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保證高中生對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這類方法需要創新且不能影響到學生日常的文化課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轉化師生角色,以這種新穎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當教師,在體育活動上進行德育教育普及,這樣學生參與感強,積極性強;也可以結合時事,利用信息技術條件,和學生一起觀看體育賽事,如奧運會、全運會、世界單個體育項目比賽等,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設置教學內容……總體而言,在教學方式上創新,加強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道德精神,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某次高中體育課上,教師結合高中生的興趣點,安排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共同的觀看奧運會體育賽事,當奧運會中中國運動員獲得獎牌或是與獎牌失之交臂時,學生都會迸發強烈情感,或是激動、遺憾之情,但也都能從中感受到中國運動員的偉大和不易之處,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此外,在賽事觀看之后,教師可以轉換課堂,讓學生選擇任何一個角度談一談觀看奧運會之后的感受,充分踐行德育教育的目標,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體育實踐活動是最容易調動學生體育精神,培養學生體育優秀品質的措施,教師可以定期安排一次較為大型的體育實踐活動。通過體育實踐活動,學生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合作,鍛煉學生集體榮譽感、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此外,體育實踐活動的舉辦有利于促成優秀的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讓德育教育與體育教育相互融合,提高體育教學中德育教學的效果。
例如,體育教師為了更好地實踐“立德樹人”目標,實施德育教育,合理安排高中生各個班級的體育課程時間,組織了一次班級間的足球比賽活動,以班級為單位設置隊伍,兩兩(班級)隊伍進行比賽,按照淘汰賽規則進球多的(班級)隊伍取勝,晉級后進入下一輪比賽,晉級的班級再次安排時間比賽。在比賽前,參與比賽的學生可以自行安排訓練計劃,而其他班級學生則需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聲援。而在比賽中,學生互相合作、競爭,發揮體育運動精神參與比賽,聲援的學生也在其中能感悟到集體榮譽感的,促使學生在體育比賽中建立正確體育運動意識,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熱愛體育運動、熱愛體育精神、具有良好運動品質的人。
基于“立德樹人”,高中體育教學中應該將德育教學放在首位,積極地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挖掘體育項目中的德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安排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和感受體育精神、體驗體育品質,感悟體育競爭、體育合作等,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能夠正確地看待體育運動,樹立正確的體育發展和終身體育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