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云
(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廣東 東莞 523000)
教師要根據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的內容選曲,既要選有時代性的新創作歌曲,又要選經典流傳的老歌。在旋律上,選取優美的、充滿朝氣的、適合學生欣賞水平的;在歌詞上,選取能體現正能量、朗朗上口,蘊含有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內容的。
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內容包含以下幾點[1]。第一,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個人的理想和事業融匯于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中。第二,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發自內心地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和尊嚴,自覺融入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第三,要銘記歷史,感恩先烈,感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第四,奮發圖強,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本領,敢于直面風險挑戰,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比如由張藜、秦詠誠在1984年創作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表達了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關、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再比如由舒楠、朱海在2016年創作的歌曲《不忘初心》,該曲描述出幸福生活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唱出黨一直都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類似的愛國歌曲還有很多,教師和學生一起精心把歌曲選定之后,就可以開展教學了。
從心理上說,只有喜歡一樣東西才會有想深入了解它的欲望。學生要深入體會這些愛國歌曲的情感,就必須對歌曲有深入的了解,內心得愿意接受、喜歡這些歌曲。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這些歌曲呢?除了歌曲本身的藝術魅力外,我們還應該想辦法對歌曲做好宣傳,就如同電影上映前的宣傳發布會一樣,通過造勢來吸引觀眾[2]。教師課前可在班群、學習通平臺上發布消息,制作宣傳海報、宣傳視頻等在班級公眾號推送。
前期的宣傳到位了,后期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即可用創設情景(用放電影、講故事等形式)感受歌曲魅力、還原現場演唱(借助AI、VR)完美呈現歌曲等手段讓學生身臨其境,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沉浸到音樂中。
通常,一首歌曲在課堂上一般要欣賞兩遍——第一遍的耳朵欣賞和第二遍的心靈欣賞。在歌曲的第一遍欣賞完后,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對歌曲所蘊含的思想進一步了解[3]。采用什么樣的途徑去了解比較好呢?我們可以采用解謎題的形式,由教師設置若干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尋找答案、解開謎題,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了解。
當上面的步驟完成,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第二遍的心靈欣賞,與音樂進行情感交流了。過程中,教師要發揮音樂對情感的影響作用,在分析歌曲的時候巧妙地契合歌曲內容融入思想教育,激發學生情感,更好地解決學生在愛國思想上的認知問題。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任務,學生完成相應的活動,在愛國的認知上達到知、信、行三者統一。
它,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它,就是后來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2.1 講故事。故事背景:1934年春,由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領導的電通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一群懷揣愛國激情、不畏犧牲的共產黨文藝戰士,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勇敢地為抗戰發聲[4]。1935年5月,電影《風云兒女》上演了,片中一曲激昂雄壯的戰歌《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大江南北。
《風云兒女》由著名劇作家田漢創作,故事中,男主角從夢幻的藝術生活中覺醒過來,投身抗日救亡,在精神上重獲新生。田漢想以此喚醒在上海燈紅酒綠中沉淪的青年們。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云兒女》的拍攝,不久后,有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電影主題曲歌詞。當聶耳得知此消息,便主動要求為歌詞譜曲。在創作過程中,聶耳幾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一會兒在桌上打拍子,一會兒坐在鋼琴前彈琴,一會兒在樓上不停走動,一會兒又高聲地唱起來。不明所以的房東老太婆還以為他發瘋了,跑到樓上大罵一頓。1935年4月,聶耳完成了曲譜的定稿,將定稿寄給了上海電通影片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此誕生。
2.2 放電影。播放電影《風云兒女》中大家奮起抗爭,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踏步前進的片段,使學生身臨其境,精神上產生共鳴受到鼓舞。
2.3 解謎題。教師拋出若干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尋找答案,加深對歌曲的認識。
2.3.1 《義勇軍進行曲》在什么時候被定為國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正式制訂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2.3.2 《義勇軍進行曲》獲得過哪些榮譽?2015年,在中宣部舉辦的“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活動中,《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其中之一。
2.3.3 歌曲結尾的幾個“前進”用什么樣的節奏來表現?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曲譜初稿完成后,聶耳專門去找許幸之提意見,許幸之建議把結尾減少一些裝飾音。經過推敲修改,三個“前進”最后以鏗鏘有力的節奏來表現,把第四個“前進”改成單一的“進”,并用休止符來煞尾,把堅決、勇敢、跨著堅定步伐挺身前進的情緒,表現得更加明快、強烈。
3.1 歌曲特點。《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極富創造性的歌曲,聶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創作。他成功地把田漢散文詩般的歌詞,按照音樂的規律,處理得異常生動、有力和口語化;在旋律創作上,既吸收了國際革命歌曲的優秀成果和西歐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又融入了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使此歌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并傳唱,發揮了戰斗作用。
3.2 歌曲結構。總體:聶耳根據歌詞分句的特點,把這首歌曲處理成由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所形成的自由體結構,樂句之間發展自然,銜接緊密,唱起來起伏跌宕、渾然一體。
前奏: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鏗鏘有力、明亮雄偉,其中使用的三連音更增強了歌曲的戰斗氣氛。
第一、二句:作曲家把這兩句旋律按上行趨勢處理,具有號召性,歌曲作四度上行跳進,顯得莊嚴雄偉而又富有推動力;特別是節奏的安排上,采用后半拍起句,更能給人以緊迫感。
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整首歌曲中最重要的警句。聶耳在這里不僅運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強音,而且創造性地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從而突出強調了“最危險的時候”。
歌曲結尾:以進行曲式作多次重復,給人以堅定不移、勢不可擋之感。
3.3 歌曲意義。《義勇軍進行曲》以其鼓舞人心的歌詞和鏗鏘有力、高昂激越的旋律,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奮起反抗的精神,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的英雄氣概。
3.4 情感融入。同學們,我們為什么要愛黨愛國?因為,我們的國家曾經因外來侵略歷盡苦難,是革命先輩們奮起抗爭才有了現在的新中國。如今,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它能更好地保護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能給大家創造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從全民戰役到全民脫貧,黨和國家從來都是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要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認真學好本領,將來建設、報答祖國,保護祖國的榮譽和主權。愛國,讓我們從會唱國歌、唱好國歌做起。
4.1 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國歌的宣傳資料,到商務系各班去宣講,號召大家在升國旗時認真、大聲唱國歌。
4.2 剪輯、制作《義勇軍進行曲》的宣傳視頻,上傳到抖音、快手等平臺。